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37年9月,陳學談、陳學森等人集資在赤坎高州會館開辦“廣州灣赤坎私立小學”,陳學森任董事長。為便于學生升學,1939年繼續(xù)集資開辦“廣州灣私立培才初級中學”。初時,陳玉燕曾在該校任教。其父為了培養(yǎng)自己的家人執(zhí)掌校政,送她到上海大廈大學教育系深造,1940年陳玉燕畢業(yè)歸來,于1941年2月出任培才中學校長一直到湛江市解放。
陳玉燕雖出身于富家,但生活儉樸。她辦學認真,工作勤懇,沒有什么架子,能團結全校教師一起合作共事。她憑借父親和伯父財力和支持,以“禮賢下士”的態(tài)度,聘請一批從廣州、香港等地逃難來廣州灣,有專長實學的知識分子到校任教,故學校師資素質(zhì)較高,培養(yǎng)了一批文化水準較高的人才。1942年第一屆初中學生畢業(yè),陳玉燕在赤坎雞嶺建新校址,增設高中班,建成一間完全中學。
陳玉燕任校長9年,致力于教育事業(yè),在最困難的抗戰(zhàn)期間仍堅持辦學?箲(zhàn)勝利后,培才中學改名為“湛江市私立培才中學”,辦出自己的特色:師資力量雄厚,文化教育水準較高;學生胸懷大志,勤奮好學,成績驕人;集體精神好,團結友愛,師生愛校如家;注重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故培才中學以其顯赫成就名冠粵西,享譽全省。
陳玉燕一向自詡超越黨派,為教育而教育。在抗戰(zhàn)期間,受抗日救亡思潮影響,積極支持教師學生走出校園,參加抗日救亡活動。學校成立歌詠隊、戲劇隊深入到群眾中進行抗日宣傳,影響很大。
1946年,她任湛江市婦女會主席,倡議在赤坎高州會館開辦婦女識字班,并親自上課。
1948年湛江中學教員聯(lián)誼會成立,任臨時主席。她對廣大教師收入低微,生活困苦,十分同情,并疾呼改善教師待遇。
解放初期她托病離校赴香港,后一直在香港從事教育工作。1984年病逝,終年68歲。
人物紀念
1997年培才中學建校60周年,湛江一中校園內(nèi)豎立陳玉燕全身銅像以表紀念。碑文如下:玉燕校長,英年立志,專事教育,掌理培才。誨人不倦,以身作則,訓導有方,規(guī)范長存。永為楷模,莘莘學子,起而從風,業(yè)有所成。滿懷教澤,獲益良深,愛鑄此像,用資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