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陳贊雍(公元1894-1927年),原名必邵,字文生,江西省崇義縣茶灘鄉(xiāng)人。1926年參加革命活動并加入 中國共產黨,組建起 崇義縣第一個中共支部,親任書記,后又介紹 鄧子恢同志入黨,共同領導崇義的革命斗爭。 大革命失敗后,陳贊雍被迫流亡 南昌、 九江,在貧病交逼與白色恐怖的威懾下不幸逝世于南昌,年僅33歲。
陳贊雍不僅是崇義縣的第一個共產黨員,崇義遠近山鄉(xiāng)的革命火種,而且是著名的崇義“五一”暴動的組織者與領導者。他以自己年輕的生命譜寫了崇義歷史的新篇章,成為贛南早期革命斗爭史上卓有影響的人物。
他死在33歲的壯年。生命的大幕轟然落下,上面卻鐫刻著一個永恒的名字:崇義縣第一個共產黨員,崇義第一個中共支部書記陳贊雍。
人物詳述
陳贊雍,1894年生,江西崇義人,是贛南卓有影響的早期革命者,鄧子恢的入黨介紹人,崇義縣第一位中共黨員、中共崇義組織創(chuàng)建人。
1917年,陳贊雍到江西著名的四大圩鎮(zhèn)之一的南康唐江“崇義大江木業(yè)公所”幫工,結識了許多思想激進的進步人士,尤其是“五四”運動爆發(fā)后,通過結識贛南早期工運領導人陳贊賢、在崇義從事馬列主義宣傳的鄧子恢,閱讀了《新青年》《響導》等進步書刊,受到新思想的影響。1926年6月,加入改組后的中國國民黨,任國民黨崇義縣籌備委員會常務委員(后稱書記長)。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崇義縣第一個共產黨員,先后秘密發(fā)展了鄧子恢等12名共產黨員。1926年12月,組建中共崇義縣支部并任書記。在中共崇義支部領導下,在農村開展了以“二五”減租為中心的反封建斗爭,在縣城以行業(yè)為單位,通過說理斗爭,改善和提高了工人的經濟地位和政治地位。
1927年3月6日,贛州總工會委員長陳贊賢被國民黨右派殺害。隨后,蔣介石在上海公開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肆捕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反革命氣氛濃重地籠罩著贛西南。4月28日,中共崇義支部在城北張家祠開會,討論研究應付時局的對策,決定以“五一”節(jié)舉行慶祝活動的名義,發(fā)動城鄉(xiāng)工農群眾到縣城集合,進行游行示威,回擊反革命的囂張氣焰。5月1日,陳贊雍、鄧子恢等領導工農群眾沖進國民黨崇義縣政府,砸爛門窗,燒毀反動公文。第二天,成立了崇義縣臨時行政委員會,陳贊雍被選為主任委員。臨時行政委員會立即宣布取代反動縣政府,行使革命權力,并發(fā)布了一道道通告和命令。“五一”暴動,是中共崇義支部成立后,領導崇義人民所進行的一次重大革命活動,沉重地打擊了崇義的反動勢力,擴大了黨的影響,提高了黨的威信。
1927年5月上旬,為鎮(zhèn)壓贛南工農革命運動,蔣介石命令錢大鈞率國民黨第二十師從廣東進入贛南“清黨”。5月25日,陳贊雍遭國民黨崇義縣政府通緝,被迫化裝離開崇義,前往南昌尋找黨組織。1927年秋在南昌病逝,年僅33歲。全國解放后,被追認為革命烈士。陳贊雍以自己年輕的生命譜寫了崇義歷史的新篇章,成為贛南早期革命斗爭史上卓有影響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