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生于1917年,鹿城區(qū)人,是溫州一二·九學生運動的主要領導者之一、浙南游擊縱隊第一副政委,溫州和平解放談判我方的首席代表。解放后曾任溫州市人民政府第一任市長、杭州市委副書記、溫州地委副書記兼溫州市委書記等職,1987年病逝于杭州。他由一個愛國知識分子成長為馬列主義者與浙南黨和軍隊的優(yōu)秀領導人,是浙南廣大革命知識分子的優(yōu)秀代表之一。 從2002年5月開始,我們著手搜集胡景王咸 遺文,準備編輯《胡景王咸 文集》。經(jīng)過半年多的努力,征集了20多萬字,就是這本書。 胡景王咸 早期的文字散見于多種報刊上,將近70年過去了,有些報刊殘缺不全,他的一些文字可能湮沒無跡。但以結果來看,遺漏的不多。 文集里的文章可以分為4組。前6篇為第一組,是1935年至1936年的作品;接下去28篇為第二組,為1938年至1940年的作品;后面的7篇是抗日戰(zhàn)爭后期至1950年的報告、宣言和工作總結;最后5篇,是他離休以后寫的回憶錄。每組文字各有不同的特色。 第一組文章中的第一篇,是收集到的胡景王咸 最早發(fā)表的作品,那時他才17周歲。1935年12月9日北平學生掀起了抗日救國高潮,史稱一二·九運動。胡景就是溫州一二·九運動的領導者之一。苦難的祖國使胡景政治上早熟,這一組文章視野廣闊,他關注破產(chǎn)的農(nóng)民和在社會底層的工人,關注社會上種種不平等現(xiàn)象,關注學生運動和世界大勢。篇篇言之有物,不作無病呻吟,還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對國家對民族命運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感,這種情操在文中隨處可見。其次是撲面而來的“平民情結”。胡景出身世家,但他卻十分關注社會底層的農(nóng)民與工人,有著強烈的對人世的不公充滿憤慨之情的正義感。 此外,他宣稱,“我們不需要口號,只要腳踏實地的干一番,不妥協(xié)地干一番”。他以自己一生的歷史實現(xiàn)少年時的承諾。 第二組文章寫于抗日戰(zhàn)爭初期。在民族矛盾為主的情況下,國內(nèi)的斗爭仍十分復雜,有時很尖銳。寫這一組文章時,胡景已是中共溫州支部和永嘉縣委的成員,是個自覺的革命者。文章所透露出來的,已經(jīng)不是朦朦朧朧的“平民情結”和沖動激昂的正義感,而是鮮明的“人民本位”、“國家民族本位”的立場了。這組文章涉及面極廣: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工潮、學運、交通、教育、外交以及人民日常生活,幾乎包括了社會生活的所有領域,而且還有對歷史及各派政治力量的評價、對時局的分析以及對中國前途的預測。這是一組頗為精彩的政治社會評論。這里舉幾個例子,以窺全貌。 文中不乏精辟的警句,如“抗戰(zhàn)猶如一面鏡子,把政治的美丑都照露無遺;抗戰(zhàn)又如一條無情的鞭子,為了政治配合抗戰(zhàn)的需要,推動政治向前邁進!边@句話,在今天看來,都還新鮮有活力。又如論戰(zhàn)局,具體細致地分析敵我態(tài)勢和可能的發(fā)展,幾乎像是沙盤作業(yè),敵人在哪里,將如何行動,我軍在哪里,又將如何行動,都交代得一清二楚。 《怎樣保衛(wèi)大溫州》中一段文字,很引人注目:“保衛(wèi)溫州必須要建立溫州抗日根據(jù)地……甌江南北、叢山峻嶺,南連南雁蕩山脈,北連北雁蕩山脈,為一天然的良好游擊區(qū),我們只有建立這里的抗日根據(jù)地,才能消除保衛(wèi)溫州、進退自如這一嚴重問題……在溫州第四、五、七、八、九等區(qū),地多高山,形勢險要,民性強悍,勇敢善戰(zhàn),民間槍支為數(shù)眾多,因此,我們要在這里建立一個抗日根據(jù)地。” 這里所說的五、七、八、九區(qū),即俗稱西楠溪的山區(qū)。四年以后,就在這里,胡景是新建立的中共甌北縣委的縣委書記,而且真的從組織民兵入手,建立了抗日游擊隊,這個地區(qū),也成了隱蔽的游擊根據(jù)地(當年叫基本地區(qū))。這些,在他22歲的時候,仿佛已經(jīng)胸有成竹了。 這一組文字,全部發(fā)表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的報刊上,有幾種雜志,是抗日團體和進步的文化人主持的,但大部分是國民黨把持的,如《浙甌日報》,官方立場非常鮮明。當年還有一個“圖書審查委員會”,所有出版物在付印之前,都要經(jīng)過審查。正因為如此,對當年一些事件、人物的評價,留下了不能“暢所欲言”或“言不由衷”的痕跡。 這一組文章中,凡是發(fā)表在《老百姓》上的,文字都很通俗,力求口語化,與發(fā)表在其他報刊上的不同,他是講究實效的有心人。 第三組只有7篇文章,時間跨度為1944年到1950年。這一時期,他先后任中共甌北縣委書記,甌北中心縣委書記、永樂人民抗日游擊自衛(wèi)總隊政委、浙南特委宣傳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浙南游擊縱隊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溫州軍管會文教部長、溫州市人民政府第一任市長,而且,上面好些職務是同時兼任的。軍書交馳,政務繁劇,沒有工夫?qū)懳恼铝。這一組幾乎全是“工作文件”。 第四組文章就是最后的5篇,是他在離休后寫的回憶錄,內(nèi)容從1935年的一二·九運動到1949年溫州解放,紀錄了他上半生經(jīng)歷的重大歷史事件。內(nèi)容實事求是,毫無嘩眾取寵之意,一如他的為人。他的文章簡潔練達流暢,在平鋪直敘之中見工力,老報人,老作者,多年錘煉之筆,在這里見出工夫來了。 《胡景文集》全是第一手資料,有極高的史料價值,是研究地方史、軍事史、學運史的寶貴的素材。 溫州的學生運動有兩個與眾不同的特點,一是主力是中學生,因為很長時間溫州沒有大學;二是與農(nóng)民運動、武裝斗爭緊密結合。這兩點,在胡景身上,在這本文集中,都有充分的反映。從這一個側面來看,胡景王咸 是一個時代的知識分子的代表人物,他是一個典型。從這一滴水中,看到了民族的精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