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學大詞典 》
唐代凈土宗僧
(680~748)唐代 凈土宗僧。東萊( 山東)人,俗姓辛。幼見從 印度歸來之義凈,深受其影響,遂誓游印度。于中宗嗣圣十九年(702),乘船經(jīng)昆侖(今康道爾群島)、佛誓(今 蘇門答臘)、師 子洲(今 斯里蘭卡)等,三年始達印度。乃禮謁圣跡,尋求梵文經(jīng)典,參訪善知識,歷時十三年。師獨影孤征,遠涉雪嶺胡鄉(xiāng),備經(jīng)艱苦,遂深厭此娑婆世界,乃尋求有樂無苦、速生佛國之法,遍問印度之三藏學者 ,皆贊凈土。未久,至北印度健馱 羅國,王城東北有 一山,山有觀音像,師以頂禮圣像,斷食畢命祈請,終至第七日之夜感觀音現(xiàn) 紫金色相,為其摩頂開示。師遍游七十余國,凡歷十八年,于開元七年(719)始歸長安,呈獻佛像與經(jīng)典,玄宗遂敕賜u2018慈愍三藏u2019之號。師勤修念佛法門,弘揚凈土教義。著有往生凈土集三卷、般舟三昧贊等。 天寶七年于 洛陽 罔極寺入寂,世壽六十九。又師之凈土思想有其獨特之處,故有將其凈土學說同凈土大師慧遠和善導兩流并列,稱為 慈愍流。[ 宋高僧傳卷二十九、佛祖統(tǒng)紀卷四十]
元代曹洞宗僧
(1271~1340)元代 曹洞宗僧。 明州 定海( 浙江)人,俗姓沈。號 東明。幼即志干清爽,九歲入 奉化 大同寺為童侍。十三歲落發(fā),十七歲受具足戒。后參訪直翁德舉而契悟,遂任 侍香。未久,歷游 天童、 靈隱、萬壽、 蔣山等地。后又至 姑蘇掌 承天寺藏鑰,未久東歸明堂之 白云寺開教,并繼嗣直翁之法,居止六年,德風被及四方。元至大二年(1309, 日本 延慶二年),應日僧之請赴日,于禪興寺傳戒。翌年遷 圓覺寺,住七年,大揚曹洞宗風。時曾創(chuàng)建 白云庵。后以幕府之命,歷住建長、萬壽、 東勝、壽福諸剎,接引眾人三十年如一日。日本歷應三年(即元至元六年)于白云庵示寂,世壽六十九,法臘五十三。世稱東明慧日。著有宗門無盡燈論,其法流稱東明流,為 日本禪宗二十四流之一。[ 延寶傳燈錄卷四、日本高僧傳卷二十六、日本洞上聯(lián)燈錄卷一]
《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
(譬喻)佛智能照世之盲冥,故比之于日。無量壽經(jīng)下曰:u2018慧 日照世間,清除生死云。u2019法華經(jīng)方便品曰:u2018慧日大圣尊。u2019同普門品曰:u2018慧日破諸闇,能伏災風火。u2019[囗@又](人名)唐慧日三藏, 青州東萊人。姓辛氏。幼見義凈三藏從印度歸,羨慕之。嗣圣十九年,決志西游。三年達印度境。拜圣跡,求梵本, 歷訪諸方智識,經(jīng)十三年,歸途具閱艱難,深厭閻浮之苦。欲速見佛。遍問 天竺三藏,學者所說,無不贊凈土。又感觀音靈告,遂有凈土往生志愿。開元七年達長安。在天凡十八年,經(jīng)歷七十余國,所赍甚多。玄宗敕賜慈愍三藏之號。天寶七年寂。年六十九。所著有往生凈土集三卷。見宋高僧傳二十九佛祖統(tǒng)紀四十等。[囗@又]元慧日禪師,姓沈氏,號東明。明州定海人。為直翁法嗣。至大元年,應日本聘東渡,大揚曹洞之 宗風。日本高僧傳等有傳。
《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
唐代凈土宗高僧
(680~748)唐代凈土宗高僧,為 慈愍派之開祖。俗姓辛,山東東萊人。 唐中宗時出家,受具足戒后遇到義凈,聽到義凈述說巡禮如來遺跡的情況,心里很羨慕,就立志遠游。武周·大足年間(701)泛船渡海,經(jīng)昆侖(今康道爾群島)、佛誓(今蘇門答臘)、獅子洲(今斯里蘭卡)等地,三年之后,到達了印巴 次大陸。并那里尋求梵本,訪問善知識,歷時十三年,最后翻越雪嶺而東歸,于開元七年(719)回到長安。他回國后,曾受到 唐玄宗的接待,并頒與u2018慈愍三藏u2019的稱號。天寶七年(748)圓寂于洛陽罔極寺,年 六十九。
慧日在印度受凈土學的影響,歸國后主要弘傳凈土法門。他的凈土思想有獨特之點,因而有人把他的凈土學說同凈土大師慧遠和善導兩流并列,稱為慈愍派。
