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釋本寂(840~901年),俗姓黃,名崇精,唐代福建莆田涵江黃巷(今國歡鎮(zhèn)黃霞村)人。生于唐開成五年(840年)。幼習儒業(yè),博聞強記。大中十二年(858年),棄家入福州云名山學禪,法名耽章。咸通五年(864年),落發(fā)受具足戒(大戒)。不久,到端州洞山(在今廣東)膜拜悟本禪師良價學禪,依止10余年。良價認為他“堪任大法”,密以南宗的《寶鏡三昧》、《五位顯訣》、《三種滲漏》等不傳之旨授予他。于是名冠叢林,被尊稱本寂禪師。其后,本寂到曹溪頂禮南宗六祖惠能的浮圖,歸途中,行經(jīng)臨川(在今江西),愛其地山水之秀,就定居下來,把山改名曹山,在這里弘揚“頓門”教義,從理與事、體與用的關系上說明“事理不二,體用無礙”的道理,大振宗風。本寂是曹洞宗創(chuàng)始人之一,世人稱為“曹山本寂”,并稱其禪派為“曹洞宗”。本寂和哥哥文矩(妙應禪師)舍其黃巷舊宅建國歡寺,還創(chuàng)建九峰院和上生院。著有《寒山子詩集注》。天復元年(901年)夏,本寂宴坐而化,終年61歲。葬于曹山的西丘山,其墓被稱為“福圓塔”。“敕謚元燈大師”,F(xiàn)在日本曹洞宗即以永平、總持二寺為本山,尊本寂為開山始祖,教徒紛紛赴江西尋根拜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