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人物經(jīng)歷
據(jù)古本《竹書紀年》說:“在幽王和伯服驪山遇難以前,申侯、魯侯和許文侯就已經(jīng)立平王于申(今河南南陽市)。幽王死后,西周大臣虢公翰立幽王庶子余臣于攜,稱為“攜王”。出現(xiàn)了當(dāng)時二王并立的局面。因何宜臼是太子,又得到申、許、魯、晉、鄭、虢等眾多諸侯的支持,繼續(xù)作名義上的周天子。到平王十一年(前760),攜王余臣被支持周平王的晉文侯所殺。結(jié)束了二王并立局面。
平王時,周室衰微,沒有控制諸侯的力量,諸侯問強并弱,齊、楚、秦、晉開始強大,打破了諸侯并列、王室獨尊的局面,社會進入動蕩時期。平王遷都洛邑時,還有土地約600里,后來有的賜給有功諸侯,如將虎牢以東賜予鄭國,將岐、豐之地賜予秦襄公,將溫(今河南溫縣)、原(今河南濟源縣)等地賜予晉文公;有的土地被侵奪,如鄭攻取了東虢(今河南成皋),晉攻取了北虢(河南陜縣),楚攻滅了申(河南南陽)、呂(河南南陽西);戎族又占據(jù)了揚拒、泉皋,伊洛之戎,雜居周國境內(nèi),伊川有陸渾之戎;有的封給王族與公卿大夫作采邑。周天子自有的土田和民人已所存無幾了,只是名義上保持著“天下宗室”的地位,維持著大統(tǒng)一的政治局面。周平王就是在這種形勢下渡過了50年,于前720年死于洛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