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他與水梓等邀集甘肅教育界人士,成立了“甘肅省教育會”。又在蘭州小西湖辦起“隴右公學”,后來校址遷到中山林,又辦起中學部,中小學統(tǒng)稱“隴右中學”。期間,到南通師范、無錫師范、上海中學、中華職業(yè)教育社、南洋中學、申報館、商務印書館求教。結識教育界名流蔣夢磷、黃炎培諸先生。與上海商務印書館簽訂合同,籌建蘭州正本書社,訂印甘肅各級學校教科書,自任書社經理。1913返回故里,籌募教育基金興辦地方教育。1914年與胥應魁、蘇效湯等籌措資金創(chuàng)辦“樹風學!保⒅贫ā捌D苦自立,忠實不欺”的校訓。為解決經費,將附近山林,劃為學林,科學經營,勤加撫育,使青山常在,永續(xù)作業(yè)。隨后,創(chuàng)設風化初級小學十余所。同時提倡婦女放足,男子剪辮,傳播世界進步思想。牛載坤還去上海、日本學習毛線編織,回甘肅后,親自帶著紡車、梳機等,在轅門前(今中央廣場)示范操作,進行宣傳。還到蘭州師范,向學生講授毛線編織技術。他還在蘭州辦起“手工傳習所”,請人講授編織、地毯、制革等技術。
同年秋,甘肅省政府派安肅道尹周務學調查處理王樹25族疆界糾紛及隸屬問題,牛為隨員,負責測繪輿圖,前往青海高原,翌年完成堪界任務。
個人成就
1916年任甘肅省教育會會長,建議省府核準分設師范學校9所,并對甘肅臨洮教育發(fā)展作出規(guī)劃。
1917年在蘭州萬壽宮創(chuàng)辦“手工傳習所”。傳習毛編、制革、地毯技術。次年5月去上海出席教育部召開的全國實業(yè)學校校長會議。路經山西大同時,采購瑞典式人力紡線機。準備仿造推廣。會后赴日本考察實業(yè)教育。與高抱誠草擬《發(fā)展甘肅實業(yè)教育計劃書》,回省后提倡發(fā)展毛紡業(yè)及蓄水造林,改良羊種等振興甘肅經濟之措施。
1919年,蘭州工藝學校改為省立工業(yè)學校(現(xiàn)蘭州理工大學),任校長。與鄧隆出面,動員停辦的甘肅織呢局工人復工,改稱“甘肅織呢有限公司”,后任副經理。
1920年應《申報》主持人史量才之邀,為《申報》50周年撰寫論文。
1922年4月,再次東渡日本,重點考察毛紡織業(yè),為織呢公司選購器材。途經華北,考察當?shù)孛珮I(yè)概況。
1924年被任命為甘肅省銀行協(xié)理。并與水梓、楊思、張維創(chuàng)辦“隴右公學”。
1925年國民軍入甘肅,派員向銀行提取“隴右公學”教育基金,被拒付,得罪劉郁芬,迫于形勢,遂辭去銀行協(xié)理職務;嘏R洮創(chuàng)辦新民水利工程,后因地方變亂被迫停工。是年冬遭劉郁芬逮捕入獄。監(jiān)禁40天經水梓等社會名流呼吁營救獲釋。在獄中,寫成《振興甘肅羊毛計劃書》一文。
1928年,“河湟事變”起,遂去蘭州,受劉爾忻之聘,在城內辦“惟救工廠”。
督造腳踏紡毛車百余臺,招收貧民婦女紡線織農、織地毯、做肥皂。
1929年全省大旱,民不聊生。與水梓作為災民代表赴南京、上海呼吁救災,中央政府終于撥出賑款10萬余元回省督促發(fā)放,賑濟災民。
在南京請賑期間,結識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欽佩行知創(chuàng)辦之“曉莊師范”。遂動員石德安、臺和中,牛孝威等入學學習。結識國醫(yī)館館長焦善堂,拜國醫(yī)大師施今墨為師,請教醫(yī)理,回蘭州后籌國醫(yī)館蘭州分館。為取得焦善堂協(xié)助,再去南京。行至平涼,被匪徒搶劫一空返蘭州,任省圖書館館長。
1930年留京期間,受蒙藏委員會委員長馬福祥之委派,赴內蒙處理蒙漢糾紛,圓滿解決而歸。
1931年,牛載坤曾拜施今墨為師,學習中醫(yī)。他在蘭州籌辦了“甘肅國醫(yī)分館”,邀請柯與參、權愛棠等醫(yī)師,開展醫(yī)療活動和醫(yī)務人員培訓。
1932年中央國醫(yī)館蘭州分館在省城天齊廟正式成立,自任館長,聘請名醫(yī)權愛棠,柯與參,牛孝威為醫(yī)師,門診治病。
1933年春,應甘肅綏靖主任鄧寶珊之請,赴寧夏與馬鴻逵聯(lián)絡感情,歸途中經一條山遭匪徒截殺,幸被群眾掩護,遂免于難。同年6月,出任民勤縣長。任職期間,振興教育,借“杜公祠”作校舍,創(chuàng)辦師范傳習所;督建西外鄉(xiāng)、中外鄉(xiāng)、泉山鄉(xiāng)3所小學,興修水利,從蘭州聘請能工巧匠仿黃河水車,監(jiān)制“水刮子”在全縣推廣;重視綠化,設立苗圃,制定造林防沙計劃。引進榆、槐樹種,發(fā)動學生和市民種植城垣大街小巷。興辦實業(yè),創(chuàng)辦毛紡織傳習所,邀請外地技工,購買機器,就地加工羊毛、駝毛,為以后的惠民工廠初奠基礎;重視救災,在縣城建立義糧倉,組織駱駝隊,雜糧入倉,平價祟出,解決人民生活;重視醫(yī)療衛(wèi)生:當時民勤天花流行,死者甚眾,發(fā)動在蘭子女親友緊急購買牛痘疫苗,親自種痘,撲滅天花;宣傳新思想,大力提倡剪辮放足,移風移俗,革除陋習。
剛正不阿,同情民眾。馬步青駐民勤部屬技扶派差,遭載坤痛斥“要拉就將我的馬車拉去”。1934年5月晉省述職,經武威將民勤駐軍蠻橫之情俱實告于馬步青。遂致積怨于心。6月5日4時,轎車行至皋蘭縣哈家咀,為仇家狙擊,身受4彈殉命,年49歲。噩耗傳至民勤,人民哀痛如喪考妣,立“牛公祠”,額題“愛遺甘棠”祀之。遺著有《五十年來中國之毛業(yè)》、《水利之研究》等。牛載坤不僅是甘肅進步書刊發(fā)行的開拓者,也是甘肅近代史上“教育救國”、“實業(yè)救國”出名的實踐者,還是一位著名的清正而不畏強暴的廉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