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劉靜貞

    劉靜貞

    劉靜貞女士,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學士(6209-6606),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6609-7006),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7109-7606)。東吳大學副教授(760801-870801),東吳大學教授(870801-960801),國立成功大學教授(960801-0)。

    專書

    1996《皇帝和他們的權(quán)力──北宋前期》,臺北:稻鄉(xiāng)出版社。

    1998《不舉子──宋人的生育問題》,臺北:稻鄉(xiāng)出版社。

    學位論文

    1981〈宋人的果報觀念〉,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7〈北宋前期皇權(quán)發(fā)展之研究──皇帝政治角色的分析(960-1063)〉,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論文

    u20271980〈宋人的冥報觀── 洪邁《夷堅志》試探〉,《食貨月刊》復刊第九卷第十一期,頁454-460

    u20271981〈由果報觀念看宋人的家庭倫理關(guān)系〉,《史原》第十一期,頁213-241

    u20271983〈略論宋儒的宗教信仰──以范仲淹的宗教觀為例〉,《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第十五期,頁153-164

    u20271984〈蒙古帝國汗位帝系移轉(zhuǎn)過程中的三位女性──脫列哥那、莎兒合黑塔泥、海迷失〉,《史原》第十三期,頁103-125;收入《中國婦女史論文集》第二輯,臺北:商務印書館,1988,頁183-202

    u20271987〈康有為「君民合治」理念試析〉,《史原》第十六期,頁171-190

    u20271988〈從皇后干政到太后攝政──北宋真仁之際女主政治權(quán)力試探〉,《國際宋史研討會論文集》,頁579-606;收入《中國婦女史論集續(xù)集》,臺北:稻鄉(xiāng)出版社,1991,頁123-161

    u20271989〈權(quán)威的象徵──宋真宗大中祥符時代(1008-1016)探析〉,《 東吳大學文史學報》第七號,頁55-69;收入《宋史研究集》第二十三輯,臺北:國立編譯館,1995,頁43-70

    u20271989〈范仲淹的政治理念與實踐──藉仁宗廢后事件為論〉,《紀念范仲淹一千年誕辰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頁1373-1391;收入《宋史研究集》第二十四輯,臺北:國立編譯館,1995,頁53-75

    u20271993〈女無外事?──墓志碑銘中所見之北宋士大夫社會秩序理念〉,《婦女與兩性學刊》第四期,頁21-46;收入《宋史研究集》第二十五輯,臺北:國立編譯館,1995,頁95-141

    u20271993〈斷代為史的教學目標?〉,《宋史教學研討會論文集》, 臺灣大學歷史系

    u20271994〈走入歷史──史學導論教學省思〉,《史學專業(yè)課程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中興大學歷史系

    u20271994〈宋人生子不育風俗試探──經(jīng)濟性理由的檢討〉,《大陸雜志》第八十八卷第四期,頁259-281

    u20271994〈殺子與溺女──宋人生育問題的性別差異〉,《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第二十六期,頁99-106

    u20271995〈從損子壞胎的報應傳說看宋代婦女的生育問題〉,《大陸雜志》第九十卷第一期,頁25-39

    u20271995《中國文化史》(第三篇、第九、十二章),臺北:三民書局

    u20271996〈報償──宋人對親子關(guān)系緣起的一種解釋〉,《東吳歷史學報》第二期,頁21-54

    u20271997〈教科書編寫理念與實際──以英國中學歷史教科書為例〉, 與林慈淑共同發(fā)表於清華大學史研所主辦之「方法論:歷史意識與歷史教科書的分析編寫」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

    u20271997〈人物書寫的可能性──英國中學歷史教科書中的人物表現(xiàn)〉, 發(fā)表於 東吳大學歷史系主辦之「第一屆史學與文獻學」學術(shù)研討會,收入《史學與文獻》(一),頁27-54

    u20271997〈歷史的重讀與再現(xiàn)-《列女傳》之通識內(nèi)涵〉,《通識教育季刊》第四卷第三期,頁111-126

    u20271999.03 〈劉向《列女傳》的性別意識〉,《東吳歷史學報》第五期,頁1-30

    u20272001〈10-16歲學生對歷史記述--三人組討論方式的嘗試〉,原 發(fā)表於 東吳大學歷史系主辦之「第三屆史學與文獻學」學術(shù)研討會,收入《史學與文獻》(三),頁119-169

    u20272002.10〈書寫與事實之間-《五代史記》中的女性像〉,《(日本)中國史學》第十二卷,頁51-64

    u20272003.〈宋本《列女傳》的編校及其時代──文本、知識、性別〉,原發(fā)表於北京大學主辦之「唐宋婦女史研究與歷史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收入於鄧小南主編之《唐宋女性與社會》,上海辭書出版社,頁22-45

    u20272003〈依違於私情與公義之間--孟姜女故事流轉(zhuǎn)探析〉,收入《欲掩彌彰--中國歷史文化中的『私』與『情』--公義篇》,臺北:漢學研究中心,頁83-108

    u20272003.10.18-19〈北宋前期墓志書寫活動初探〉,發(fā)表於 東吳大學歷史系主辦之「宋代墓志史料的文本分析與實證運用」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

    譯作

    u20271977〈宋教仁與辛亥革命〉(劉吉祥著),《仙人掌雜志》第二卷第三期;收入《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民族主義》,臺北:時報出版社,1980

    u20271980〈劉師培與國粹運動〉(MartinBernal著),《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保守主義》,臺北:時報出版社

    u20271984〈宋人對胥吏管理的看法〉(劉子健著),《食貨月刊》復刊第十四卷第二期

    u20271990《傳統(tǒng)中國的完成》(巖見宏、谷口規(guī)矩雄著),收入《中國通史》,臺北:稻鄉(xiāng)出版社

    u20271994《中國》(天兒慧著),臺北:月旦出版社

    u20271995《南宋初期政治史研究》(寺地遵著),臺北:稻鄉(xiāng)出版社

    u20271997《父權(quán)體制與資本主義──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上野千鶴子著),臺北:時報出版社

    一般著作

    u20271985《中國的藩屬》,圖文出版社

    u20271989〈孝道的代價──宋代宮廷政治之一面〉,《歷史月刊》第十四期

    u20271991〈一本翻譯的《中國通史》──兼論歷史教學與史學本義〉,《新史學》第二卷第二期

    TAGS: 史學家 臺灣學者 宋史 歷史學家 婦女史 女史 教育學家 學者
    名人推薦
    • 徐俊,男,1962年生,籍貫上海。2001年獲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碩士學位,國家一級導演,著名戲劇導演。文化部優(yōu)秀專家稱號,上海徐俊文化藝術(shù)有限公司藝術(shù)總監(jiān)。 代表作品..
    • 南宋教育家。字公權(quán),一字迂父,初名巽,晚號巽齋,學者稱巽齋先生。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少孤貧,無師,自力于學。鄉(xiāng)里聘為子弟師,以德行為鄉(xiāng)郡儒宗,人稱廬陵...
    • 林瓏,福建福州,2014年畢業(yè)山東工藝美術(shù)學院,現(xiàn)居北京
    • Frank Wigglesworth Clarke(1847-1931),美國地球化學家,地球化學奠基人之一。
    • 沈濛含,女,出生于河南長葛,河南省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成都市花鳥畫協(xié)會會員,福建泉州書畫院特聘美術(shù)師。其作品參加河南省美協(xié)主辦“新人新作展”并獲獎項。
    • Rita Carlyle是一名演員,代表作品有《化身博士》、《魂斷藍橋》等。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