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胡榮錦,號“雙耳樓主”,廣州人,筆名有“白雨”、“胡子”等。
簡介
胡榮錦,文學創(chuàng)作二級,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詩詞學會研究員、廣州市楹聯學會會員。曾任《讀友》雜志主編、現任《少男少女》雜志社執(zhí)行主編。
發(fā)表300多萬字各類文學作品,多在《青年文學》、《飛天》、《芒種》、《作品》、《散文詩》、《名作欣賞》、《語文月刊》、《名人傳記》、《羊城晚報》、《廣州日報》、《中國體育報》、《中國青年報》、《新民晩報》、《南方都市報》、《少年文藝》等報刊發(fā)表。有作品入選《當代中國青年詩詞選》、《廣東散文選》、《親吻生命》、《非典時期非常感動》、《新世紀的呼喚》等文集。
著有《建筑家林克明》(傳記文學)、《嶺南先賢》(傳記文學)、《野模》(小說集)、《校園飄過“納米生”》(小說集)、《海里冒出木頭人》(小說集)、
《解禁者》(長篇小說)、《人在誰邊》(散文集)、《心靈的虹》(散文集)、《吟賞荔灣》(散文集)、《雙耳樓詩》(詩集)、《胡說達夫詩》(詩評集)、《青春多跩都有》(報告文學集)、《私家學堂》(報告文學集)、《“偷竊”時間的魔法少女》(報告文學集)、《青春的期待》(報告文學集)、《奪標》(體育明星報告文學集)、《無名氏書簡》(談藝錄)、《胡榮錦藏書畫冊》、《雙耳樓藏硬筆詩札選》、《陳天博先生書法紀念冊》、《廣州話360句》等。
編著有《古桂高翰墨掇英》、《古桂高詩詞選》、《麥少麟詩詞選》、《時尚旅游(廣州)》等。
作品獲得“2011年全國散文作家論壇征文大賽”一等獎(中國散文學會主辦)、“2011年u2018炎黃杯u2019國際詩書畫印藝術大賽”一等獎、“全國青年期刊好作品”一等獎、“第四屆路遙文學獎”優(yōu)秀獎、“江蘇省第二屆報刊優(yōu)秀文學作品獎”、“《語文月刊》精選叢書u2018讀書獎u2019征文評選活動”二等獎等。
中篇小說:
明日之約 芒種 1991, 6
仍像一個處女 飛天 1995,5
上帝的寵兒 芒種 1993, 10
蜜友 海燕 1998,5
短篇小說:
野模 青年文學 1994,5
追擊 青年文學 1996,5
第十二個耳光 青年文學 1997, 4
墨祭 青年文學 1993,1
最高獎賞 飛天 1993, 3
鴿戲 飛天 1996,5
淺海 芒種 1994, 8
致命擺蕩 作品 2010. 9
拾級而上 海燕 1993, 6
觀音香之吻 海燕 1996,3
禿戀 南方文學 1993, 1
人樣 金田文學 1996,6
約會 羊城晚報 1991,9,27
隱形眼鏡 南方日報 1991,9,21
看相 南方日報 1992,1,5
學問 廣州日報 1997,12,18
距離 廣州日報 1998,1,11
外公 茂名青年報 1994,1,15
報告文學《青春的支點》、《為音樂搭建自己的舞臺》入選《中小學生閱讀大系——(A)中國當代兒童文學精品庫(1949—2009)》的《報告文學卷》。
中篇小說《密友》、散文《都市兩題》、論文《試說郁達夫〈釣臺題壁〉》等作品被“中國知網”(主管部門:國家教育部,主辦單位:清華大學)、萬方數據等大型著名學術文獻網站收錄。
散文《名言詭畫》、《人人都可以是頭雁》、《紅發(fā)神父不搏二兔》、《短喙鳥也有自己的春天》、《愛的連環(huán)套》、《風不能將蝴蝶打敗》、《取暖》、《無人賞,自家拍掌》等被《文匯報》、《中國體育報》、《中外期刊文萃》、《中外婦女文摘》、《人民文摘》、《中國少年文摘》、《小品文選刊》、《當代文萃》、《體育博覽》、《成長讀本》、《智慧》、《文苑》、《少年文摘》、《新世紀文學選刊》、《教師博覽》、《少年文摘報》、《家庭文摘》等書報刊轉載。
舊體詩詞多刊登在:
