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
拉扎羅·路德維克·柴門霍夫(Lazaro Ludoviko Zamenhof)
1859年12月15日生于 波蘭 格羅德諾(Grodno)郡的比亞 里斯托克(Bjelosok波蘭原名為Biatystok)。當時這地方是 沙皇俄國的屬地,住著俄羅斯、 日耳曼、波蘭和希伯來等四種民族,他們各操各自的語言,其中猶太人占66%,然而卻是最受壓迫的民族。由于語言隔閡,各民族之間的糾紛和沖突時有發(fā)生。柴門霍夫就是出生在這個民族雜居而民族之間又互相敵視的地方,他的童年時代也是在這種惡劣的環(huán)境中度過的。正是這種生活造就了柴門霍夫偉大的一生——為人類的友愛與和平奮斗終生。
讀書
1869年至1873年,柴門霍夫在該城到一所小學讀書。這時期他就有了建立人類 博愛大家庭的愿望,由于他的特殊天賦,這種愿望很快同創(chuàng)造 國際語方案的行動結合起來。1873年12月,他家遷居到波蘭首都 華沙,所以這年底他轉到華沙語言中學讀書。他的父親是中學的外語教師,所以他也很喜歡語言,能流利地講 俄語、波蘭語和德語,這 三種語言是他童年時代就已掌握了的。在這所中學里,他又學會了 拉丁語、 希臘語、英語、法語等八種語言,這為他日后創(chuàng)造 國際語奠定了堅實的語言基礎。
著作
當他還是個16歲的中學生的時候,他就開始從事 國際語的研究了。他通過種種試驗,設想了許多種新的語言方案,其中包括以古代 拉丁語為基礎的方案。然而各種方案都存在著難以掌握的龐大的詞匯量而無法采納。后來他從 俄語的詞綴得到啟示,終于找到了最好的解決辦法,即通過添加詞綴的辦法來構成新詞,這樣以來,那龐大的、令人煩惱的詞典似乎在柴門霍夫的眼前縮小下去了。1878年當他上中學高年級的時候,他完成了 國際語的方案,并于同年12月5日和七八各青年學生舉行了這種語言的誕生儀式。但是,他太年輕了,才剛剛19歲,此時要正式發(fā)表他的還為時尚早,且不提別人,就連他的父親都反對他搞此項研究,一是害怕影響他的學習和前途,二是他認為那是一種不切實際的空想,也易遭到社會世俗的嘲笑。1879年7月,他中學畢業(yè)了,便到 莫斯科大學學醫(yī),這是他答應父親在大學讀書期間暫不搞他的新語言,并把有關研究材料交給父親保存。1885年他大學畢業(yè)后,取得了行醫(yī)證書,開始從事眼科醫(yī)生的工作。他一方面行醫(yī),一方面進一步精煉完善了他所研制的語言方案,并制定了簡明的16條文法規(guī)則。1887年7月,在他未來岳父的資助下,他資費出版了這種新語言方案《第一書》(Unua Libro)。柴門霍夫在《第一書》中生命,他放棄一切個人權利,他只愿做這個新語言的創(chuàng)始人,而把創(chuàng)造和豐富它的權利交給了世界人民,所以他創(chuàng)造的這種語言在千百萬人的實際應用中日益豐富完美,逐漸流行于全球,這種語言就是現(xiàn)今被我國稱之為“ 世界語”的 國際輔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