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jīng)歷
1974年,約翰·D·巴羅畢業(yè)于達勒姆大學,取得他的數(shù)學和物理學士學位。
1977年,他在導師丹尼斯·威廉·西阿瑪?shù)闹笇,取得了牛津大學的莫德林學院的天體物理學博士學位。此后他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了兩年的天文學。
1981年,他加入了英國蘇塞克斯大學,并且被列入到授課教授的名單內(nèi)。
1999年,他成為英國劍橋大學萊爾學院的教授,授教應用數(shù)學和理論物理學。同時,他還擔任『千年數(shù)學項目 (MMP)』的主任。
2003年至2007年, 約翰·D·巴羅以教授的身份在倫敦的格雷欣學院授課天文學。
同時, 約翰·D·巴羅還被指派為格雷欣學院2008年-2011年的幾何學教授,他是僅有的一個能在格雷欣學院同時教授兩門學科的人。
約翰·D·巴羅是現(xiàn)任劍橋大學應用數(shù)學與理論物理系數(shù)學科學研究教授。
除了已公布的400多篇期刊文章,約翰·D·巴羅還與物理學家弗蘭克·提普勒(Frank J. Tipler)合著出版了《人擇原理》,這是一部關于宇宙歷史由來的作品,其主要內(nèi)容包括智能設計、目的論以及天體物理學的論述。
1983年,他出版了《創(chuàng)作的左手》以及后來陸續(xù)的17個適合普通讀者的書。他的書總結(jié)了物理問題的狀態(tài),通常是以大量事實的概述的形式來表現(xiàn),他揉合了許多著名物理學家的理論成果,包括保羅·狄拉克和阿瑟·愛丁頓等的大量作品。
他用哲學的方法來闡述物理宇宙學,因此普通讀者能夠很容易讀懂他的書。例如,巴羅介紹了一個經(jīng)典的命題,他稱之為“格洛茲馬克效應”(見羅素悖論)。在這里,他引用了格洛茲馬克的話,我不想成為任何俱樂部的成員”。
運用到宇宙學,約翰·D·巴羅說:“一個足夠簡單的宇宙會很難讓人完全理解它!币簿褪钦f,我們越能理解問題的所在,就越簡化問題。相反,我們越是接近真相,真相會變得更加復雜和難以理解。但這個悖論也存在不適用的領域。約翰·D·巴羅曾經(jīng)在唐寧街10號、溫莎城堡、梵蒂岡等地方向公眾演講自己的研究成果。
2002年,他在米蘭首次公開演講,接著又到西班牙的巴倫西亞演講,并榮獲2002年意大利首演Ubu的戲劇獎。2006年,他被授予鄧普頓獎,用以表彰他在思維領域的研究成果,表彰他著作的關于生命和宇宙之間的關系,人類對自然的認識,以及他開創(chuàng)了人類對科學與宗教的新視角。他同時也是一名美國歸正教的信徒,因此他常常把自己的研究成為“宇宙的傳統(tǒng)自然神論”。
主要著作
《讀心術(shù)的把戲:其實你不知道的100件事》,上?萍冀逃霭嫔纾1版 (2011年7月14日),ISBN: 9787542851314。
《無之書》,上?萍冀逃霭嫔,第1版 (2009年6月1日),ISBN: 9787542848017, 7542848011。
《宇宙之書(從托勒密,愛因斯坦到多重宇宙》《藝術(shù)宇宙》《無限大的秘密》《宇宙的起源》《大自然的常數(shù)》《不論》《天空中的圓周率》
2002年3月,話劇《無限》(infinities)獲得當年意大利的戲劇界最高榮譽“烏布獎”的“年度最佳劇目獎”
主要榮譽
2008年,約翰·D·巴羅被皇家學會授予“法拉第獎 。 他曾榮獲洛克天文學獎和皇家格拉斯哥哲學學會開爾文獎章。他所創(chuàng)作的《宇宙的起源》等15部科普作品被譯為28種語言,受到讀者的廣泛歡迎。
人物逝世
2020年9月27日逝世,享年6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