《當代中國青年詩詞選》、《中國詩詞月刊》、《海上新韻》、《難老泉聲》、《嶺海風騷》、《江西詩詞》、《江南詩詞》、《昆侖詩詞》、《詩詞集刊》、《羊城晚報》、《廣州日報》、《汕頭日報》、《黃山日報》、《南國》、《文話荔灣》、《江門報》、《江門僑報》、《番禺報》、《曲江文藝》、《東莞文藝》、《廣州華聲》、《禺山新韻》、《淼聲詩詞》、《紅楓》、《韓江》、《東江文學》、《鄂爾多斯詩詞》等書報刊。
論文刊登情況:
《試說郁達夫詩歌中的愛國主義精神》發(fā)表在《詩詞集刊》
《論薛濤的詩》發(fā)表在《廣州師院學報》
《試說郁達夫<釣臺題壁>》發(fā)表在《名作欣賞》
《大手筆寫大時代》發(fā)表在《語文月刊》
《郁達夫詩話》發(fā)表在《龍門陣》
《海量、海嘯說〈海艷〉》發(fā)表在《語文月刊》
《高步出塵埃,平生意一開——品張祜〈題潤州甘露寺〉》發(fā)表在《語文月刊》
《一曲雄壯激越的戰(zhàn)歌——讀劉永濟〈滿江紅·禹域堯封〉》發(fā)表在《語文月刊》
《佳作的魅力——讀〈精短散文佳作賞析〉》發(fā)表在《語文月刊》
《好作者:編輯神奇的望遠鏡》發(fā)表在《新聞出版報》
《編輯“公關意識”:期刊的立身之道——〈少男少女〉編輯的公關意識》發(fā)表在《出版發(fā)行研究》
《現代期刊“以人為本”新論》發(fā)表在《傳媒》
《被“轉載”出來的精品意識》發(fā)表在《青年報刊研究》
《加入WTO,對中國期刊的影響和對策》發(fā)表在《中國期刊的出路》(文集,新世紀出版社)
文學經歷
1977年-1987年,為研習詩詞、古文階段。
其間遍讀歷代詩詞,兼攻古代散文、古代白話小說。
先是從林星(廣東省攝影名家)學習詩詞,曾問學于詩詞名家潘佛章、趙福壇、黃福耀、許志修、盧光耀等。
1984年后,曾問學于廣東詩詞、書法名家李汝倫、李小竹、劉逸生、張采庵、梁鑒光、李五湖、林亞杰、曾景充、謝鍇、高豐等。并多從學者、詩人、書法名家謝健弘、陳玉森、陳天博、麥少麟、古桂高等游,或雅集,或通信,或唱酬。
其間,經梁鑒江先生(原廣東省人民出版社編審、著名古籍編輯家、廣州詩社社長)的介紹,加入中華詩詞學會(廣東),成為會員。參與廣東詩詞學會年會、佛山詩會等,并開始發(fā)表詩詞作品、詩詞評論文章和論文。絕大部分詩詞作品都在這期間完成。
近代舊體詩詩人中,較欣賞郁達夫詩作,并為之作注、撰寫論文。
1988年-1989,閉關攻讀中外現代小說。
1990年出關,發(fā)表小說處女作中篇小說《明日之約》。
1990年至今,多發(fā)表散文、小說、新詩、報名文學、文論。
散文欣賞《20世紀美國抒情散文精華》
小說服膺《無名書稿》(無名氏作品,6卷)、《時間之戰(zhàn)》(卡彭鐵爾作品)
新詩沉醉《林徽因詩選》
報名文學佩服《人類群星閃耀時》(茨威格作品)
文論喜歡《愛情愛情愛情》(無名氏作品)、《小說是一種需要》(卡彭鐵爾作品)
1990年至2000年,向無名氏先生(著名作家卜乃夫)就教現代小說創(chuàng)作。
近代的華文作家中,唯欣賞無名氏先生。
報告文學以體育、校園題材為主。
1994年加入廣東省作家協會,成為會員。
評論
《二十世紀隋唐五代文學研究綜述》(節(jié)選)杜曉勤 著
第七節(jié) 中唐其他作家研究
后來,有將近五十年的時間,學界基本沒有對薛濤詩歌作更深入的研究。1984年, 胡榮錦的《論薛濤的詩》的發(fā)表,打破這種沉寂的局面。該文認為,據薛濤流傳至今的八十一首詩看,思想內容是較為貧弱的,對社會現實的反映也極其有限。這與她的低下的社會地位和個人的見識不高有關。但是,她的那些反映歌妓受壓迫和偶一為之的關心政治的詩作,也是有著一定的認識意義的。文章還指出,薛濤詩的風格不是單一的,它既有自然率直的一面,也有清奇雅正的一面。文章最后對薛濤在中唐詩史上的地位作了一個評價:“在爭奇斗艷的韓孟詩風盛行的中唐,她的詩能以活潑清新的風格出現,更屬難能可貴!
