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王又旦(1636-1687),字幼華,號黃湄,明郃陽(今陜西省合陽)縣百良鄉(xiāng)百良村人。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戊戌科進士,由潛江知縣歷官戶科給事中,戶部都給事。擅詩,善絺章繪句,文采風流,官聲詩名并重,時與詩壇領袖王士禛并稱“二王”。明末清初著名詩人。
履歷
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戊戌科進士?滴跗吣辏1668年)起任湖廣潛江知縣6年。當潛江正值兵災水患之后,力革除弊政,招集流亡,獎勵農桑,變亂為治。潛江居漢水下游,常因決堤成災,其除率眾修堤外,又建議上級改各縣聯(lián)合修堤為分縣劃段管修,以防敷衍推諉,使湖北免除漢水之患20余載。同時于潛江建立“傳經書院”和“說詩臺”,培育人才?滴蹙拍辏1670年)在縣衙內東側建立了一個草堂,取杜甫“老樹空庭得”之意,名“得樹”。每得空閑,他就把那些未仕和致仕歸里的文人們邀來得樹草堂,“置酒聯(lián)吟”?滴醵辏1684年)升任吏部給事中,戶部都給事。
后記
后到廣東主持考試,奏準于盜匪常出沒的南;ㄉ浇ǔ窃O縣,遂得長治久安。博學能文,善絺章繪句、文采風流,詩作尤佳,官聲詩名并重,與京師王士禛時相唱和,交誼尤契。時海內言詩者必稱“二王”。朱竹坨謂“又旦詩能兼綜漢宋人之長”。王士禛曰“幼華詩一變而清真古淡,再變而為奇恣雄放。及歸龍門,讀書太史公祠下,而其詩益溣泫澄深,渺乎莫窺涯涘!苯麂樵弧敖窬⿴熞栽娒艺,稱u2018兩王先生u2019,一為新城阮亭少詹,一為郃陽黃湄給事也。其后新城予告歸省,而都下之言詩者乃專歸郃陽。公生平與阮亭周旋最久,故阮亭序先生詩曰u2018幼華之詩凡數變,而予皆能道其所以然。u2019然公詩與阮亭溪徑自別,古體老而益肆,外露奇倔而內涵靜穆,非學醇而功力深至不易臻斯境界,宜阮亭亟稱之也。”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病卒,終年僅51歲,葬于郃陽縣百良村南。著有《河渠》、《黃湄詩選》、《黃湄集》(10卷)等傳世。
相關文章
酷愛詩歌的知縣王又旦
毛道海
清代陜西郃陽(今合陽)進士王又旦,字幼華,號黃湄,是一個文采風流的潛江知縣。
當我們的故事用了“文采風流”這樣的開頭語的時候,你切莫不要以為王又旦只是一個善舞文弄墨的人。其實,他的官做得好,詩寫得也好;做官,為百姓操心;寫詩,反映民眾疾苦。官聲詩名都好。從清康熙七年(1668年)起,他任潛江知縣六年?滴跞甑臐摻h志《知縣宦跡傳》中介紹王又旦說:“其為政綜密而不苛,慈惠而善斷,凡施行必期永利!鼻疲乐數墓ぷ髯黠L,和藹的親民形象,不急功近利,不搞政績工程,真是一個不錯的父母官。
舉例一,王又旦上任之初,看到全縣農民逃避苛捐雜稅重負,致使許多村子里人口稀少,不見煙火,便下令蠲免了積賦;同時實行清田、規(guī)畝、均賦,使得外逃者接踵歸來,新墾荒地二十余萬畝。
舉例二,王又旦筑漢水長堤,堵塞決口,加固崩坍險段,消除洪災隱患;不論寒暑,而且患了足疾,也躬親筑堤和防汛現(xiàn)場,指揮督陣。
舉例三,當潛江舊時的“陽春”“石橋”“白鶴”“同仁”等書院皆廢,王又旦于康熙十年在城內建傳經書院,書院內有“傳經堂”“說詩臺”“操縵軒”“藏書樓”“文場”等設施,重振了全縣文風。