慧日的根本思想在于禪、教、律、凈四行并修而著重于凈土。他批評當時的禪家忽視齋戒,又指摘求生凈土者不斷酒肉 五辛。宋·延壽的禪凈雙修說,對于后世發(fā)生很大的影響,其思想似多淵源 于慧日,如在他著的《萬善同歸集》中就曾引用了慧日的說法;廴諒娬{(diào)戒律修持的理論極為宋代 元照律師所推重。元照憤慨當時禪家輕視律儀生活,曾于宋·紹圣三年(1096)翻刻了《慈愍三藏文集》流通于世。并且作了〈論慈愍三藏集書〉一文,詳論教禪律不可偏廢。
慧日的著作流傳至今的有︰《 凈土慈悲集》、《般舟三昧贊》、《愿生凈土贊》和《西方贊》!秲敉链缺肪呙 略諸經(jīng)論念佛法門往生凈土集》,此書散佚已久,1925年才在 朝鮮的桐華寺發(fā)現(xiàn)其殘本(卷上);廴盏乃枷肴坏闷湓敚蛇@部書里尚可窺見其梗概。其余三種收于唐·法照作的《凈土五會念佛誦經(jīng)觀行儀》中,也可供佛教學者參考。
慧日的弟子,諸傳錄中未有所載。據(jù)唐·呂溫〈 南岳大師遠公塔銘〉,知道 承遠曾赴 廣州師事慧日,而法照出于承遠門下,創(chuàng)唱五會念佛,他曾受慧日思想的影響是無疑的。(林子青)
元代曹洞宗僧
(1272~1340)元代曹洞宗僧,號東明,日本禪宗東明派開祖。明州(浙江)定海人,俗姓沈。初于奉化大同寺出家,十七歲受具足戒,后謁 天寧寺直翁德舉,并嗣其法。其后,歷參天童、靈隱、萬壽、蔣山、承天諸寺,并于 白云山 寶慶寺開堂說法,德風廣披四方。日本·延慶二年(1309),應 北條貞時之請赴日,住相模( 神奈川)禪興寺。翌年,升住圓覺寺,宣揚曹洞宗風,后于寺內(nèi)建白云庵。其后,歷住建長、萬壽、壽福、東勝諸剎,又,嘗往來 京都、鐮倉間,致力于佛教之弘化。歷應三年示寂,世壽六十九。其法流稱作東明派,為日本禪宗二十四流之一。法嗣有別源圓旨等人。遺有《白云東明和尚語錄》三卷等。
[參考資料](一)《宋高僧傳》卷二十九;《佛祖統(tǒng)紀》卷四十; 望月信亨著·印海譯《中國凈土教理史》第二十章; 小野玄妙著·鑄陳譯〈慈愍三藏之凈土教〉(《現(xiàn)代佛教學術叢刊》)。(二)《延寶傳燈錄》卷四;《本朝高僧傳》卷二十六;《日本洞上聯(lián)燈錄》卷一。
宋丞相賈似道之孫
(1291-1379),俗姓賈,號東溟。宋丞相 賈似道之孫。賈似道被戌,慧日尚幼,志求出家,依 天臺縣西廣嚴寺 平山和尚數(shù)年,后落發(fā)受具。22歲,聞子庭師訓講 天臺宗于 赤城山,遂趨座下。未幾,領大義。子誕稱贊他精進之快,說:“投丸 于峻板,不足以喻其機之疾也。吾道藉子,其大昌乎!”(《大明高僧傳·慧日傳》)從此,慧日名專聲越來越大。不久,他渡 錢塘謁佛鑒于上天竺。佛鑒寂后,性澄繼其席。性澄器重慧日,延居后堂。元至正四年(1344),任薦神速寺住持。同年遷上天竺;廴諝棿纸邞],重葺寺宇,并整頓寺風。元順帝聞其德,特賜“慈光妙應普濟”之號。
明太祖 洪武二年(1369),詔全國高僧,赴蔣山法會,命禮部給饌。次日召見于奉天殿,百僚咸集,觀眾僧魚貫而入;廴漳陦圩罡, 朱顏白眉,走在首列。明太祖對他十分崇敬,問“升濟沉冥之道”;廴諒目蛻獙Γ鹾咸嫘囊。太祖對眾僧說:“邇來學佛者惟飽餐優(yōu)游,沉霾歲月,如《金剛》、《楞伽》、《心經(jīng)》,皆攝心之要與,何不研究其義?今有不通者,當質(zhì)諸白眉法師!保ㄍ希⿵拇耍婷看握僖,都稱“白眉”,不呼姓名。
一次,慧日與幾位高僧應太祖之召,賜食禁中。席間,他對太祖陳述天臺義理,并奏 金陵瓦官寺是智者大師釋《法華經(jīng)》之所,現(xiàn)見廢圮,應當重建。太祖聽從,命在金陵選址建造,以存其跡。洪武五年(1372)春,于 鐘山建水陸大齋,慧日奉旨說毗尼戒,太祖率百僚臨聽。事畢,慧日辭京回上天竺,謝絕院事,日修彌陀懺以臻凈業(yè)。洪武十二年(1379)七月示寂。世壽89,僧臘73。為天臺過第二十五祖。
《 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
(喻)佛的智慧如日能照明一切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