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歷
1995~1999年在合肥工業(yè)大學獲學士學位(建筑工程專業(yè));
1999~2002年在合肥工業(yè)大學獲碩士學位(結構工程專業(yè)),研究混凝土結構及預應力結構;
2002~2005年在同濟大學獲博士學位(結構工程專業(yè)),研究鋼結構;
2005~2007年在清華大學作博士后研究(防災減災工程專業(yè)),研究組合結構;2007年10月作為“引進人才”到合肥工業(yè)大學任教,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08年 澳大利亞University of Western Sydney 訪問學者;
2008年-2010年合肥工業(yè)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建筑工程系副主任;
2011年-至今 合肥工業(yè)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院長助理;
2011年-至今 合肥工業(yè)大學鋼結構與組合結構研究所所長;
2011年-2012年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訪問學者。
2012年5月 合肥工業(yè)大學黃山青年學者 教授。研究介紹
發(fā)表學術論文60余篇,其中SCI收錄7篇,EI收錄32篇。獲國家發(fā)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10項。主編安徽省地方標準2部,參編起草全國及地方行業(yè)標準4部。出版學術專著及主編教材6部。已培養(yǎng)12名碩士研究生。
先后獲得中國鋼結構協(xié)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2011、2010)、中國施工企業(yè)管理協(xié)會科學技術獎技術創(chuàng)新成果一等獎(2010)、安徽省自然科學優(yōu)秀學術論文二等獎、三等獎(2010)、合肥工業(yè)大學“三育人”先進工作者(2010)、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2009年)、清華大學優(yōu)秀博士后獎(2008年)、上海市優(yōu)秀博士論文獎(2007年)、上海市高等學校優(yōu)秀畢業(yè)生(2005年)等20余項榮譽獎勵
主持科研基金項目2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兩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國家外專局項目、建設部科技開發(fā)項目、安徽省建設廳科技開發(fā)項目、土木工程防災國家重點實驗室重點項目、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重點項目、亞熱帶建筑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重點項目等,以及多項企業(yè)委托項目。同時,參與和完成了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863項目、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規(guī)劃973專項課題、中澳國際合作項目等10余項重點基金項目的研究。
現主持合肥南環(huán)線南淝河特大鋼橋、經開區(qū)特大鋼橋(國內最大跨度鋼桁架柔性拱橋459m)、馬鞍山長江公路大橋右汊斜拉橋、合肥濱湖國際會展中心、淮北市中小學抗震鑒定與加固設計、淮北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國家及地區(qū)重大或重點工程項目的科研與設計。先后主持和參加了上海動車組庫、上海磁懸浮工程、天津市地鐵工程、越南Hung Vuong 鋼管混凝土拱橋、溫嶺工業(yè)城江廈鋼橋等20余項大型復雜工程的科研與設計。
出版著作、教材
[1] 李國強、石文龍、王靜峰著《半剛性連接鋼框架結構設計》,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2009;
[2] 王靜峰主編《鋼結構課程設計指導與設計范例》,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
[3] 王靜峰主編《組合結構設計》,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1;
[4] 楊衛(wèi)忠、劉偉、王靜峰主編《建筑結構CAD》,重慶大學出版社,2011;
[5] 王靜峰主編《鋼結構畢業(yè)設計指導與范例》,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2;
主編、參編標準
[1] 安徽省地方標準《鋼管桁架結構技術規(guī)程》, 2012年, 主編;
[2] 安徽省地方標準《鋼管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DB34/T 1262-2010),2010年, 主編;
[3] 安徽省地方標準《高層鋼結構住宅技術規(guī)程》, 2011年, 參編人;
[4] 中國工程建設標準《端板型半剛性連接鋼結構技術規(guī)程》(CECS 260:2009),參編人;
[5] 上海市地方標準《薄壁管桁輕鋼建筑技術規(guī)程》(DBJ/CT045-2008), 參編人;
[6] 遼寧省地方標準《鋼管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DB21/T1746-2009), 參編人
學術論文
[1] Wang Jing-Feng, Han Lin-Hai, Uy Brian. Hysteretic behaviour of flush end plate joints to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09; 65(8-9): 1644-1663.
