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963年出生于青海南涼古都,現為青海三江源書畫院院長、青海柳灣彩陶開發(fā)研究中心董事長、青海省第十屆人大代表、青海省青年聯合會委員、西寧市政協委員、民盟西 寧市委委員、中國青年書法家協會理事、中華書法研究會理事、青海省國安藝術博物館館長、青海省石文化研究會執(zhí)行會長、青海省奇石文化協會副會長、青海省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西寧市書協常務理事、青海省第十屆、第十一屆人大代表、青海省十佳杰出青年、第十二屆西寧市政協常委、民盟西寧市委常委。其作品被選入《中國藝術大家》、《走近書畫大家》、《書法百杰系列畫冊》等多部辭書。2000年保國安被中國文聯等17家單位授予“世界書畫藝術名人”稱號。2001年保國安與青海省教育廳聯合主辦了首屆“國安”杯青海省青少年書畫大獎賽。2003年主辦了首屆三江源書畫作品展及保國安師生作品展。2005年獲中國書畫年度人物獎,被授予“中國書法藝術名家”稱號。2006年中國當代書畫名家成就國際展中被評為中國當代杰出書畫家,被授予“中國當代書畫藝術杰出成就獎”。2007年被評為共和國杰出藝術家,赴港澳進行訪問、考察、交流,并獲得2007年中國書畫年度人物獎等。近年來,保氏父子走出青海,展示高原書法藝術的強烈愿望。先后在北京、天津、西安、深圳、廣西、蘭州、銀川、新疆等全國各地舉辦個展,讓世人了解高原人的情懷和藝術風貌。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好評。應邀參加“2010和諧中華年度峰會”,榮獲2009年度公益藝術家證書。
保氏三代書法簡介
中國當代最具收藏價值的書法世家
保氏書法第一代創(chuàng)始人保守忠清末民初的舉人,是當地有名的書法家,保氏書法的第一代創(chuàng)始人。
保氏書法第二代傳人保長祿原為國立中央大學文史系高材生,曾受到當時任國畫教授徐悲鴻大師的影響和教導,成為當代著名書法家,F年90歲,為保氏第二代書法傳人。
第二代傳人保長祿先生2013年3月29日與世長辭,駕鶴仙逝,享年94歲。1920
年保長祿先生誕生于青海樂都縣高廟鎮(zhèn)保家村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自幼受家庭文化氛圍的熏陶,聰明好學,發(fā)奮讀書,1939年畢業(yè)于樂都中學,1941年在國立大學文史系學習,1945年畢業(yè)。在校期間受郭世靖、徐悲鴻大師的影響,走上了書法藝術之路。常以誦詩習字為樂,日積月累,積淀深厚,博古論今。畢業(yè)后在國民黨青海團管區(qū)司令部任大尉軍需財務主任。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保長祿老先生在青海省農林廳森林處工作,1958年被打成右派下放農村,擔任過會計,放過羊,干過農活,后來村里成立初級中學,被聘為教師,同時勤習書畫,一生走來,養(yǎng)子扶孫,胸懷坦蕩,忠厚待人,德及故里
保氏書法第三代傳人 保國安
字如佛;號草堂齋主,三江源人,昆侖山人,昆侖山之子。出生于青海南涼古都的書法世家,為保氏第三代書法傳人。保國安,字如佛,號草堂齋主、三江源人,保國安,字如佛,號草堂齋主、三江源人,1963年出生于青海南涼古都,現為青海三江源書畫院院長、青海柳灣彩陶開發(fā)研究中心董事長、青海省第十屆人大代表、青海省青年聯合會委員、西寧市政協委員、民盟西
寧市委委員、中國青年書法家協會理事、中華書法研究會理事、青海省國安藝術博物館館長、青海省石文化研究會執(zhí)行會長、青海省奇石文化協會副會長、青海省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西寧市書協常務理事、青海省第十屆、第十一屆人大代表、青海省十佳杰出青年、第十二屆西寧市政協常委、民盟西寧市委常。
社會頭銜
中國當代昆侖派書法代表人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中國榜書研究會會員 中央民盟書畫院院士 中華全國古玩商會理事 青海省收藏家協會副會長 北京盛世華族書畫院院長(特聘) 人民藝術家協會副主席 西寧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保氏三代書法藝術館上海館名譽館長 北京保氏三代書法藝術館館長 青海省國安藝術博物館館長 國家二級美術師 共和國杰出藝術家榮譽勛章獲得者 中國當代著名藏石家 青海三江源書畫院院長 青海省人大教科文委專業(yè)代表成員 青海省青聯委員 西寧市政協常委 西寧市工商聯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 中國青年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 青海省書協理事(草書委員會委員) 青海省石文化研究會執(zhí)行會長 樂都縣書法家協會終生名譽主席 民盟青海省委文化工作委員會委員 2009年、2010年度中國公益事業(yè)形象大使
