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繩孫留墨鳳岡
1872年,辦完喪事的莫繩孫取通鳳岡回老家獨山,鳳岡有識之士設(shè)宴以待,并邀至鳳岡縣城龍井一覽。龍井是鳳岡縣城居民汲水浣紗之處,此處巨石交錯、古木參差、藤蔓盎然,后壁有一石洞,泉水自洞中淌出,甘洌清涼,四時不絕。泉邊石壁上鐫刻有先人章句,莫繩孫觀后不禁心生感慨,遂而在泉邊一石壁上題書:“龍泉”二字,為鳳風留下了可貴的莫體小篆,落款為“同治壬申獨山莫繩孫”九字,也為鳳岡留下了莫體隸書!褒埲弊瓡,系橫列陰刻,每字各長18厘米,寬10厘米,上部慎密,下部舒展,運筆蒼遒,穩(wěn)重端莊,給人一種柔中寓剛,俊健儼然的美感,落款為隸書,與“龍泉”二字相得益彰,互映增輝。鳳岡幸得莫體墨寶,百多年來給龍井增添了聲色無限。至今,龍井已被鳳岡縣政府撥款開發(fā),成為人們閑暇之余的好去處,人們品龍泉水觀古人跡,自是一種享樂! ∩鲜兰o80年代,省電視臺策劃了個系列欄目叫《可愛的貴州》,攝制組到鳳岡錄相,意欲拍攝莫體篆刻“龍泉”?墒10多人在龍井尋找兩天始終未見“龍泉”蹤跡,使電視臺的拍攝者抱憾而歸。“龍泉”石刻突然不見,頃刻傳遍鳳岡縣邑。當時,酷愛書法的余選華老師聞知后,懷疑莫體“龍泉”失蹤是被人所盜,深感痛惜,當即揮毫題詠一絕,茲以志之!肮哦丛骑w雪,清池說泛霞。u2018龍泉u2019書忽沓,疑是晉張華!痹娭校嗬锨擅畹倪\用晉代張華派雷煥盜掘龍泉劍的典故,痛斥了偷盜者的可恥行徑。
1992年盛夏某日,鳳岡文史愛好者干國祿在龍井邊納涼消暑,不禁又想起失蹤的莫體“龍泉”,便在龍井邊的石壁上細心翻找,在洞口左側(cè)無意中發(fā)現(xiàn)石壁上有脈鑿痕。干國祿便順痕清理,掀去上面厚厚的藤蔓、苔蘚,露出的竟是100多年前的“龍泉”石刻,居然完好無損。干老欣喜至極,立即報知縣文管部門,文管部門聞知后對其進行認真考證并加以保護,還將其采取拓片收藏。其實珍貴的莫體石刻并沒有被盜,它只是在厚厚的履蓋物下“冬眠”了100多年。莫繩孫留墨鳳岡,對于這件書法石刻作品的存在,不管是提升鳳岡龍井景點的人文價值,還是研究莫體書法,“龍泉”都是一塊不可多得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