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介紹
后蜀時,蜀相毋昭裔奏授崇文館校書郎,復舉進士及第,累為昭裔從事。入宋,補曹州錄事參軍、汜水縣令,又為潞州錄事參軍。太平興國二年,獻八體書,太宗久聞其名,授著作佐郎、直史館,奉詔校定《玉篇》、《廣韻》。四年,為高麗加恩副使,使還,遷左贊善大夫,改著作郎,與徐鉉重校定《說文》。又與吳鉉、楊文舉同撰《雍熙廣韻》,中正以門類進呈,賜緋魚,加太常博士。書成,特拜虞部員外郎。淳化元年,改直昭文館,遷屯田郎中。五年卒,年七十四。中正喜藏書,以文翰為樂事,精于字學,嘗以十五年撰三體書《孝經(jīng)》,咸平三年奏進!度挝摹肪硭陌耸掌湮亩。事跡見《宋史》卷四四一本傳。
宋史本傳
句中正,字坦然,益州華陽人。孟昶時,館于其相毋昭裔之第,昭裔奏授崇文館校書郎,復舉進士及第,累為昭裔從事。歸朝,補曹州錄事參軍、汜水令,又為潞州錄事參軍。
中正精于字學,古文、篆、隸、行、草無不工。太平興國二年,獻八體書。太宗素聞其名,召入,授著作佐郎、直史館,被詔詳定《篇》、《韻》。
四年,命副張洎為高麗加恩使,還,遷左贊善大夫,改著作郎,與徐鉉重校定《說文》,模印頒行。太宗覽之嘉賞,因問中正,凡有聲無字有幾何?中正退,條為一卷以獻。上曰:「朕亦得二十一字,可并錄之也!箷r又命中正與著作佐郎吳鉉、大理寺丞楊文舉同撰定《雍熙廣韻》。中正先以門類上進,面賜緋魚,俄加太常博士!稄V韻》成,凡一百卷,特拜虞部員外郎。
淳化元年,改直昭文館,三遷屯田郎中,杜門守道,以文翰為樂。太宗神主及謚寶篆文,皆詔中正書之。嘗以大小篆、八分三體書《孝經(jīng)》摹石,咸平三年表上之。真宗召見便殿,賜坐,問所書幾許時,中正曰:「臣寫此書,十五年方成!股霞螄@良久,賜金紫,命藏于秘閣。時乾州獻古銅鼎,狀方而四足,上有古文二十一字,人莫能曉,命中正與杜鎬詳驗以聞,援據(jù)甚悉。五年,卒,年七十四。
中正喜藏書,家無余財。子希古、希仲并進士及第,希仲太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