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劉文彬(1918~1984)原名李和祥,字厚齋。趙魁元鄉(xiāng)李家集村人。生于農民家庭。兄弟3人,文彬居長。文彬自幼聰敏好學,青年時曾就讀于濟南正誼中學,后因經濟困難,輟學回鄉(xiāng)。未久,去大連市一家五金工廠做工,不堪老板剝削欺凌,憤然返里。1939年參加商河縣抗日民主政府的工作。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縣政府管理員、縣大隊文書、連指導員、營教導員,黃驊縣第一區(qū)區(qū)長、區(qū)工委主任、縣委宣傳部長、縣大隊副政委,渤?v隊第十一師第十九團一營教導員、團政治處主任?谷諔(zhàn)爭中,在商河、惠民、冀南一帶與日、偽軍進行了長期艱苦的斗爭,為消滅日軍、發(fā)展壯大人民武裝、開辟抗日根據地做出了貢獻。1948年參加了濟南、淮海戰(zhàn)役。1949年參加了渡江、上海戰(zhàn)役。戰(zhàn)斗中三次負傷不下火線,受到軍區(qū)的嘉獎,并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三級解放勛章各一枚。上海解放后,劉文彬曾任華東公安后勤部政治處主任、上海邊防檢查站政委、上海公安縱隊政治部主任。后調至貴州省工作,先后任省公安縱隊政治部主任、貴陽市委工交政治部部長、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市政協(xié)副主席等職。在長期領導工作中,他兢兢業(yè)業(yè),廉潔奉公。在他工作范圍內,不合理的事情,無論上級部下、至親好友,概不辦理;合理的事情,無論干部群眾,關系親疏,無不精心操持。從不以權謀私,子女4人,無一不是自立于世。臨終遺物惟書卷、筆記,舍此,別無長物,其高風亮節(jié),深為同志們稱譽。當他抱病由貴陽返鄉(xiāng)時,聞訊者紛紛到機場送行,不少人熱淚盈眶。重病期間,經常閱讀書報,念念不忘祖國四化大業(yè)。1984年3月病逝于濟南。終年6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