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張兆昌,男,1955年10月1日出生,漢族,中共黨員,研究員,安徽省合肥市人。擔任過高中英語教師和部隊新聞干部。轉業(yè)后,畢業(yè)于中國法官學院,在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任法官。兼任多家報刊雜志社特約記者。博覽群書,在國家級、省級報刊雜志上發(fā)表學術論文、新聞作品和文學作品500余篇,曾多次獲獎。
1985年開始接觸佛學、易學、四柱預測學,繼而研習奇門、六爻、測字、紫薇、六壬、風水等預測學科,簡歷如下.
1972~1975 ,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草廟中學高中英語教師。
1976~1982,山東青島駐軍37282部隊新聞干部,發(fā)表新聞作品多篇,歷年被人民海軍報評為優(yōu)秀通訊員,并多次獲獎。曾被海軍航空兵政治部評為先進新聞工作者,榮獲一等獎。
1982~2002 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法官。其間被聘為中國口岸雜志社、民主與法制社、家教雜志社、廉政風云雜志社、少年博覽雜志社、法制與新聞雜志社和安徽法制報社等多家報刊雜志社特約記者,并在國家級、省級報刊雜志上發(fā)表新聞作品、文學作品和學術論文500余篇,并多次獲獎。
2002年,提前退休,從事周易、法律和新聞等方面工作。擔任安徽省經濟記者協(xié)會常務理事、合肥仲裁委員會首席仲裁員、安徽省專家預測委員會委員、安徽省周易研究會副會長兼副秘書長、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安徽省退離休高級專家協(xié)會理事,聘為安徽華皖、萬事、世邦等三家律師事務所高級顧問和多家企業(yè)信息顧問、法律顧問。
2003年10月,出席第14屆周易與現代化國際討論會,并發(fā)表論文《河圖、洛書理數在臨床治療中的應用》。
2004 年4月,論文《論財產所有權的第二客體》入編《學術界》;9月,出席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fā)布廳召開的,首屆中國風水文化與健康地產發(fā)展國際論壇。
2005年9月,經第16屆周易與現代化國際討論會組委會審定,入編《國際易學名人錄》。
2006年10月,入編首屆中華姓名文化與品牌命名策劃討論會會刊《中華命名師風采》。
2007年2月,論文《園林景觀中的風水應用》入編《安徽房地產》;10月,論文《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建立和維護平衡關系的思考》入選《戰(zhàn)略研究》。
2008年1月,5篇格言入編《中華名人格言》;3月,論文《沖突與平衡》入選《河南社會科學》;10月,入編安陽周易專修學院《世界周易名人大典》
2009年6月,詩歌《黑白》,獲中國大眾文學百花獎優(yōu)秀獎;9月,論文《漢字的預測功能》入編《2009首屆世界易學行業(yè)團結進步表彰大會論文集》。
2010年2月,被評為合肥仲裁委員會優(yōu)秀仲裁員。7月,任命為世界易經領袖協(xié)會常務副會長。
張兆昌(1890-1952),東莞鳳崗鎮(zhèn)鳳德嶺村人。他出生于農民家庭。少年時在端風書院讀書,1909年,到越南謀生;1910年,響應孫中山號召,回國參加同盟會;后來到香港一個華僑團體任職,發(fā)動華僑支持孫中山革命;1932年至1935年,回鄉(xiāng)創(chuàng)辦“纂香女子學校”。
張兆昌關心國事,扶貧濟困,他經常資助貧困村民。1937年、1938年,張兆昌與共產黨員張里夫毗鄰,兩人經常交談國事,研究革命。1943年,他任塘瀝鄉(xiāng)鄉(xiāng)長。因常與游擊隊交往,曾被日本侵略軍抓到平湖,拘留一個月,遭到嚴刑拷打,后被鄉(xiāng)紳保釋。
1945年4月,他參加東縱領導的路東行政區(qū)國事座談會和首屆參議會,被選為副參議長,后任第二屆路東行政委員會主任。1946年以后,任香港惠東寶人民救濟委員會會長。期間,他掩護過革命同志,為游擊隊籌集資金和提供物資,對革命作出積極貢獻。
1952年2月,張兆昌到寶安布吉華僑礦場視察,不幸失足墜入礦井與世長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