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廣東省留東同學會會長、詩人謝健弘:
胡榮錦鐘情詩詞,好學不倦,于郁達夫詩詞研究頗深,有所作為。
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詩人陳玉森(致胡榮錦信1986,12,16):
詩寫得不錯,其中《蓬江夜市》一首為佳,語言流暢,較有詩味也。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詩詞家、書法家古桂高:
胡榮錦少時擅長詩詞,后轉攻新文學,文字出入古今,通曉多種文學體裁,是個多面手。
胡榮錦小說眾人談
李運摶談《明日之約》:
在《明日之約》中,舒楚琪和韋妍的藝術夢,與二狗子的不食人間煙火的作家夢似乎正好相反,它們是太食“煙火”了。舒與韋這兩位女子,對藝術的追求乃至渴望成為藝術名流一類的想法都無可厚非,問題在于她們不約而同都想靠社會名流的捧場來達到一鳴驚人。這到底是個人的俗氣還是社會的庸俗呢?應該說是個人與社會都被某種庸俗風氣所染了。小說中所反映的,其實正是現實中自在的社會風景。勢利、關系、銅臭、庸俗和對權勢的膜拜,不正污染著藝術界嗎?韋妍氣極之后的墮落,實在是庸俗丑陋的現實風氣的逼使,抑或說是后者的一種“制造”。當然,韋妍肯定有著個人的自身缺憾,無法推卸個人的責任,但由此我們卻不能不嚴肅地向造成這種藝術墮落的社會環(huán)境發(fā)出質詢:為什么藝術要進行這樣的低下交易才能生存?想想作品中的秦二虎、墨樵以及畫院院長這些社會名流的作為,想想身懷指掌紋畫絕技的陳天博的貧困潦倒,想想報社總編的唯權而是,想想舒楚琪、韋妍舉辦個人藝展的整個起伏過程,很多答案便在其間了。相比之下,那位二狗子的不諳“煙火”,雖然太迂腐滑稽,卻多少還有些可愛之處。還應說明的是,《明日之約》的情節(jié)雖然于跌宕起伏中顯示出了較重的戲劇性色彩,但它所展示的各種場景和對人物心理的刻畫,卻是很有現實感的。
(摘自:《人與歷史的較量——讀1991年〈芒種〉頭題小說筆記》)
●李運摶:大學教授,中國小說學會常務理事。
陳德宏談《仍像一個處女》:
一提商業(yè)社會、市場經濟的影響與沖擊,文學似乎就只剩下那些能讓書商填滿錢袋的通俗文學、消費文藝了,純文學似乎只能望洋興嘆、退避三舍。其實不然。社會的激變?yōu)楦魃说鹊谋硌萏峁┝舜笪枧_,為他們的活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他們的思維、行為、心態(tài)、靈魂,以至生命,無不發(fā)生變化,乃至發(fā)生畸變。這便為純文學的營造提供了用武之地!度韵褚粋處女》便是成功的一例。
名模米蘭事業(yè)上的成功,導致她成為“單身貴族”盧萬成的掌中玩物,甚至成為他性變態(tài)施虐的受害者、犧牲品,何永恒的商海覆舟,反而使米蘭的經商才華迸發(fā)出獨異的火花;而這又最終導致了何永恒的墮落。這一連鎖反應,即使商潮中的人物性格變得鮮活,又充分展示了商品、金錢對人的異化、戕害。米蘭找回了一度迷失的自我,重鑄輝煌,無疑是一次價值、尊嚴及人性的回歸。同時也是對“男人有錢就變壞,女人變壞就有錢”思維定勢的反證。
(摘自:《飛天》卷首漫語)
●陳德宏:《飛天》雜志副主編。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
黃賓堂談《野!罚
“野!本褪遣簧蠙n,來去自由,到處可以走穴,什么都干的“模特”。幾個美院畢業(yè)的姑娘,只身到南方闖蕩世界,最后由于“饑餓”淪為“野模”。在與現實和命運的抗爭中,她們有的扭曲了靈魂,有的隨波逐流,但有的追求還在,人格還在。作者開辟了都市生活一個新的題材領域,是值得稱道的。
(摘自: 《青年文學》卷首 )
●黃賓堂:原《青年文學》主編。現中國青年出版社策劃部主任。
冉丹談《最高獎賞》 :
《最高獎賞》的主題實在算不上新了,但作者將主人公置于一種特定的情境中,置于當今的拜金潮中,我們看到一顆依舊晶明如玉的心,使教師這本應神圣的職業(yè)仍舊熠熠生輝。
(摘自: 《飛天》卷首)
●冉丹:原《飛天》副主編。
無名氏談《墨祭》、《拾級而上》、《淺!返龋
1
《墨祭》拜悉。此一短篇較上次寄來大作,內容較有深度,人物刻畫亦相當細致,收尾語則涵哲理。循此漸進,將有“ 柳暗花明又一村”新境也。你目前既走寫實道路,關鍵仍在精而深。
