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jīng)歷
湯珍珠,女, 浙江鎮(zhèn)海人。 1929年9月20日出生,漢族,中共黨員。1953年,復旦大學中文系畢業(yè);1953年3月,復旦大學中文系任助教;1955年—1957年在北京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進修;1960年,提升為講師;1962—1964曾去越南河內(nèi)外國語學院中文系任教,并為漢語教師進修班講學,為海防市中學教師作報告。在朝鮮期間為朝方編譯人員開設(shè)講座;1973年—1976年,在朝鮮從事金日成著作漢譯本審閱完稿工作;從1979年開始擔任上海語文學會理事;1980年,提升為副教授;1981年第一屆到1993年第七屆,擔任全國漢語方言學會理事;1988年,晉升為教授;先后為本科生開設(shè)“現(xiàn)代漢語”(緒論,語音,文字,詞匯),“漢語方言與方言調(diào)查”,“語音學”,“漢語方言專題研究”。為碩士生開設(shè):“漢語方言學”,“漢語方言名著選讀”,“方言調(diào)查和專題研究”。為(1987年9月—1988年1月)助教進修班開設(shè):“普通語音學”,為(1991年2月—6月)的助教進修班開設(shè):“語音學”,“方言調(diào)查法”,為(1992年9月—1993年1月)的骨干教師進修班開設(shè)“漢語方言學”。1995年2月退休。歷任校黨委委員,校婦委會主任,系學術(shù)委員,漢語教研室副主任,基礎(chǔ)漢語教研室主任,語音實驗室主任。其中還兼任漢語專業(yè)教師支部組織委員,支部書記。從第一屆開始就擔任上海語言文字工作者協(xié)會理事,此外還參加了中國語言學會會。
教學榮譽
1977年被評為上海市教育戰(zhàn)線先進工作者
1980年獲系級教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
1986年被評為系級先進,記大功
1987年被評為上海市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
1989年獲校級教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
獲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頒發(fā)的“從事語言文字工作30年”榮譽證書1990年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衛(wèi)辦,上海市高教局頒發(fā)的教學實習獎
主要作品
出版著作
1、《如皋人學習普通話手冊》 1959年,上海教育出版社。
2、《江蘇省和上海市方言概況》 參加上海市和南通專區(qū)方言的調(diào)查并部分編寫,1960年,江蘇人民出版社。
3、《漢語拼音廣播講座》 復旦與師大中文系漢語組合編,197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上海教育出版社修訂重版。參加部分編寫, 并審定全稿。
4、《上海人學習普通話手冊》 1978年,上海教育出版社,編者同上,工作同上。
5、《語音》 與許寶華合寫,1981年,上海教育出版社。
6、《現(xiàn)代漢語語音操練》 與陳晨合寫,1983年,上海教育出版社,附錄音帶。
7、《今日漢語》系統(tǒng)教材,上海市高教局,上海市僑聯(lián)委辦,校重點項目,副主編之一,1986 —1990年,復旦大學出版社,附錄音帶。
8、《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國家“六五”社科重點項目),方言分支副主編之一,1988年,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9、《上海市區(qū)方言志》(國家“六五”社科重點項目)主編之一,1988年,上海教育出版社。
10、《上海方言詞匯》主編之一,1991年,上海教育出版社。
11、《嘉定方言研究》國家“七五”社科重點項目,與陳忠敏合寫,1993年,中國社科文獻出版社。
12、《新編古今漢語大詞典》編委,1995年,上海辭書出版社。
