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瞿啟甲(1873~1940),其家“鐵琴銅劍樓”藏書聞名海內(nèi),歷數(shù)百年,保管精當(dāng)。光緒三十四年(1908),端方、張之洞等鑒于“弼宋樓”之教訓(xùn),派繆荃孫等建議將其“鐵琴銅劍樓”藏書歸入京師圖書館保存,并許以“三品京堂”之職和30萬銀幣,他不為所動,“力持不可”,繼承和保藏了先代藏書。
鎮(zhèn)樓之寶宋刻《廣成先生玉函經(jīng)》,是稀世罕見的醫(yī)學(xué)古籍。在遺失300年后,經(jīng)他不懈的努力,終于重回故主。樂于藏書借閱,蔣汝藻、徐乃昌、劉承干、繆荃孫等人刊刻叢書,均從其借印,他都慷慨相借,沒有條件。涵芬樓刊印《四部叢刊》和《四部備要》,也多借其家舊藏影印。
刊印有藏書目錄,光緒二十四年(1898)成《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24卷,著錄宋元舊槧及稀見抄本有1 200余種!惰F琴銅劍樓宋元金本書影》,著錄宋本160種,金本4種,元本106種。辛亥革命后,又積極倡議設(shè)立公共圖書館,創(chuàng)辦常熟公共圖書館,出任館長之職。后任北洋政府眾議院議員,因拒絕曹錕賄選而歸家。民國13年(1924年)藏書移至上海,抗日戰(zhàn)爭中又歷盡艱辛,將書儲于租界。1940年啟甲去世,遺命后輩:“書若分散不能守則歸之公!笨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怕藏書毀于戰(zhàn)火,秘密將藏書運往上海。解放后,后人瞿濟蒼、瞿旭初、瞿鳳起等,遵從父志,將大部分藏書捐給國家,另一部分由政府出資收購后入北京圖書館、常熟圖書館。藏書印有“良士珍藏”、“古里瞿氏”、“良士眼福”、“鐵琴道人”、“瞿氏鑒藏金石記”、“鐵琴銅劍樓”等。工于書法。偶作畫,清逸有致。編撰《鐵琴銅劍樓書影》、《藏書續(xù)目》、《藏書題跋》等。藏印有“瞿啟甲”、“良士珍藏”、“良士眼!钡取ê米谛げ肺,真、行宗 歐陽詢、 李邕。偶寫折枝小幅,清逸有致。編印鐵琴銅劍樓書影,藏書續(xù)目、藏書題跋街刊!稐鲌@畫友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