2
愚意此篇(《拾級而上》)的現實性較過去為強。商人騙財騙色是常見現象。結尾的光明尾巴不錯,有正面教育作用。而《拾級而上》題亦佳。全篇行文則輕松,明快,具見你已能相當控制文字。
3
《淺!反似啾饶氵^去作品進步,主要是:文字比過去熟練了。我個人頗欣賞此一作品的現實性,真實性。對我來說,“陪泳妹”這一行倒是首次見聞。此篇雖無《野!返膹娏覒騽⌒,但通體現實性比《野》強……你一時如找不到特殊故事,像陪泳妹這種新的生活經驗也頗令人一新耳目,可以稍稍多寫點。通篇并無什么缺點。
4
《野!繁饶氵^去幾篇小說(我見到的)有進步。(1)文字比過去熟練,精致,自然(過去你文字有點生糙)。(2)一些比喻相當好,也比過去自然。(3)人物刻畫,也比過去自然,更接近現實。(4)結構相當嚴謹。(5)觀察現實頗仔細。寫野模的生活背景,具有相當強烈的現實性。
(摘自:《無名氏來簡》)
●無名氏(卜寧):中國近現代著名作家。
別具一格的都市小說
——談胡榮錦小說的藝術追求
陸文采 初玉省
作家胡榮錦近年以他獨特的都市題材小說,受到讀者的注目。筆者就他的《明日之約》、《上帝的寵兒》、《野模》、《淺海》等中、短篇小說的藝術追求作些探討。
這些刊發(fā)在《青年文學》、《芒種》等雜志上的小說,作者筆觸側重寫現代文明都市光怪陸離的生活。青年人在拜金主義影響下,為追求刺激的燈紅酒綠生涯,有的靈魂被扭曲;有的在迷惘的人生中浮沉;有的則在風雨的襲擊中仍執(zhí)著自己的追求,從而保持了人的尊嚴,使生命的火花閃爍出晶瑩的亮色。
胡榮錦為我們開辟了都市生活的一個新的題材領域,值得我們從中去探索其美學追求。中篇《明日之約》寫青年畫家舒楚琪與韋妍之間為了自己的成名,展開一場失卻理智和人性美的競爭;《上帝的寵兒》以旅游職中實習生在星級酒店實習,歷練人生各種離奇古怪遭際,透視出生活中美與丑大交織的生命真諦;《野模》則寫兩個美院女大學畢業(yè)生闖蕩南方,最后為生活所迫淪為“野!,訴說了一個心靈迷惘的美麗故事;《淺!穼戉l(xiāng)下姑娘秋妮為了生計,淪為陪泳女郎的痛苦人生。這幾篇小說的思想內容及藝術風格,展示了胡榮錦近年小說創(chuàng)作的鮮明的藝術特色。
一.集中反映了快節(jié)奏的現代文明大都市生活中,一些人在金錢的迷醉下迷失生活方向,沉入人性的深淵的現實。在眼花繚亂的都市生活中,作者以獨有的藝術感覺,用他銳利似解剖刀的筆端,揭示出現代文明背后那些糜爛、色情的生活,正在腐蝕一些人的靈魂。卻也有人能跳脫迷惘,面對重新選擇的人生!稖\!分,鄉(xiāng)下姑娘秋妮在城市尋求工作,她做鞋廠打工妹,卻因長相丑陋,被人瞧不起;她在一家追債公司做追債妹,又遭富有的客戶誘迫出賣色相……最后,不會游泳的她還是為生活所迫,“下!弊髋阌九。作者最后寫道:
“喂,你怕什么?”
“我怕淹死。”
“喂,這就走?”
秋妮沒有回頭。陳老板看不到秋妮臉上現出的釋然的神情。他的話,隔在她的耳膜外。
“喂,嫌收入低?對半劈怎么樣?”
秋妮的腳沒有停。
“喂,不會游泳不要緊,我可以教你。再說,來淺海的男人哪個是真想游泳的?”
秋妮的腳走得更快了……
她怕被水淹了,她注定吃不了這行飯,更重要的是,她經過生活苦海的沉淪、沒頂的絕望,終于渴望自己腳下能獲得一片堅實的陸地。
她的好友阿群自殺前,給她留了幾個字:“秋妮,不要像我這么懦弱!要活下去!卑⑷旱脑捲谇锬菪闹胁蛔》v,她并不覺得孤單。要活下去,要活下去……秋妮在嘮叨著,仿佛活在阿群的精神懷抱之中了。
秋妮雖窮,但她精神卻富有了,她毫不猶豫地結束了陪泳女的生活,以堅定的步伐迎接新生活。故事這樣建構,顯示了作者對美的把握,極具積極意義。
二.作者刻意捕捉新奇的感覺和印象,以表現光怪陸離的都市生活,小說形式及表現手法頗見新意。
胡榮錦的小說能創(chuàng)造氛圍,他不作外部現實單純的摹寫和再現,也不進行內心活動的細膩追蹤與展示,而是巧妙地將感覺外化,創(chuàng)造出帶有強烈主觀色彩的現實生活,將讀者帶到作者營造的撲朔迷離的生活環(huán)境中去。《明日之約》中,作者對韋妍“以身相許”后的痛苦神態(tài)作了以下的描繪:
“韋妍搖晃著像摘去葉子桃子般的身體,夢游似的來到室中央,忽地全身無力地坐下,屈起雙腳,手托著黑發(fā)散亂的頭,仿佛意識到失去了一項跟隨自己三十年的珍寶,悲從中來,嚶嚶地哭了。
舒楚琪抬起頭來,看見月亮蒼白的臉孔;噢,迷幻藥!噢,藝術家蒼白的靈魂!”