13、《寧波方言詞典》中央新聞出版署1990—2000年重點出版書目《現(xiàn)代漢語方言大詞典》分卷之一。與陳忠敏,吳新賢合寫,1997年,江蘇教育出版社。
14、1973—1976年 在朝鮮從事金日成著作及其它文藝作品漢譯本的審閱定稿工作,審閱的稿子都由平壤外國文出版社陸續(xù)出版:
15、翻譯金日成著作,五卷。
16、長篇小說:《朝鮮的母親》《歷史的黎明路》《不滅的歷史》《和人民在一起》
17、歌。骸顿u花姑娘》《黨的好女兒》《金剛山之歌》《母親》等
總共約200萬字
出版論文
1、《教學普通話的輔導工作》,用筆名:阿碧 ,《語文知識》1956年第五期。該文被收入《怎樣教學普通話》一書,1956年,文字改革出版社。
2、《關(guān)于聲調(diào)的幾個問題》 ,《語文知識》1958年第三期。
3、《復旦大學中文系語言教學上的一次大革命》,與高天如合寫,《中國語文》1959年1期。
4、《上海方音的內(nèi)部差異》,與許寶華合寫, 《復旦學報》1962年2期。
5、《上海話詞匯略說》,與許寶華合寫,《復旦學報》1980年3期,語言文字專輯。
6、《略說“五四”以來的漢語方言研究》,與許寶華合寫,《中華文史論叢》增刊—語言文字專輯,1982。
7、《略說漢語方言研究的歷史發(fā)展》,與許寶華合寫,《語文研究》1982年第二輯。
8、《蘇州方言地圖集》評介,與許寶華合寫,《中國語文》1983年2期。
9、《上海話單音動詞舉例》,與許寶華、錢乃榮合寫,《語文論從》1983年第二輯。
10、《北片吳語內(nèi)部的異同》,與許寶華、游汝杰合寫,《方言》1984年4期。
11、《吳語在溧水境內(nèi)的分布》,與許寶華、游汝杰合寫,《方言》1985年1期。
12、《關(guān)于Y、W的使用》,《中文自修》1985年3期。
13、《談?wù)務(wù)Z音的社會性質(zhì)》,《中文自修》1985年5期。
14、《學好普通話講座》1—4,筆名:浦園,與陳阿寶合寫,《文字改革》1985年3—6期。
15、《〈今日漢語〉編寫中的幾個問題》,與胡裕樹、徐志民合寫,《世界漢語教學》1987年,
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16、《上海市與江蘇省,浙江省交界地區(qū)方言的內(nèi)部差異》,與許寶華、游汝杰合寫,《語言研究集刊》1987年,復旦出版社。
17、《上海市區(qū)少年所使用的上海話語音》,與許寶華、湯志祥合寫,《語文論從》1987年第三輯,上海教育出版社。
18、《上海人祖孫三代語音情況的抽樣調(diào)查》,與許寶華、湯志祥合寫,《吳語論從》1988年,上海教育出版社。
19、《寧波方言的聲調(diào)和兩字組連讀變調(diào)》,與游汝杰、陳忠敏合寫,《語言研究》1990年第一期。
20、《上海地區(qū)方言的分片》,與許寶華、陳忠敏合寫,《方言》1993年第一期。
21、《上海地區(qū)方言的聲調(diào)系統(tǒng)》,與許寶華合寫,《語苑新論》1994年,上海教育出版社。
22、《〈寧波方言詞典〉引論》,與陳忠敏、吳新賢合寫,《方言》1996年第一期。
主要榮譽
學術(shù)榮譽
1)《上海市區(qū)方言志》主編之一,國家“六五”期間社科規(guī)劃重點項目,1988年11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1997年12月再版,1994年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著作二等獎,1995年獲全國高校首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1996年獲復華教學科研將基金獎勵。
2)《上海方音的共時差異》,與許寶華,湯志祥合寫,《中國語文》1982年第二期,1984年獲上海市高校文科科研論文獎。
3)《新派上海方言的連讀變調(diào)》,與許寶華,錢乃榮合寫,《方言》1981年第二期,1982年第二期,1983年第三期,1986年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論文獎。
工作榮譽
1990年獲上海市“三八”紅旗手稱號,同年被評為上海市優(yōu)秀婦女工作者。
1991年,被評為上海市優(yōu)秀政治思想工作者。
詞條參考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