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慶父,春秋時魯桓公之子,魯莊公庶兄。又稱仲慶父、共仲或孟氏。莊公去世,他派人先后殺死繼位的子般和閔公,制造內亂。后他所逃奔的莒國受魯賄賂,將其送回,途中自縊而死。孟孫氏是其后裔。
?
趙高(?-前207),中國秦朝二世皇帝時丞相,著名宦官(一說并非宦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名氣的宦官。秦始皇死后與李斯合謀篡改詔書,立始皇幼子胡亥為帝,并逼死始皇長子扶蘇。秦二世即位后設計陷害李斯,并成為丞相。后派人殺死秦二世,不久后被秦王子嬰所殺。
?
梁冀(?-159年),字伯卓,安定(今甘肅涇川)人,是中國東漢時期外戚出身的權臣。出身世家大族,先祖時曾協(xié)助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其父親為梁商,有一妹,是漢順帝的皇后。永和元年(136年)成為河南尹。因質帝當面稱梁冀為“跋扈的將軍”,次年即被他所毒殺,另立十五歲的桓帝。此后他更加專擅朝政,結黨營私,且大封梁氏一門為侯為官。
?
董卓(?-192),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東漢末年少帝、獻帝時權臣,西涼軍閥。官至太師,封郿侯。原本屯兵涼州,于靈帝末年的十常侍之亂時受大將軍何進之召率軍進京,旋即掌控朝中大權。其為人殘忍嗜殺,倒行逆施,招致群雄聯(lián)合討伐,但聯(lián)合軍在董卓遷都長安不久后瓦解。后被其親信呂布所殺,余部由李傕等人率領。
來俊臣(651~697) ,唐朝武則天時酷吏。雍州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歷任侍御史、左御史中丞。少時兇險,不事生產。因告密得武則天信任,成為武則天在政爭中的鷹犬。
?
李林甫(683-752),唐宗室,小字哥奴。善音律,會機變,善鉆營。開元中,遷御史中丞、吏部侍郎,深結唐玄宗寵妃武惠妃及宦官等,僭伺帝意,故奏對皆稱旨。開元二十二年(734)五月,拜相,為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開元二十四年(736)底代張九齡為中書令,大權獨握。李林甫居相位十九年,專政自恣,杜絕言路,助成安史之亂。天寶十一載(752年)十月抱病而終。李林甫死后遭楊國忠誣陷,時尚未下葬,被削去官爵,子孫流嶺南,家產沒官,改以小棺如庶人禮葬之。
?
秦檜(huì)(1090-1155),字會之,宋朝江寧府(今江蘇南京)人。中國歷史上十大奸臣之一,因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岳飛而遺臭萬年。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登第,補密州(今山東諸城)教授,曾任太學學正。北宋末年任御史中丞,與宋徽宗、欽宗一起被金人俘獲。南歸后,任禮部尚書,兩任宰相,前后執(zhí)政十九年。
?
嚴嵩(1480-1567)字惟中,號勉庵、介溪、分宜等,漢族,江西新余市分宜縣人,他是明朝重要權臣,擅專國政達20年之久,累進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師,少師、華蓋殿大學士。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權臣之一。嚴嵩為官專擅媚上,竊權罔利,并大力排除異已,還吞沒軍餉,廢弛邊防,招權納賄,肆行貪污,激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晚年,為明世宗所疏遠,抄家去職,兩年而歿。
?
明末宦官,明熹宗即位后,開始平步青云,拉開了中國歷史上最昏暗的宦官專權的序幕,一時廠衛(wèi)之毒流滿天下,一大批不滿魏忠賢的官員士子慘死獄中;一大批無恥之徒都先后阿附于他,更有某些阿泱之臣到處為他修建生祠,耗費民財數(shù)千萬。他自稱九千歲,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明崇禎繼位后,打擊懲治閹黨,治魏忠賢十大罪,命逮捕法辦,自縊而亡,其余黨亦被徹底肅清。
?
和珅(音:hé shēn)(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即乾隆十五年——嘉慶四年正月十八日),原名善保,字致齋,鈕祜祿氏,滿洲正紅旗二甲喇人。曾兼任多職,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兼管吏部、戶部、刑部、理藩院、戶部三庫,還兼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裁官、領侍衛(wèi)內大臣、步軍統(tǒng)領等等要職,為皇上寵信之極,官階之高,管事之廣,兼職之多,權勢之大,清朝罕有。他還是皇上的親家翁,其子豐紳殷德被指定為皇上最寵愛的十公主之額駙。后被嘉慶皇帝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