這確實是幅異常絕妙的“影畫合璧”佳作。他把一個為了戰(zhàn)勝自己對手的青年女畫家,為追名逐利而失身于他人后的痛苦神韻,展示在朦朧的銀白色的月光之下,從而把“藝術家蒼白的靈魂”的描繪達到入木三分的境地。作者并沒有至此收筆,進而又把韋妍放在朦朧虛幻的色彩之中,讓她在“抱頭屈膝”的困惑中去深層次地展示她靈魂的哭泣,這畫面美中寫丑,收到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這里的描寫,是通過小說主人公舒楚琪偷窺這一場面時的主觀感覺,與客觀場景融為一體的印象,它不僅具有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之美,也極具現代派的朦朧虛幻美,使藝術描寫具有逼真的可感性。人物的畫面,靜態(tài)中跳動著立體美。
這種感覺與幻覺交織的藝術效果,是胡榮錦小說的慣用手法。而在以小說各色人物各自為中心,散點透視人生的中篇《上帝的寵兒》中,他的這種技巧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富于瑰麗的藝術姿彩。這也是他的小說能吸引人讀下去的魅力所在。
三.借助細膩的心理描寫,或者以微妙的心理活動和變態(tài)的心路歷程來展示人物的獨特個性,這是胡榮錦小說創(chuàng)作的又一特色。作者在展示自己創(chuàng)作的美學情愫時,常常通過人物的潛意識、隱意識,以及日常生活中微妙的心理和變態(tài)的描繪,將人物的愛與憎,歡樂與痛苦清晰地展示在讀者面前。如《上帝的寵兒》、《明日之約》和《野!返龋孕睦愍毎讈斫沂救宋镄牡椎拿孛埽谷宋镨蜩蛉缟赝宫F出來。
《野模》這個短篇,沒有復雜的情節(jié),作者對女主角虹到南方大城市找工作時的全部心理活動作了細致的描繪,將當今青年知識女性在尋求自我價值的過程中,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異常生動地寫了出來。小說既寫了虹等在拜金主義的誘惑下,她們的探索人生道路上的迷惘與困惑,又寫了她們在迷亂中終于清醒,顯示了女性的天空在云翳的籠罩下,智慧者仍能跳出陷阱,開創(chuàng)人生新路。這種以心理分析方式來揭示人物性格的藝術筆法,恰如莫泊桑所說的,心理分析小說能夠“表現一個人精神的最細微的變化和決定我們行動的最隱秘的動機”、“它也能給我們一些和其他一切工作方法同樣美好的藝術作品”。胡榮錦以他的小說創(chuàng)作實踐,證明莫泊桑這一論點迄今仍有著巨大的藝術魅力。
寫城市光怪陸離題材的小說,劉吶鷗、施蟄存、穆時英等人在二、三十年代已先鞭于前:以現代主義的藝術手法,開創(chuàng)中國現代新感覺派都市文學。半個世紀后,中國文壇出現“朦朧詩”、“新生代”等流派,八十年代中期更是由于出現劉索拉、馬原、殘雪的小說,形成了現代主義文學潮流開始在中國的布局陣勢。胡榮錦的小說,就是在這一潮流中,誕生于廣州文苑。
無論從題材還是技法,我們都明顯感到胡榮錦的創(chuàng)作鮮明地留下新感覺派所追求的藝術痕跡。他吸取了該派以主觀感覺印象的刻意追求及細致的心理描寫的創(chuàng)作手法,融進到他那獨特的都市題材的小說中去。這使他的反映改革開放中的都市小說,別具一格于當代文苑之中。從我們列出的幾篇小說中不難看出,他在贊美都市文明的同時,也著力鞭打了都市生活中各種病態(tài)的東西,尤其是對腐蝕青年人靈魂的形形色色的不良思想與行為,作了無情的曝光。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作者在揭示生活中的丑惡時,常常以含淚的微笑來寫出人終于以理智去戰(zhàn)勝丑惡,預示了人類未來是充滿生命活力的新世界。劉吶鷗曾說:“文藝是時代的反映,好的作品總要把時代彩色和空氣描寫出來的”,并認為作家在寫社會“不健全的生活”時,“在作品中表露著這些對于明日的社會,將來的新途徑的暗示!惫P者認為,用這些話衡量胡榮錦小說的時代底蘊時,可以清晰看到他的創(chuàng)作中,在抒寫人生感慨的同時,常常于淡淡的哀愁中,散發(fā)出對美的渴望以及不懈的追求。通觀胡榮錦的小說,追求藝術創(chuàng)新是他的美學理想。在《明日之約》中,作者曾通過主人公推許我國四十年代現代派名作家無名氏小說的創(chuàng)造精神,來訴說他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美學情操,以及別具一格的藝術追求。