[2] Wang Jing-Feng, Han Lin-Hai, Uy Brian. Behaviour of flush end plate joints to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09; 65(4):925-939.
[3] Wang Jing-Feng, Li Guo-Qiang. A practical design method for semi-rigid composite frames under vertical load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08; 64(2):176-189.
[4] Wang Jing-Feng, Li Guo-Qiang. Testing of semi-rigid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frames subjected to vertical load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07; 29(8):1903-1916.
[5] Wang Jing-Feng, Li Guo-Qiang. Stability analysis of semi-rigid composite frames. Steel and Composite Structure, 2007; 7(2):119-133.
[6] Hou Hetao, Qiu Canxing, Wang Jingfeng, Guoqiang Li.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sandwich composite panel infilled steel frames. Journal of Advanced Steel Construction,2012,8(3).
[7] Wang J F, Han L H. Seismic behaviour of semi-rigid joints to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s.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9; 400-402:693-699.
[8] Wang Jingfeng, LI Guoqiang. Simplified beam design for semi-rigid composite frames at the serviceability limit state,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13(5): 20-28.
[9] Wang Jingfeng, Li Guoqiang. Bending and rotational behaviour of semi-rigid composite beams.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 China, 2008; 2(2): 116-122.
[10] 王靜峰, 張琳, 戴陽. 半剛性鋼管混凝土框架梁柱端板連接抗震性能試驗研究. 土木工程學報,2012.
[11] 王靜峰, 余波, 朱旭峰. 足尺冷彎薄壁鋼管桁架組合墻體抗震性能試驗研究. 土木工程學報,2012.
[12] 王靜峰, 丁偉偉. 鋼管混凝土柱T形件抗震性能試驗及數值模擬. 土木工程學報,2012.
[13] 王靜峰, 張琳. 半剛性鋼管混凝土框架外伸端板連接節(jié)點的滯回性能.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12;44(s1):190-194.
[14] 王靜峰, 陳馨怡, 戴陽, 沈萬玉. 薄壁鋼管混凝土柱與鋼梁端板連接的抗震性能.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 2011;43(sup2):1-5.
[15] 王靜峰, 郭水平, 陳莉萍. 帶肋薄壁鋼管混凝土框架梁柱端板連接節(jié)點試驗研究. 建筑結構學報, 2011;32(8):69-78.
[16] 王靜峰, 韓林海, 郭水平. 半剛性鋼管混凝土框架端板節(jié)點試驗研究及數值模擬. 建筑結構學報, 2010; Sup2: 219-224
[17] 王靜峰, 郭水平. 方鋼管混凝土柱與鋼梁平端板連接性能.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 42(1):145-148.
[18] 王靜峰, 李國強. 有側移半剛性連接組合框架的穩(wěn)定分析.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 41(4): 126-130.
[19] 陳適才, 任愛珠, 王靜峰, 陸新征. 鋼筋混凝土樓板火災反應數值計算模型. 工程力學, 2008; 25(3):107-112.
[20] 王靜峰, 李國強. 半連續(xù)組合梁抗彎和轉動性能.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 47(3):313-318.
[21] 李國強, 劉清平, 王靜峰. 水平荷載作用下足尺半剛性連接組合梁框架試驗. 土木工程學報, 2007; 40(12): 8-16.
[22] 王靜峰,韓林海. 高溫下鋼管混凝土柱-鋼梁連接節(jié)點的彎矩-轉角特性.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 472-475.
[23] 王靜峰, 李國強. 有側移半剛性連接組合框架柱的有效長度系數. 工程力學,2007; 24(3):112-122.
[24] 王靜峰, 李國強. 豎向荷載下半剛性連接組合框架的非線性有限元分析. 工程力學, 2007; 24(12): 59-64.
[25] 王靜峰, 李國強, 劉清平. 豎向荷載下半剛性連接組合框架梁的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設計. 建筑結構學報, 2006; 6: 16-24.
[26] 李國強, 王靜峰, 劉清平. 豎向荷載作用下足尺半剛性連接組合框架試驗研究. 土木工程學報, 2006; 39(7): 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