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吳濤,生卒年不詳,字德邵,崇仁(今屬江西)人。是宋高宗紹興年間著名隱士環(huán)溪先生吳沆的大哥。下選 的《絕句》便是吳沆的《環(huán)溪詩話》存錄的。全宋詩收入其詩四首:《絕句》,《山居》,《在杭日作》,《仲春》。其中以《絕句》廣為流傳。
作品
《絕句》
游子春衫已試單,桃花飛盡野梅酸。
怪來一夜蛙聲歇,又作東風(fēng)十日寒。
“游子春衫已試單,桃花飛盡野梅酸!边@兩句寫氣候乍暖,并點出春夏之交的季節(jié)。詩人很善于選擇人與物的典型形象。先寫“游子春衫”。游子長年在外,對氣候冷暖的變化最易感知,此時游子脫去冬服而換上單薄的“春衫”,這個視覺形象反映出氣候的暖煦,又給人一種舒適、輕松的美感。一個“試”字寫出游子的心理狀態(tài),寓有因氣溫不穩(wěn)定而嘗試之意,也為后文埋下伏筆。次寫“桃花”與“野梅”。桃花于仲春開放,但此時已“飛盡”,梅花于初春開放,夏初結(jié)梅子,此時則“野梅酸”,二物皆足以顯示江南三四月的特征。寫桃花,后從視覺角度,不僅“桃花”二字有色彩感,“盡”前冠以“飛”又顯示了動態(tài)美。寫梅從味覺角度,一個“酸”字足使口舌生津。
“怪來一夜蛙聲歇,又作東風(fēng)十日寒!边@兩句寫氣候忽冷。詩人很會捕捉典型的細(xì)節(jié):先是從聽覺角度著筆,因前兩天氣溫乍暖,青蛙也為之歡欣歌唱,陡然增添了暖意,但忽然“一夜蛙聲歇”,確令人感到“怪”;后是從觸覺角度落墨,原來是氣溫又變寒,青蛙于氣候變化極為敏感,它們躲進(jìn)洞里,聲息全無,正顯示著“東風(fēng)十日寒”!笆铡迸c“一夜”相對,時間更長,但畢竟已是“東風(fēng)”,此“寒”自是強(qiáng)弩之末,不必為之生畏。
這首詩純?nèi)粚懘合闹蝗藗儗φ寒氣候的體驗,未必有什么寓意寄托。但選材精到,體驗細(xì)致,有跌宕曲折之致。特別是注意全面調(diào)動各種審美感覺,從視覺、味覺、聽覺、觸覺等角度進(jìn)行描寫,使詩的意境顯出多層次,多側(cè)面,具有立體感,給人以更豐富的美感。正如錢鐘書評述的“寫春深夏淺,乍暖還寒的情味”,語句清晰,體驗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