胡榮錦筆下的都市風情畫,被扭曲的靈魂的哭泣,在騷動不安的音樂聲中覺醒,在瘋狂沉迷的舞步里去告別昨天,在失落迷惘中去尋求生命的真諦……這就使他的都市題材創(chuàng)作,顯出一種新意來。我們期待他今后的創(chuàng)作,能寫出更多具有藝術新意的佳作,在中國當代文學的園地開出瑰麗的花朵。
●(陸文采:現、當代文學和女性文學的教學和研究專家,遼寧師大中文系教授、遼寧省政協委員、中國丁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 初玉。褐袊F、當代文學研究學者)
原刊:《語文月刊》(95,12)
都市叢林:讓迷失的靈魂重又蘇醒
陸文采 時萍
青年作家胡榮錦(筆名胡子),近年來以他獨特的都市題材小說受到讀者關注。筆者就從他的新作《密友》(《海燕》一九九八年第五期)談起,探討一下他的都市題材小說的藝術追求。
《密友》寫女中學生吳茜,由于受光怪陸離的城市生活的引誘,在女友阿玫的慫恿下,到“密友聯誼中心”,以純情靚女的風姿去做活招牌。最初吳茜是以好奇的心情,想“踏入成人世界闖蕩一番”。后來她身不由己地“墮入魔界”,甚至到了“樂而忘返”的境地。最終吳茜還是從“如癡如醉”的花花世界中醒悟過來,重又回到了學校,開始了新的人生。
作者以優(yōu)美辛辣的語言,在展示九十年代都市文明生活的同時,深刻地鞭撻了文明背后隱藏的一些人間丑類。他們在燈紅酒綠的都市生活里,不僅招搖過市,而且將充滿甜酸苦辣的人世間,“虛化成一個不真實的美麗存在”,誘使青年人在這虛化的良辰美景中,迷失了自我,陷入了生活的迷津:這是一個大賭場,所有的人都是輸家,把金錢、時間都輸在這里;所有的人又都是贏家,把虛榮、食欲、甚至女人、生意都贏了回來!
作者以銳利的筆鋒,活畫出那些惡魔以欺詐、行兇來賭注人生的丑行。他們?yōu)榱耸棺约撼蔀橼A家,把魔爪伸向了學校;他們讓女中學生去陪七十二歲的老頭跳舞;讓她們穿著緊身的衣服去引誘好色的男子;讓迷失自我的女性去當“老外”的情婦?傊,他們讓年輕漂亮的女孩,在錢的污水里失卻靈性,深刻透視出,人在當今社會物欲橫流中的沉淪。尤其在拜金主義思想的侵蝕下,有錢能使鬼推磨的腐朽思想,重又在一些人的靈魂深處騷動,他們認為錢是主宰世界的上帝。正如那位一心妄想闖入上流社會的星哥,當他的夢想破滅時,仍然執(zhí)迷不悟:“用錢做信封,別說天涯海角,就算月亮、火星,也一樣能寄得到。”
在《密友》中最能體現九十年代部分青年女性特色的人物,要算吳茜了。
吳茜既不是五六十年代畢生聽從黨安排的中學生;更不是文革期間頭上長角,身上長刺的女紅衛(wèi)兵,而是個在改革開放陽光下成長、在商品經濟大潮裹挾下險些喪失自我的女中學生。
由于父母的離異,從小造成她性格的孤寂,也使她變得早熟。在金錢的誘惑下、她涉足社會,一步步變成了交際花式的靚小姐。她感嘆在她的生活中:“父母不是密友,老是叫自己讀書的詹老師更不是密友,最可愛最好玩的朋友是u2018密友u2019里的男人”。眼花繚亂的現代生活,“墨西哥暖流似的活化了吳茜的春懷”,吳茜也就在一曲又一曲迷離撲朔的爵士樂的旋律里,“墜入了魔道”,甚至到了“樂而忘返”的境地。
一顆純潔的心靈,正在被不屬于她的生活所腐蝕;罪惡的金錢,正在玷污她的靈魂,吞噬著她的生命。正當她在“密友”的舞池里“一任自己流入那駭人的然而使人解脫的親昵的深淵”之時,正當她感到自己“成了一支彩墨,不磨硯池磨舞池。她要磨一池濃香,潑一池異彩,迷醉所有的男人”之際,她所敬慕的詹老師出現在她的面前;也就在此時,女友阿玫染上艾滋病后向她血淚交流地哭訴,想退出“密友”的阿梁竟遭到惡棍的毒打,喧鬧一時的“密友”被取締了。這使在懸崖上尋找自我的吳茜猛然回首,看清了在虛化的生活里迷失的自己。她那被金錢的欲望燃燒起來的如醉如癡的生活,一瞬間成了虛無縹緲的夢幻,她那被“現代化生活”迷醉了的靈魂才開始蘇醒。
