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她的童年
Margaret Smith Court在1970年成為第一個在同一個賽季里奪得四大賽事的大滿貫冠軍的女性選手。Margaret Smith Court在她職業(yè)生涯中共贏得24個女子單打大滿貫冠軍,是目前世界上最多大滿貫冠軍的網(wǎng)球選手。她總共贏得了62個大滿貫冠軍,包括24個單打,19個女子雙打與19個混合雙打,這也是目前沒有人能夠贏過她的紀錄。許多人都認為她是最偉大的女性網(wǎng)球選手。國際網(wǎng)球名人堂(International Tennis Hall of Fame)敘述說,“世上沒有任何一個網(wǎng)球選手可以媲美她!
記憶或許會在歲月的流逝中變得模糊,歷史卻永遠不會忘記那些值得銘刻的名字與記錄……當澳網(wǎng)一號場地以Margaret Smith Court的名字命名時,人們忽然想起這個淡忘了多年的運動員。
在悉尼與堪培拉之間,有座叫阿爾伯里(ALBURY)的小鎮(zhèn),這里曾經因為賭場興盛而短暫繁榮過,隨后卻變得有些荒涼,直到誕生了Margaret Smith Court而讓它的居民倍感自豪。
考特的童年在阿爾伯里平淡地度過,除了身材分外瘦長,她與任何一個澳洲小鎮(zhèn)上的女孩別無二致。與許多網(wǎng)壇巨星不同的是,考特并沒有源自家族的運動傳統(tǒng),甚至沒有父母的刻意栽培,她日后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可說是自學成材的結果。
小小年紀便愛上網(wǎng)球拍的考特,在少年時期已經顯現(xiàn)出成為一名出色運動員應有的素質---沉穩(wěn)而有主見,勤奮而自覺,她總是不知疲倦的在體育館或是馬路邊自發(fā)地練習擊球,如同身處真正的球場一般。但是,她的極端害羞也和球技一樣逐漸被人所知,她很少和人說話,尤其是在大庭廣眾之下。
15歲時,在家鄉(xiāng)已經初露鋒芒的考特決定只身前往墨爾本正規(guī)的學習網(wǎng)球技術,在那里她得以接受到系統(tǒng)的訓練,很快便迅速得到提高,1960年,不滿18歲的她囊括女單女雙兩項桂冠,也揭開了領銜女子網(wǎng)壇的序幕。
年輕的考特情愿把時間花費在健身房里,從這點上看,她是女子健美運動的先驅!拔蚁肽遣⒉皇呛苡信宋兜,”她一度說過,“但我可以舉起150磅!比欢,更重要的是,她也舉起了很多的獎杯。
1961年,考特蟬聯(lián)了澳網(wǎng)的女子單雙打冠軍,之后首度走出國門參加了當年的溫網(wǎng),但只是在女雙打進決賽,隨后,考特在美網(wǎng)的混雙比賽中拿到了她第一個不是來自澳網(wǎng)的大滿貫冠軍。1962年,考特開始在國際網(wǎng)壇真正地發(fā)熱發(fā)亮,那一年她拿下了除溫網(wǎng)外的其他三項大滿冠賽事的女單冠軍。
到了1966年,考特完成了個人在澳網(wǎng)女單的七連冠,并已經有13座大滿冠單打冠軍在握,可是她嫁人了,嫁給了同胞巴里·考特,婚后的兩年是考特完全放松和休息的時間,當然也是她的對手們慶幸的兩年。
沒有人想到,兩年后,考特在1968年的美網(wǎng)上囊括女單、女雙與混雙三項冠軍,用最完美的方式宣告了她的復出,并在 1969與1970年達到了她運動生涯的顛峰:除了1969年溫網(wǎng)半決賽出人意料的敗在后來奪冠的安·海頓·瓊斯(Ann Haydon Jones)拍下,她在大滿貫賽事中未輸一場,其中1970年完成了個人的全滿貫記錄,也是繼莫里恩·康諾莉后第二位獲得全滿貫的女選手。
在考特漫長的運動生涯中,最經典的一場比賽或許便是1970年的溫網(wǎng)女單決賽。站在球網(wǎng)兩端的是一對最偉大卻性格各異的對手:金夫人矮小而熱情奔放,考特瘦高而沉默冷靜。或許是內心的堅毅幫助了考特,最終她頂住了踝傷和金夫人的沖擊,創(chuàng)記錄地打滿46局(因為當時尚無搶七,每盤都是長盤決勝),以14-12、11-9艱難擊敗金夫人得冠。
平平淡淡才是真
