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姓名:蒙正發(fā)
性別:男
出生年月:不詳
國籍:中國
時代:明朝
籍貫:湖北崇陽縣
民族:漢族
身份:政治人物
個人事跡
李自成死后不久,蒙正發(fā)在崇陽起兵,事敗后,逃入湖南平江、長沙,投奔何騰蛟。
南明隆武時,任推官,屬章曠幕下,永歷時,官至兵科都給事。
受何騰蛟、瞿式耜器重,為楚黨人物。
左都御史袁彭年、禮部侍郎劉湘客、吏科給事中丁時魁、工科左給事中金堡、戶科右給事中蒙正發(fā)等五人結(jié)黨把持朝政,人稱“五虎”。著有《三湘從事錄》。
王夫之給他寫了墓志銘,稱他“力持綱紀,清冒濫,劾功罪,裁凌躐”。
顧誠在《南明史》對于王夫之的說法表示不以為然。有子蒙之鴻。
,明朝政治人物。
湖北崇陽縣貢生,李自成死后不久,蒙正發(fā)在崇陽起兵,事敗后,逃入湖南平江、長沙,投奔何騰蛟。南明隆武時,任推官,屬章曠幕下,永歷時,官至兵科都給事。受何騰蛟、瞿式耜器重,為楚黨人物。左都御史袁彭年、禮部侍郎劉湘客、吏科給事中丁時魁、工科左給事中金堡、戶科右給事中蒙正發(fā)等五人結(jié)黨把持朝政,人稱“五虎”。著有《三湘從事錄》。王夫之給他寫了墓志銘,稱他“力持綱紀,清冒濫,劾功罪,裁凌躐”[1],顧誠在《南明史》對于王夫之的說法表示不以為然[2]。有子蒙之鴻。
蒙姓起源
蒙(Méng)姓源出有三:
1、出自以山名、官名為氏。周朝的時期,有官職名為東蒙主,職責(zé)是管理、主持祭祀蒙山。這位官吏的后代也世世代代居住在蒙山,并且以山名為姓,形成蒙姓。
2、來源于高陽氏,以地名為姓。夏朝建立以后,顓頊的后代被封在蒙雙(有說法為雙蒙),他的后代于是將封地的名作為姓氏,成為蒙姓和雙姓。
3、為他姓所改:
、 有一支蒙姓改自東蒙氏。
、 元朝時有復(fù)姓蒙古氏,后來其子孫逐漸以單姓“蒙”為氏。
、 南詔國姓蒙,居于蒙舍州,其后進入中原,定居于安定(今甘肅省定西一帶)。
相關(guān)故事
余何忍復(fù)讀三湘遺事哉!聖功授我此錄使序之,聖功不哀我痺病而送之,哀聖功過矣。當湖上半壁時,黎平、義興、華亭三公爲鼎三足,而華亭公爲雉膏,黎平、義興當金玉鉉之任。金玉皆寶也,相觸則相傷,玉碎而金亦撓,交之以爲鉉,安得不覆餗乎?聖功以亭亭嶽嶽之男子,與雉膏同惻又安能起泗水之沉沒以禦罔兩哉?華亭公有示余及巴陵李天玉句云:『割絕耳根猶有恨,破除心事倍多情!豢梢灾A亭之爲膏雉,而聖功且爲山粱之共,故終以姑蘇之降撫抑聖功而盡棄三湘,華亭公之恨,九泉不舍也。
余平心論之:義興自忠孝人,但嘗侍其弈,不勝則掇十數(shù)子易之,對弈者不敢爭。當時殘山賸水,能有幾十數(shù)子之可易乎?近有弄筆紀楚事者言:義興在潯南時,將捲土重來,爲聖功諸人所阻撓。余忝義興公知遇,皇天后土實式臨之。義興又爲崑山朱震青所訹,舉動差異,忠孝不伸,邑邑而終,余不敢昧也。雖然華亭公以勞愁死,義興以惋恚終,余與聖功屢不死,而今日猶然言之,則我兩人之終出黎平與天玉下,自取之也。余何忍復(fù)讀三湘遺事哉?(永森按:黎平謂何騰蛟,義興謂堵允錫,華亭謂章曠。天玉名興瑋,己卯副貢生,丙戌鄉(xiāng)舉,何騰蛟薦授臨武知縣。大兵攻臨武,興瑋督兵出戰(zhàn),被執(zhí)送孔有德,不屈死之。)
歷史著作
隆武元年(永森按:順治二年,唐王聿鍵立于福州,號稱隆武),乙酉歲,十月既望,正發(fā)同汪東一柱,趙巖仙繼,王振虚`糠、孙大川嗣贾櫌陈命卿蛙]浴⒓沂甯訃夢澹ɑ瀋蝦停┢鷚甯闖。教官秩O耐煙櫻笆∏氡映繆舳韁睪恿虢,侠i攣諍,遂迟p囈。十逸x巒,发与随}眉謾⒊巒躚,与邑令李方曾组啨旗峰紲Z雷咄ǔ。守愺雪盐r剮兄綬,三日矇拿蕡觯组嗐G鹵猩街,託遢木同腐朽,且投蓾娃熱,燃R聰錐觶髂空諾,繝佼从捌澬,不枉此番义举。遂同硯n躚醞鍛ǔ卿典枋鄙搖?/p>
時生通城庫吏也,素昧生平。一見即引入后堂暖室中,先飯以薄粥,即設(shè)裀褥,命且就寢。移時,設(shè)饌甚盛,醉且飽,復(fù)命再休息。片時,村中囂雜,不可久留,此間距關(guān)門四十里,當溫月夜行。黃昏后,時生攜一蒼頭沿途索火炬以行。行三十里,黎明,恰遇清令同防將自關(guān)門回,時生曰:“毋恐,有我在!彼煜蚯坝亓睿瑪(shù)語支吾而去。至關(guān)門,門弁與時生熟識,竟得坦行。越關(guān)行十里,即入平江境。時生曰:“此大明地方矣!二君奚姓?”俱以實告。時生曰:“某固知二君起義出亡者,兩賊相得,得形于嘿,故前此不問姓名,恐君疑也。”遂泣涕拜別。時生仍命蒼頭送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