在都市題材的小說中,寫女性在文明生活時代里騷動、迷茫、失落的心境,寫她們在騷動中尋找自我,讓迷失的靈魂重又蘇醒,是胡榮錦近年來一貫探索的命題。如《上帝的寵兒》、《明日之約》、《野!愤@三篇小說中的主人公幾乎都是女性,她們在快節(jié)奏的現代都市文明生活中,常常在金錢的迷醉下,失卻了生活的方向;她們常常在金錢的誘惑下,沉入痛苦人生的深淵;然后,經過一番心靈的血淚掙扎才領悟了生命的真諦。
就藝術表現而言,胡榮錦都市小說的獨特性,在于他吸取了新感覺派的創(chuàng)作手法,將主觀感覺印象的刻意追求及細致的心理描寫融于現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之中。因而他的小說,具有新感覺派解剖刀似的筆鋒,細膩地描寫都市生活中的種種病態(tài),并給予無情的鞭撻。他筆下那些生活在都市叢林中的夢幻者,在瘋狂的舞曲中迷醉,在五光十色的燈光下失卻自我,直到沉入生活的苦海,才恍然醒悟。于是,有的在傷痕累累中追回失落的青春和生命,有的則在無限的悔恨中給自己短短的人生編程了一束死亡的花環(huán)。
因此,作者在塑造吳茜這個形象時,也是將現代派朦朧虛幻的筆法,融于九十年代現實生活的畫面之中,使人物在朦朧的虛幻中表現出真實感人的生命活力。一個涉世不深而好追求虛化人生美的女孩,在繁華似錦的都市生活里,在眼花繚亂的種種迷惑下,在滑入深淵的險境中,終于沒有被毀滅,反而找回了自信,在現代化的文明生活里去追求人生的真諦。
從《明日之約》到《密友》,胡榮錦創(chuàng)作的都市題材的小說,一直堅守著藝術上的創(chuàng)新精神,這在當前,尤其難能可貴。我們相信他在今后的創(chuàng)作中,一定能將藝術創(chuàng)新精神堅持下去,寫出更多有新意的作品。
●原刊:《海燕·中短篇小說》(1998·12)
生命的回響
——失衡精神的重構
陸文采 田一路
小說《觀音香之吻》(《海燕》96,3)是一個平實的故事,卻寓意著人間深層次的生命哲理。作者胡榮錦在香火繚繞的氛圍中,以一種散漫的筆法,真實地寫出了兩代人內心的徘徊與痛苦?此破降珔s牽動著任何有敏感心靈的人,使其陷入沉思。穿過語言層面,我們感到一種生命的震顫和回響,以及人性光輝的閃爍。
榮錦同志并非單純原生態(tài)地描摹生活,而是將人物置于一個深廣的背景——現實提供的物質生存環(huán)境,在特定的商品充斥時代,經濟轉型、文化轉型隨之而來的人的心理失衡的狀況下,實現著一種精神世界的重構,人性良知的再度喚起;小說《觀音香之吻》也并非單純地敘述一個形而下的故事,而是有著自己獨特的精神追求與探索,并以內斂的生命激情,做著一種生命意蘊的揭示,人類終極價值的思索與判斷。
在物欲橫流的今日,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人們面對著一種生命的抉擇。生存日益維艱,常使人處于一種尷尬無奈的境地,而對于一個恪守生活原則的人來說,他需要背棄這種世俗生活,走向自己構筑的精神家園;而一些人卻在這個場所中失落了自我,游戲人生,生活成為沒有終極目的行為模式,這與其說是對生活原則的背棄,不如說是對自我的扭曲和變形,尤其是對于一個浸染傳統文化且有心靈的人來講,清醒地分裂著自我,走向自己的對立面,這使其更具悲劇色彩。
小說中的陳伯與阿楚便是各自做著一種內心的掙扎。作者用清新、別致的語言刻畫出他們的性格,寫出了在不幸年代里,父親的坎坷與女兒的遭遇皆緣于個人與歷史現實的沖突(外在沖突),而究其實質卻是內在的良知、道德的沖突。父親的孤寂來自于崇高的藝術追求,生活的維艱、不幸并沒有使其喪失自我,相反始終保持一種清俊的人格,“支支歪歪,奔波在各式各樣的書畫雅集上”、“他的臉上深犁著風霜的線條?稍谒墓P下,無論什么愁云慘霧,都不留痕跡”,由此我們可看出一個堅強不屈的靈魂,支撐他生命的是對藝術的摯愛,他有自己的精神家園,“仿佛在拭擦掉什么。他的思想比他臉上的皺紋深刻得多”,但他畢竟生存在這個現實的土壤中。