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初時,官居山東濟寧州知州。乾隆十六年,不知是因為何事而被朝廷降職,一下子從山東調到重慶,降補為巴縣知縣。知縣,是主持一縣政事的長官,降為七品芝麻官的王爾鑒,業(yè)余閑暇仍喜歡舞文弄墨,他征文考獻,創(chuàng)修縣志,正是這個時候發(fā)端的。也不知又為何事?乾隆十八年王爾鑒被罷了官。至乾隆二十年復任,他再續(xù)前文,孜孜以求,終于在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1年)修成《巴縣志》。
歷史上,《巴縣志》有三部,第一部是王爾鑒修的乾隆《巴縣志》;第二部是清同治《巴縣志》;上世紀三十年代向楚主編有民國《巴縣志》。被后人引用最多的,以乾隆《巴縣志》為最,又稱王志,乾隆舊志。
個人作品
尼山
寰中五岳插天起,神龍半隱青霄里。鍾靈何地無偉人,毓圣特異尼之址?芍讲辉诟撸仂`往往生英豪。一自麟書降祥后,眾山羅列皆兒曹。亭亭五峰中圩頂,其余四配若引領。青蔥環(huán)繞文德林,儼然三千七十依壇杏。尼山之尊亦如岱岳尊,那許太華恒霍嵩高與之并。上有中和壑,下有坤靈洞。智源溪水浩瀚流,沿流討源者頗眾。關閩濂洛支派通,大海朝宗百川共。一泓活水千秋澄,誰向智源窺體用。觀川亭前石罅如刀劈,一線幽深荒蘚積。安得五丁鑿破云霧堆,瞥見天光萬重辟。西南諸峰拱如屏,五峰上映五老星。當年顏母山頭禱,神哉木葉隨降升。天生圣哲事豈偶,一山不世鍾坤靈。平生是山切仰止,作吏何緣地鄰此。只今小憩幽崖前,猶憶春風浴沂水。由來山水清音多,仿佛金石絲竹之聲悅吾耳。五峰林密浮蒼煙,摳衣未敢憑其巔。
觀嶧山牧牛歌
牧兒驅牛曉滿嶧,群牛亂石橫山脊。起者伏者石如牛,臥者立者牛如石。忽然扣角一長歌,南山白石紛坡陀。腰間插斧口吹笛,頭戴笠子肩披蓑。醉眠芳草松風下,飲犢歸來月在野。借問世上悠悠兒,誰似山中牧牛者?
贈童子張昌
君不見張氏之子玉一片,四座驚看弄筆硯。蹲身據案用全力,雙眸炯炯如掣電。文章氣骨峻且奇,格雖未老綽有姿。染翰更能作大字,楷書杜曲早朝詩。爾家九齡飽經史,文陳終古稱雄師。爾年九齡已如此,當以九齡期望之。
字水宵燈無題詩作
高下渝州屋,參差傍石城。
誰將萬家炬,倒射一江明。
浪卷光難掩,云流影自清。
領看無盡意,天水共晶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