保氏書法作品
保氏書法作品展示:
青海玉樹地震三周年大型公益晚會,著名書法家保國安捐助書法“大愛無疆”,胸懷大氣,筆墨非凡人所及,輕飄細舞瀟灑揮舞,一幅具有時代意義的巨作立在舞臺當中,耀眼奪目,筆下生輝不在是保國安父親保長祿的神話,接任“保氏三代書法”神話大旗的是保長祿的兒子保國安,從此,開始走向輝煌。
社會對保氏書法評說
如今西寧人們只要談到保國安其人其事,總是懷著羨慕的心情贊他為身健貌端、平易近人、勤奮敬業(yè)、才思聰穎、書藝超群。他人少而藝老,其三十多歲時的作品,就像七旬老人那樣寫得老練持誠。是身懷絕技的書法大家,也是涉獵廣泛、多才多藝的書畫、奇石、根藝、古陶收藏家。筆者有幸常到國安藝術館,置身其間仿佛進入繽紛的藝術殿堂,琳瑯滿目流光溢彩;那掛滿四壁聞名遐邇的書畫藝術作品令人叫絕;那寓意深邃惟妙惟肖的三江源奇石更使人賞心悅目;那風格獨具的根雕藝術令人嘆服;那美不勝收的陶器愛不釋手。保國安的藝術成就是多方面的,一件件作品里蘊含著他對人生、藝術、時代、社會的關注,對時代擔負的責任,對藝術追求的神圣使命。幾十年來他堅持不懈的努力跋涉在漫長而又崎嶇的藝術道路上,用藝術表現著自己的人格和內心世界。
保國安天性喜愛書法,加之父輩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對藝術的執(zhí)著追求。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和理想,1991年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于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從此之后,他以唐楷漢隸為范本,臨習碑帖,研磨吸取“書圣”王羲之、王獻之《二王全帖》及歐陽洵、孫過庭、顏真卿、柳公權、黃庭堅、米芾、文徵明、董其昌等大師的書法神韻。聆聽歐陽中石、林岫、李海觀、王云等著名書法家的教誨,研究技藝,取長補短。理性思考,探索中國書法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古代書法流派繁多,歷代名家,燦若明星。而保國安學習書法遵循“取法乎上,僅得其中”的規(guī)律,強調選學書法碑帖的重要性,從不同時代、不同流派的代表書法大家中擇其書法極品供自己學習。從青藏高原寬闊粗獷雄渾壯美的自然環(huán)境中不斷吸取創(chuàng)作靈感。從民族傳統(tǒng)文化藝術中吸取營養(yǎng),臨池不輟,寒暑不避,深夜不眠,刻苦磨練,博采眾長,融會貫通。既練就了深厚的筆墨功夫,又得其書法精髓,使其書法日趨成熟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顯示了其筆法灑脫、筆鋒多變、氣勢遒勁、雄偉挺拔、厚重凝練、縱橫豪放、古典老辣、形飛神隨、筆斷意連、像滔滔江河一瀉千里,書寫出了時代的風采。
讀保國安的書法作品,應該說是一種享受。他的書法自然清新,豪放大氣,大處見氣魄,小處見精神,讓人感到他才華的流露。不論筆法、字形、墨色、行氣、章法,一氣呵成,筆筆有神、字字有韻、行行有氣,布局奇穩(wěn),墨趣橫生,使觀賞者心爽神怡,陶醉于筆墨之中。
保氏書法
第二代傳人保長祿先生2013年3月29日與世長辭,駕鶴仙逝,享年94歲。1920 年保長祿先生誕生于青海樂都縣高廟鎮(zhèn)保家村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自幼受家庭文化氛圍的熏陶,聰明好學,發(fā)奮讀書,1939年畢業(yè)于樂都中學,1941年在國立大學文史系學習,1945年畢業(yè)。在校期間受郭世靖、徐悲鴻大師的影響,走上了書法藝術之路。常以誦詩習字為樂,日積月累,積淀深厚,博古論今。畢業(yè)后在國民黨青海團管區(qū)司令部任大尉軍需財務主任。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保長祿老先生在青海省農林廳森林處工作,1958年被打成右派下放農村,擔任過會計,放過羊,干過農活,后來村里成立初級中學,被聘為教師,同時勤習書畫,一生走來,養(yǎng)子扶孫,胸懷坦蕩,忠厚待人,德及故里。保老先生一生坎坷,經歷了新舊兩個時代的風雨歷程。歲月蹉跎,時起時落。尤其解放以后,先供職青海省農林廳森林管理處,后被下風農村從事中小學教育工作,以畢生心血澆灌祖國的花朵,默默耕耘,桃李滿園,直至70歲時退下教育崗位,任勞任怨,無怨無悔,體現了歷經磨難,去愈彌堅的高風亮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