純藝術的追求與世俗隔離形成藝術價值不被承認曲高和寡的心態(tài),唯一的女兒又遠離他,孤寂像游絲一樣縈繞他,排解不開,灼傷著他的心靈,使他心生悲涼,渴求一種終極關,便寄托于佛祖保佑,試圖在極樂世界里尋找一種平和。獲得“常博居士”的陳伯意識到這是希望的烏托邦,他說:“如果一聲阿彌就能開生路,那佛法無邊,不是又多一層證明了?”從而發(fā)出一陣笑。在生命彌留之際,他仍在期待:“她會來的……她會來見我最后一面的!毕<狡茰纾瑢θ松亩U悟指望在一炷慘淡的香上。仁、義、智、勇、潔五德俱備的長命鎖一聲碎裂的清響,結束了他整個倔強生命的彈跳,生死交替時候燦爛的大笑令我們有一種悲壯升起,生命的絕響留給我們深廣的思索。
作者以同樣的筆法將阿楚設置在一種尷尬境地,來審視其真實的靈魂,顯示其心路歷程!“⒊兄皞鹘y修養(yǎng)”,從小“知書識禮”,然“早就被現實的洗衣機磨成一條白被單”!吧錈o情”是阿楚一種外在表現,她把自己的言行消解在一種疲憊的勞作中,除為了生存需要,獲得錢外,便是一種發(fā)泄。生命的陰影始終圍繞著她,從而“關閉了心窗”,關閉了自己作為人的一種信念、信心,不僅對自己,對父親、社會亦如是,這使得她走向一種隔絕與封閉。她對父親有雙重的情感,一是自私的怨恨,一是由血緣之系而升起的愛。痛苦折磨著她,她在現實生活中迷失了自我。對人世茫然的阿楚,選擇情愛也是一種憑借,而不是純情愛的追求,這種游戲人生的態(tài)度使她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唐的背棄,謊言終于使其再次遭受苦痛,“作為報答父親的一個祭禮”,“只不過是想忘情地愛一回”,掩飾內心的苦痛,物欲的滿足并沒有使其獲得精神的愉悅。生活的傷痛終于使其悟到,一個人應有尊嚴與良知,不為物欲所動,她在迷失中再度尋覓失卻的自我,“我會努力去完成評傳的寫作”,“燈光將棕櫚刀形的葉片砍在了她的臉上,刻出一種憂傷”。
作者用筆刻畫出兩代人內心的沖突與精神的復歸,具有一種精神的震撼力。作者是以心靈觀照生活,把握時代脈搏,做著一種精神洞察與解構,并試圖尋找一條超越的線索,透露給我們做為人本身,如何遵守一定的生活原則,保持高貴的心靈自由。作者的意向所指本身是他對生活冷靜思索。關注現實、直面人生是一個小說家具有的品質。其創(chuàng)作心態(tài)蘊有一種情感的真實判斷,將希望投射在他筆下尷尬境地的人物上,這也表明,作者對人生有美好的憧憬,因而對他們采取一種寬容的態(tài)度!捌咸烟僖粯拥木珊蛨皂g”的阿楚,“像一道陽光似的穿過濃密的灌木叢”。描述阿楚的內心掙扎,傾注著作者樸素的同情心。
淅淅瀝瀝的雨聲中,紅紅欲燃的香火構成一個圈,在這種融融的氛圍中是那個叫阿楚的女人良知的再度升起,她陷入生命的沉思與冥想之中,神秘朦朧的生命意象里,烘托出一種人生的境界,與其說是對父親道義上的彌補,不如說是對自己虛無人生的一次懺悔,從而達到了精神上的升華。
小說在這種香火燃起時分結束了。紅的香火是一種生命的象征,龐德說:“意象是瞬間呈現出來的理智與情感的復合體”,香是一種意象,燃起的香火是阿楚的生命意識的喚起、復歸,光輝的閃爍;也是阿楚平淡、悲涼人生的一道亮光。至此,小說深刻的寓意,給聰敏的讀者有無窮的領悟。
小說不無稚嫩之處,還缺少一種力度。但作者試圖以一個平實的故事來透視人生,做一種終極思考,具有深廣的現實意義。我們深信做著人類終極價值思考的胡榮錦同志將會有更好的作品呈現給讀者。
●陸文采、田一路: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學者。
散文評論:
凸顯文化內蘊的是節(jié)日文化。胡榮錦的《龍舟鼓》具代表性。他這樣思考端午文化!皼]有誰會忘記你,一個二千余年還沒講完的故事,一個如歌如靈魂的夢幻檔案!薄耙粋曾經使一個國度,一個民族光輝的名字”,“于是,在端午,龍舟鼓帶領我們奔赴江河湖泊,定期舉行一場全國性的大祭禮,打撈一顆純潔透明的心!鼻侵腥A民族文化價值取向的燈塔。
●中國作協魯迅文學院原副院長孫武臣《以感恩的心回歸大自然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