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宋史·卷二百四十六·列傳第五》
楚榮憲王似,帝第十三子。初為集慶軍節(jié)度使、和國公,進普寧郡王。元符元年出閣,封簡王。似于哲宗為母弟,哲宗崩,皇太后議所立,宰相章惇以似對。后曰:"均是神宗子,何必然。"乃立端王;兆诙ㄎ,加司徒,改鎮(zhèn)武昌、武成,徙封蔡,拜太保,移鎮(zhèn)保平、鎮(zhèn)安,又改鳳翔、雄武。以王府史語言指斥,送大理寺驗治,似上表待罪。
左司江諫江公望上疏,以為:"親隙不可開,開則言可離貳;疑跡不可顯,顯則事難磨滅。陛下之得天下也,章惇嘗持異議,已有隙跡矣。蔡王出于無心,年尚幼小,未達禍亂之萌,恬不以為恤。陛下一切包容,已開之隙復(fù)涂,已顯之跡復(fù)泯矣。恩意渥縟,歡然不失兄弟之情。若以曖昧無根之語,加諸至親骨肉之間,則有魏文’相煎太急’之譏,而忘大舜親愛之道,豈治世之美事邪。臣愿陛下密詔有司,凡無根之言勿形案牘,倘有瑕可指,一人胸次,則終身不忘,跡不可泯,隙不可涂,則骨肉離矣。一有浸淫旁及蔡王之語,不識陛下將何以處之,陛下何顏見神考于太廟乎?"疏入,公望罷知淮陽軍;兆陔m出公望,然頗思其言,止治其左右。
崇寧中,徙鎮(zhèn)荊南、武寧。崇寧五年薨,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冀州牧、韓王,改封楚王,謚榮憲。
子有恭,定國軍節(jié)度使、永寧郡王。
宋會要
永寧郡王有恭原有眉批云:「楚王似子」崇寧五年四月賜名,授右驍衛(wèi)將軍。大觀元年二月,遷陳州觀察使。二年二月,遷保信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政和七年六月,改承宣使。重和二年正月,遷慶陽軍節(jié)度使、永寧郡王。靖康元年四月,遷定國軍節(jié)度使,加檢校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