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林從周(1905~1981年),福建詔安縣城關人。
小學畢業(yè)后,往潮州師事一位秀才學詩文,民國13年(1924年)考入汕頭市立中學。因學習認真,思想進步,被選為該校學生會主席。民國19年(1930),林從周畢業(yè)于廈門大學歷史系,先后在泉州、廈門教書,民國27年(1938)應聘往沙撈越古晉坡福建學校任校長。林從周領導有方,不久便把學校辦得蒸蒸日上,許多非閩籍華僑也爭把子女送往福建學校念書。林從周教學之余,積極參加華僑社團活動,民國29年(1940)被選為古晉中華教育會主席。當時,中國人民正進行著艱苦卓絕的抗日戰(zhàn)爭。林從周帶領師生上街宣傳抗日,籌募捐款救濟祖國傷兵難民。因成績顯著,林從周作為古晉華僑代表,赴新加坡參加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大會,后又被選為古晉籌賑會委員。民國30年(1941)日軍侵占古晉坡。翌年7月22日,林從周被日軍視為華僑領袖而加逮捕,因羅織不到罪證,一星期后被釋放,但仍不斷受到日本憲兵的迫害。林從周矢志不屈,到處飄泊,才逃過了日軍的魔爪。日本投降后,林從周又回古晉,著手恢復中華教育會活動,領導各華校復課。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林從周即寫詩祝賀,并于翌年1月28日,和其他愛國華僑一起倡導、組織“古晉華僑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暨中英建交大會”。會上,林從周發(fā)表熱情洋溢的演說。1950年,由于當?shù)卣拗迫A文教育,華僑辦學遇到困難。林從周不得不辭去校長職務,棄教從商。1963年,林從周回國觀光,受到中央華僑事務委員會的熱情招待。1970年,林從周已逾退休之年,當時中國“文化大革命”尚在進行,由于思鄉(xiāng)心切,他仍決定回鄉(xiāng)定居。臨行時,他寫詩告別親友:歷盡滄桑鬢已絲,豪情消逝志難移。云天北望多招引,風雨南侵料可期。終老南溟似失算,養(yǎng)生故國應權宜。京華文物須瞻仰,盡惜余生候故知。林從周回詔定居期間,熱心僑務工作,先后被選為福建省歸國華僑聯(lián)合會委員、詔安縣歸國華僑聯(lián)合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