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段梓,字叔玉,太原晉源人。清初太原縣著名刻石家,博通經(jīng)史,潛心研究古學(xué),工楷書,善鐫刻。
人物經(jīng)歷
曾言:u2019予素愛字而不能書,欲學(xué)書而苦無帖,其愛欲字貼之心未嘗一日少息也!彼煸L名家之帖,悉心琢磨,臨摹,一時小有名氣。 1674 年(康熙十三年),段梓奉太原知府周令樹之命,將侍郎曹溶《 晉祠紀(jì)游十二首 》 詩鐫刻于石,引起了傅山之子傅眉的注意和學(xué)者朱彝尊的重視。后經(jīng)李堤之的引薦,段梓拜于傅山門下,從事數(shù)年,雖不能臨池栩管,而雙鉤撫勒“先生教而受之也”( 《 太原段帖 》 之 《 傀言自序) ) )。段帖的書法和刻工技藝大有長進(jìn),傅眉贊道:“運(yùn)斤如搏管,刻石如畫幾!
明代晉靖王朱奇源為世子時,匯晉藩府所藏各帖中之精品,又增選宋、元、明書家真跡,于 1489 年(弘治二年)鐫刻成 《寶賢堂集古法帖》 。幾經(jīng)戰(zhàn)亂,參差不全。 1680 年(康熙十九年),陽曲縣令戴夢熊得到石刻原拓本后,請段梓與張敏主刀.將散佚的 53 塊石刻重刻,補(bǔ)全這一書法珍品。這就是所謂的 《 寶賢堂集古法帖 》 之”戴補(bǔ)“帖。
傅山每有書法佳作必請段梓刻石.如傅山的“晉源之柏第一章”既是其得意之作,也是段梓的得意之刻,后被閻若璩評為“晉祠文、史、書三絕”之“書絕”。 1684 年(康熙二十三年)恩師傅山仙逝,段梓在親友資助下,將多年積累、收藏的傅山的行草果跡匯集成冊,摹勒上石,用兩年的時間刻成 《 太原段帖 》 。
人物作品
《 太原段帖 》 共分四節(jié)和一 《 序言 》 。第一卷節(jié)錄老子 《道德經(jīng)》 及白居易、王安石等人的詩作,卷二為筆記數(shù)則,卷三為佛教 《金剛經(jīng)》 等,卷四為書信往來數(shù)則,最后為段梓 《 理人自序 》 ,以“元、亨、利、貞”體例編排。 《 太原段帖 》 刻成時,共有 28 塊,以后一半留存于晉源段佩卿處,一半散失于民間。 1943 年,晉泉縣(今太原市晉源鎮(zhèn))知事常毅夫多方搜尋,將 《 太原段帖 》 中的 24 塊碑刻運(yùn)至?xí)x祠保存,現(xiàn)嵌于晉祠祠內(nèi)翰香館碑廊的壁上。
晉祠館藏的周令書 《 重建晉祠碑亭記 》 、朱彝尊 《 游晉祠記 》 石刻皆由段梓鐫刻,現(xiàn)已成為晉祠石刻的珍寶。段梓年六十五歲卒于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