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肉名家
個人履歷
郭璽(1871年—1930年),張家口懷安縣柴溝堡鎮(zhèn)人。
馳名全國的“柴溝堡熏肉”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了,而其中尤以“璽”字號熏肉最負盛名,它的創(chuàng)制人就是清末著名廚師郭璽。
從業(yè)經歷
郭璽出生于一個小商販家庭,為了養(yǎng)家,他15歲時便開始學藝謀生。當父母征求他的意見時,他毫不猶豫地說:“萬般皆不愛,就愛廚子行。”在舊社會,廚子是被人瞧不起的“下行道”,因此,父母不同意,先后讓他去學泥瓦匠、細毛匠,郭璽都沒有堅持下來,最后父母不得已,才托人介紹他到柴溝堡的“興茂店”商號當炊事小伙計。
郭璽學藝的第三年初,師傅因故離開,經理便讓他挑大梁。又恰巧有人要大宴賓客,飯菜要求十分講究。這時,郭璽慌了,他左思右想,猛然想到本堡廚行老前輩徐大福,于是決定請徐老來解燃眉之急。徐大福見郭璽謙虛有禮,十分高興,當即答應前去救場。那天賓客紛紛到來,品味美味菜肴,贊不絕口。郭璽也對徐大福佩服得五體投地,當晚就叩頭拜師。經過兩年的刻苦學習,郭璽終于成為當?shù)氐拿麖N師。他烹飪精妙,肴饌雙成,菜肴烹調十六法,樣樣精絕。他最拿手的“罐菜”八大碗,妙手絕招,靈心巧制,令食者贊不絕口。
郭璽在烹調成名后,并不安于現(xiàn)狀,而是打算將廚工烹調技藝用到熏制肉食上,超過當?shù)匮饷辍傲x盛源”,創(chuàng)立自己的品牌。他22歲時,開起了“璽和元”肉鋪。經過長達三年的“觀察”、“體味”與“品香”等一系列的試驗,郭璽終于創(chuàng)制出色香味融于一體,別有風味,獨具一格的“璽”字號熏肉。
獨創(chuàng)優(yōu)勢
在創(chuàng)制過程中,郭璽博采眾家特別是“義盛源”之長,然后用自己獨有的烹調技藝,熔二者于一爐,創(chuàng)出腐三(燜、煮、煨)熏二(氣、煙)的烹制法。他曾說:“我是廚師開肉鋪,熏制的肉品必須是廚師的香和味。要與別家不同,讓人一看、一聞、一品嘗就知道是郭璽的熏肉!庇捎诠t的精心鉆研,他的熏肉在與強手的競爭中常勝不敗,以至于出現(xiàn)了“飄香熏肉知多少,惟有u2018郭璽(肉)u2019入萬家”的局面。
郭璽烹制的熏肉皮爛肉嫩,表里一致,色澤鮮艷,味道醇香,肥不膩口,瘦不塞齒,不僅風味獨特,而且營養(yǎng)豐富。據(jù)傳說,八國聯(lián)軍侵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外逃時,路經柴溝堡進膳,對柴溝堡熏肉頗為贊賞。此后即被禧太后點為貢品。
郭璽聰明好學,自強不息,白手起家,成為懷安縣民間能工巧匠中的佼佼者,也為肉食文化作出了可貴的貢獻。作為全國特色名食,“郭璽熏肉”被載入《中國食品大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