人物簡介
王邦直 (1513~1600)
王邦直回鄉(xiāng)后,于自己的院中筑一小閣,自居其中,精心研究聲律。他廣泛收集我國歷代音樂著述,進行探索比較,歷時20年,足不出戶,終于撰成《律呂正聲》60卷。書中對我國聲律學的發(fā)展歷史進行了考證和闡述,同時,對律呂相應等聲樂理論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書中還收錄了伯牙學琴、武壬出師、海陽僧人等音樂故事,記有部分琴譜和民謠。該書援引浩繁,說理精辟。明萬歷年間,翰林周如砥將該書收藏于國史館。清代編入《四庫全書》。
被罷官返回故里后,專心于地方文獻的搜集和整理,收藏圖籍為即墨最富者,多至數萬卷。他的藏書行為,影響了山東藏書家如清乾隆間郭廷翼、聊城的楊兆煜等人,后來楊兆煜在即墨任教諭,專門到王氏家族拜訪,觀其藏書后,發(fā)奮藏書。楊氏藏書成為清代“南瞿北楊”的藏書大家。
王邦直生平事跡也在族譜中有詳細記載,他不僅是個清官、音樂家,還是個大孝子,當時王邦直父親王鎬任山西臨縣教諭,病重時召其子,由于路途遙遠,他未能及時歸赴,待王邦直趕到時棺已蓋頂。王邦直u2018惟有仰天椎心而泣u2019,徒步行二千余里,奉柩歸即墨,足底起泡,纏足而行,一時奉為佳話。
家世顯赫
據出自于青島的《王氏族譜》記載,王邦直系古瑯琊郡皋虞王氏世家。自其先祖一世王守信至今(2011)傳二十五世。王邦直祖父王佐,字翰之,明成化年間舉人,署山西忻州學正,曾建“飛黃坊”于即墨城關南北大街。其父王鎬曾任山西臨縣訓導,后任山西臨縣教諭,頗孚政聲,著有《漷縣志》、《臨縣志》,歿于任所。
王邦直為王氏第八世,生于明正德八年(1513)四月十八日,終于萬歷二十八年(1600)二月十二日,壽八十八歲,崇禎十五年(1642)入即墨縣鄉(xiāng)賢祠。配高氏,后娶京人曲氏,有二子二女,長子王一元,次子王一夔。王邦直第二女嫁即墨黃作孚之子黃師善(曾任明代雄縣知縣)為妻。王邦直家族與即墨周、黃、藍、楊諸望族多有聯(lián)姻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