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乙未(1895)割臺,隨父仁思(另有傳)內渡,唯兩年后父即去世,家本時年十一、二歲,怙恃全失,乃輾轉返臺,由庶祖母撫養(yǎng)成人。初入鹿港公學校,1905年畢業(yè),旋考入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翌年因有違校規(guī)被退學。后歷任鹿港公學校教員,臺中州民事調停課翻譯。1913年(大正二年)受聘為霧峰林家記事,協助創(chuàng)辦臺中中學事宜。翌年加入同化會,為推展會務,積極奔走。尋轉任林獻堂秘書兼翻譯,隨林從事「六三法」撤廢運動。1920年離開林家,謀自行創(chuàng)業(yè)。不幸于翌年十二月六日遽告病逝,年僅三十六歲。家本才氣縱橫,善詩歌,1919年加入櫟社,1921年又與陳懷澄、莊太岳等共組大冶吟社,且自任社長。除舊詩外,亦擅作和歌,應天皇「敕題」所作之和歌,曾為御歌所選取。好日本古典文學,尤好十四世紀兼好法師之《徒然草》,自名其書齋曰「徒然草堂」,手抄之詩集曰《徒然草堂詩抄》。其所自著則曰《肖峰詩草》。家本有子女各一人,女淑娥,畢業(yè)淡水女學校,適本鎮(zhèn)名醫(yī)林坤元,1973年去世。子六騫,臺中師范學校畢業(yè),嘗任教秀水、鹿港國民學校,1951年轉任彰化縣政府教育局股長、督學等職,五十八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