球場上的考特總是扮演著動力無窮的攻擊者角色,她強勁的發(fā)球與精準的網(wǎng)前截擊讓對手不寒而栗,用她最偉大的對手金夫人的話來說:“考特是全身武裝的”。但球場下的考特卻總是含蓄而沉默的,說話輕柔溫和,或許是家鄉(xiāng)那個安寧的澳洲小鎮(zhèn)賦予了她這般傳統(tǒng)意義上淑女的性格,這個事業(yè)上極度成功的女人竟然舍得在運動的黃金時期離開網(wǎng)壇兩年之久,為的只是與愛人享受人生。1973年考特有了她的第一個孩子,1974年又拿了三個大滿貫冠軍后,考特在1975年正式退役,與丈夫及三個孩子移民美國,過起了千萬個美國家庭最平常的生活。考特遠離了訓練和球場,和每一個主婦一樣逛超市、做飯。最初的幾年她為教會工作,她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而今62歲的考特,早已不復當年在球場上的殺氣,考特的生活完全回歸到最簡單、平和的狀態(tài),一如她只身背著網(wǎng)球包從那個澳洲小鎮(zhèn)走出來前。
不過,仍然會有一些榮譽“歡快地打擾”到如今生活平靜的考特,當她得知澳網(wǎng)的一號球場將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時,考特依然免不了激動:“我奪得澳網(wǎng)冠軍的次數(shù)(11次)比奪得其它大滿貫的次數(shù)都多,我也衷心愿意在自己的祖國參賽和代表國家參賽。這對于女子網(wǎng)球來說也是個偉大的時刻!被蛟S,在考特說這番話時,也一定會感謝她十幾年間最優(yōu)秀的對手---金夫人,正是金夫人的努力倡議讓考特在晚年獲得了如此殊榮;又或許,當考特戴著老花眼鏡看雜志時,還會想起她當年叱咤網(wǎng)壇的輝煌歲月?
相比之下,某人的成績在網(wǎng)球史中是平凡的,卻已得意洋洋地比肩費德勒了。尚且不說這會令獲得無數(shù)冠軍的費天王情何以堪,恐怕某人真的應該好好感謝這幾個月來幸運女神無微不至地眷顧:年終排名前16選手中2人至今未參加任何比賽,排名大跌,2人直接退役;1人傷病,4月后沒有參加任何比賽,導致法網(wǎng)早早出局。這五人中,一人是當今網(wǎng)壇當之無愧的統(tǒng)治者,另一位則是公認的紅土高手。就這樣,隨著這幾位頂尖選手退出競爭,某人排名被屢屢抬高,甚至出現(xiàn)某人連續(xù)幾次比賽一輪游,排名也能不斷上升的有趣現(xiàn)象。而隨著排名的上升,簽位自然也越來越好了。再加上幾位排名雖靠前,但狀態(tài)早已嚴重下滑,不復當年之勇的選手,排名前16的選手中有競爭力的其實只有5人。而這5人中,1人已年過30。2人剛過20,出道不久,雖然冠軍拿過不少,但大滿貫經驗不足。這樣,其實前16中就只剩下2人在競爭了。因此,現(xiàn)在這個階段是網(wǎng)球史上最容易拿冠軍的時刻,因為過去的名將不是傷退,就是早已狀態(tài)下滑,于是那些原本實力一般,10名開外的選手終于有機會了。然而由于某人自己也接近了退役年齡,狀態(tài)必將很快下滑,傷病也將越來越多。或許某人自己最清楚,這就是退役前的曇花一現(xiàn),謝幕前最后的演出了。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選手迅速崛起,這一特殊的時刻注定是短暫的。隨著今后狀態(tài)不斷下滑,某人目前虛高的排名必將如流星般地逝去。明年今日,現(xiàn)在的一切都已成為浮云,某人將不禁感慨:原來,平平淡淡才是真實的自己.........
附:全名Margaret Smith Court,生于1942年7月16日,身高178CM,天生左撇子,但改用右手執(zhí)拍;
*奪得第一個大滿貫單打冠軍時不滿18歲,奪得最后一個大滿貫冠軍時33歲;
*1962、1965、1970、1973年,她四次一年內至少獲得三項大滿貫女單冠軍。1970年包攬了四大滿貫的單打冠軍,那四個大滿貫給她帶來的獎金總數(shù)不過14,800美元;
*1963年,她與同胞弗萊切合作囊括了當年度四大滿貫女雙冠軍,是惟一一個拿到過女單、女雙全滿貫的網(wǎng)球選手;
*1963年至1971年間,她在代表澳大利亞隊參加的20場聯(lián)合會杯單打比賽中保持全勝,并且?guī)椭拇罄麃喫膴Z聯(lián)合會杯;
*1961至1975年間,她13次年終排名世界前十,其中7次排名第一;
*至今她仍保持著62個大滿貫冠軍和24個大滿貫單打冠軍的記錄,在她身后的是拿下22個大滿貫單打冠軍的格拉芙;
*1979年,Margaret Smith Court被正式列入國際網(wǎng)球名人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