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其早年從師于方孝孺。洪武年間,以儒士校文四川,任蜀獻王府幕僚。建文初年,進入史館任編修,后升任陜西僉事。曾因事進入燕王朱棣住處。方孝孺知道朱棣謀反的事情,實為林嘉猷所告發(fā)。朱棣發(fā)動靖難之役,攻破南京后,方孝孺被“誅十族”。林嘉猷連坐而被誅殺。
明史記載
《明史》(卷141):「公智字叔貞;嘉猷名升,以字行。皆師事孝孺。孝孺嘗曰:「匡我者,二子也。」公智以賢良舉,為禦史有聲。嘉猷,洪武丙子以儒士校文四川。建文初,入史館為編修。尋遷陜西僉事。嘗以事入燕邸,知高煦謨A世子狀。孝孺間燕之鄭瑢嵓伍喟l(fā)之!
相關(guān)人物
方孝孺(1357-1402),浙江寧海人,明代大臣、著名學(xué)者、文學(xué)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號遜志,曾以“遜志”名其書齋,蜀獻王替他改為“正學(xué)”,因此世稱“正學(xué)先生”。福王時追謚文正。在“靖難之役”期間,拒絕為篡位的燕王朱棣草擬即位詔書,剛直不屈,孤忠赴難,被誅十族。
幕僚簡介
幕僚,在古代稱將幕府中參謀、書記等,后泛指文武官署中佐助人員(一般指有官職的)。由于設(shè)于幄幕中,所以又叫“幕府”,而統(tǒng)帥左右的僚屬,也因之被稱為“幕僚”、“幕職”。幕僚種類繁多,有相當(dāng)于近代參謀長、統(tǒng)帥司令部工作的“長史”;有參議軍機,幫助指揮軍事行動的“參軍”;有類似近代副官、秘書,管理文書及各類檔案的“主簿”、“記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