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簡介
徐謇(約432-512年),字成伯,是丹陽(今安徽當涂)人,原籍是東莞。徐謇有將餌和吞服的道術,年近八十歲,而鬢發(fā)依然不白,氣力也未衰弱多少。正始元年,因為年老而擔任光祿大夫。去世后,贈官安東將軍、齊州刺史,謚號為靖。
欲合金丹
徐謇到青州,慕容白曜平定東陽,抓住了他,把他送到京城。獻文帝想要測試一下他的本領,把病人放在幕后,讓徐謇隔著幕布為病人診脈,深得病形,又知道色候,于是受到皇帝恩寵。任中散,不久調任內行長。文明太后常常問經(jīng)方,但徐謇不如李修受信任重用。徐謇制作藥劑治病的方法,比李修還要精妙。但是性格隱秘忌諱,承奉不合其意,雖然貴如王公,仍不給他治療。孝文帝遷都洛陽,對他恩寵加深,身體小有不適,以及所寵愛的馮昭儀有病,都讓他處置治療。又任命他為中散大夫,韓為侍御師。徐謇想給孝文帝制金丹,奉獻延年益壽的方法,就居住到嵩高,采集需要的物品,經(jīng)過一年沒有成功,才停止。
梓宮還洛
二十二年(公元498年),高祖拓跋宏巡幸縣瓠,病得很厲害,就派驛馬快速召喚徐謇,讓他從水路趕赴縣瓠,一天一夜走了幾百里。到了以后,診治大有效果。九月,皇帝在汝水之濱駐扎,為徐謇設置太官珍膳。召集百官,讓徐謇坐在上席,把美酒佳肴放在他的面前,命左右侍從宣布徐謇有治病救人的功勞,應該給以賞賜。就下詔褒獎,任命徐謇為大鴻臚卿、金鄉(xiāng)縣伯,又賞賜錢絹、雜物、奴婢、牛馬,事出豐厚,皆經(jīng)內呈。各個親王咸陽王元禧等人另外有賞賜,都達絹帛一千匹。從行到鄴,皇帝又疾病發(fā)作,徐謇日夜陪伴在旁。第二年(公元499年),跟隨到馬圈,拓跋宏病得越來越重,悶悶不樂,每每對他責問,又想用鞭子抽打,幸而獲得赦免。拓跋宏去世后,徐謇隨著棺材回到洛陽。
家庭成員
父親
父親:徐叔響,為當時名醫(yī)。
兄弟
哥哥:徐文伯,在南齊做官,歷任東莞、太山、蘭陵三郡的太守。擅長醫(yī)藥
兒子
徐踐,字景升,小名靈寶,繼承他的爵位。任官兗州平東府長史、右中郎將、建興太守。
徐知遠,徐踐之弟,給事中。
徐雄,任員外散騎侍郎,醫(yī)術在江南很有名,事跡見《南史》。
孫子
徐之才,徐雄之子,孝昌初年(公元525年),為蕭衍豫章五蕭綜北府主簿,從綜合鎮(zhèn)守彭城。蕭綜投降,其下僚屬都跑散,徐之才就進入國家。武定年間(公元543~550年),大將軍、金紫光祿大夫、昌安縣開國侯。
個人經(jīng)歷
徐謇因事從丹陽到青州去,被慕容白曜捉住送往北魏京城。北魏獻文帝想試驗他的能耐,將病人放在幕中,讓徐謇隔幕診脈。徐謇不但將病人的病情看得很準,而且連病人的氣色都說得很清楚,因而受到獻文帝的寵幸,封為中散,后遷內侍長。徐謇脾性怪異,如果不合他的心意,雖貴為王公也不給治療。孝文帝遷都洛陽后,謇又任中散大夫,轉任侍御史。498年(北魏太和二十二年),孝文帝到懸瓠病勢加重,派人從驛傳趕去召謇,讓他從水路趕往孝文帝駐地,診治后有了明顯的效驗。孝文帝到達汝水邊,專門設太宮珍膳讓謇坐于上席,將酒菜一樣樣地放到他面前,命令身邊官吏宣布他救助皇帝于疾病危重之際的功勞,并下詔書褒揚,封他為大鴻臚卿金鄉(xiāng)縣伯。徐謇有自配自用的養(yǎng)生之藥,至八十高齡,仍鬢發(fā)不白,體格康健。504年(北魏正始元年),徐謇以高壽封光祿大夫。卒后,贈安東將軍、齊州刺史、謚曰靖。子踐,字景升,襲父爵。?其兄文伯,仕南齊,曾任東莞、泰山、蘭陵三郡太守。?文伯之子雄,員外散騎侍郎,醫(yī)術高明。文伯之孫之才,仕北魏,為當時名醫(yī),官至尚書左仆射、尚書令、侍中、太子太師。之才弟之范,也為名醫(yī),官至太常卿并襲爵。入周后,授儀同大將軍。?
正始元年(504年),為光祿大夫,加平北將軍。卒于延昌(512-515)年間。子徐踐亦以醫(yī)名。
另外一說法
徐謇,字成伯,錢唐人(一作丹陽人)。善醫(yī)術。徐謇在青州時,正遇慕容白曜平東陽,被俘獲,送至京師。北魏獻文帝想驗證他的才能,將一些病人置于幕中,讓徐謇隔幕診脈,深得病形,兼知色候,遂被寵幸。任為中散,不久遷內侍長。文明太后時常向其問經(jīng)方,知他不及李修的用方靈活,但他的合和藥劑,攻療之驗,卻精妙于李修。徐謇性格怪僻,承奉不對他意時,就是貴為王公,也不給治療。孝文帝知其才能,遷都洛陽后,極加眷幸,身體稍有不適,即召徐謇診療。累官為中散大夫、右軍將軍、侍御史。正始元年(504年)以老為光祿大大,加平北將軍。延昌初,贈安東將軍、齊州刺史,謚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