那么,他又是怎樣地酷愛著詩歌呢?志書的傳記作者說他“雖案牘倥傯,呻嗶不廢;尤工書,最能詩,暇則同士大夫置酒聯(lián)吟”。這并不是溢美之詞。《潛江明清詩選》(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5月)錄署名作者104人,詩歌351首,其中收錄王又旦詩作19首。講數目,他在個人署名中占第四位,而若以外籍人在潛江做官者論,他的詩作則數第一位。王又旦的詩不是閉門造車地想出來的,也不是風花雪月地“浪漫”出來的,句句都是他的工作實錄。這些詩是他關心民瘼、盡忠職守、辛勤工作的見證。他是一個寫實主義的詩人。我們知道,在潛江這塊古老的土地上,最大的災禍是漢江水患,為消弭和減少水患,苦煞了累煞了多少潛江縣官呀!王又旦便是一個為此漚心瀝血者。《潛江明清詩選》錄了他的《民居今已壞》《屯營堤嘆三首》《后屯營堤嘆并序》《決可塞》《塞白湖》《嘆鄭浦》《趢趗時患疾居堤上》《多雨二首》《河決京山》等詩歌。他寫的全是關于防汛搶險的題材。面對著無法抗拒的自然災害,作者有對老百姓的房屋被洪水沖毀的同情,有對屯營堤、鄭浦堤決口的無奈,也有堵塞決口、戰(zhàn)勝洪水的堅強信心。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我們還看到了他為奪取抗災的勝利,帶著病食宿堤上,哪怕是行走困難,步履維艱。
王又旦另有《五月憩于堂》一詩,是寫他在縣衙工作情況的。該詩題下原注曰:“憩于堂不能退食于室也”。意思是,因為事多,只能在辦公室里吃飯,小憩一會。詩是五言古風,二十二句,同前詩一樣,毋須再讀詩的內容,我們僅從詩的題目和題下的注釋,就對王又旦案牘的繁冗和辛勞一目了然了:他忘寢廢餐,是一個近于“工作狂”一樣的封建官員。
還有一首詩,也可見王又旦工作忙碌之一斑。潛江城南,有明崇禎恩貢郭鋏的別墅名謾園。謾園里有梅花,有梅花亭,某年臘梅初綻,郭鋏邀王又旦前往賞梅。王總是不得空閑,直到新一年正月初十,王也未抽出時間應邀。這天,他以詩代信,寫了《過歲十日簡謾園主人》。詩中說自己早就“傳聞南郭梅有花,照耀寒雪生光輝”,還知道“郢南園林君家好,繞屋千株皆十圍”,更知道去后會受到主人“況逢金卮催玉柱,翩翾歌舞對夕輝”的招待,但是他說他不能去,原因是“卻思催租今日嚴,昨宵羽檄急如飛”。結尾請求謾園主人:“若得長官不嗔我,酩酊日日款君扉”。寫得情真意切,一個公而忘私的縣官形象躍然紙上。
王又旦也有所謂“政暇”,而“暇則同士大夫置酒聯(lián)吟”,他是把詩歌這門藝術形式當做他聯(lián)系知識階層的一種工作方法?滴蹙拍,王又旦在縣衙內東側建立了一個草堂,取杜甫“老樹空庭得”之意,名“得樹”。每得空閑,他就把那些未仕和致仕歸里的文人們邀來得樹草堂“置酒聯(lián)吟”。在得樹草堂產生的詩歌至今我們能讀到的有本縣進士莫與先的《得樹草堂新成郃陽王明府秋夜招集》和景陵舉人胡承諾的《同莫大岸飲得樹草堂》《再飲得樹草堂留別王明府》三首。
后來王又旦調京先后任吏部給事中、戶部都給事,梓印了詩集《黃湄集》。此期間,全國詩壇領袖王士禛(號阮亭,別號漁洋山人)這樣評其詩:“為詩趨古淡,后變而之雄放。自潛江令入為給事中,七言古、五言今體多可傳”。王士禛又將其列為“京中十子”。王又旦還一度被人與王士禛并稱“兩王先生”?梢娫姼鑴(chuàng)作的成就也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