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簡介
成化五年,柏賢妃生下一個皇子,憲宗高興非凡,大事慶賀,取名祐極。祐極兩歲時,被立為皇太子。第二年二月,皇太子突然生起病來,病勢來得兇猛,醫(yī)藥無靈,令御醫(yī)們束手無策,一天一夜后竟夭折了。憲宗哭得死去活來,宮人太監(jiān)們覺得太子病得奇怪,偷偷查訪下來,果然是萬貴妃下的毒手。但是都明哲保身,誰也不敢去告發(fā)。只有憲宗蒙在鼓里。
朝代背景
明憲宗朱見深(公元1447年—公元1487年),原名朱見浚,明朝第八位皇帝,公元1464年—公元1487年在位,年號成化,父親明英宗朱祁鎮(zhèn),母親周貴妃,死后葬于明十三陵之茂陵,謚號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圣孝純皇帝(簡稱純皇帝),廟號憲宗。
憲宗朱見深,初名朱見浚。在他3歲的時候,父親英宗朱祁鎮(zhèn)在與蒙古瓦剌部的交戰(zhàn)中被俘。他的叔父明代宗朱祁鈺繼承皇位。他被立為太子。但是,當他的叔父逐漸牢固地控制了政權之后,就改立了自己的兒子為太子,而廢除了他的太子身份,改封為沂王。在他11歲時,父親朱祁鎮(zhèn)重新成了皇帝,他又成為了太子。這一年,他改名朱見深。天順八年(1464年),18歲的朱見深繼承了父親的皇位,開始了他23年的統(tǒng)治,年號成化。他不像他父親那樣富有激情,喜歡冒險。他的性格安靜、謹慎、寬和,信任大臣。他性格中最仁厚的一面,表現在他對他的叔父景帝的態(tài)度上。成化三年(1467年),一個名叫黎淳的官員請求追查當初廢除他太子之事,憲宗批答說:“景泰事已往,朕不介意!彼裕宄诵蕖睹魇贰,說他“恢恢然有人君之度”。終成化一朝,除了南方廣西的瑤族叛亂、荊襄鄖陽山區(qū)的流民以外,政局基本上比較平穩(wěn)。所以,明朝人稱成化、弘治為太平盛世。其實,正如歷史學家孟森所言,成化時期朝政極其穢亂。只是因為祖宗積下的財富甚多,還不至于擾民,所以尚能稱作太平。
稱謂起源
唐代始置,與貴妃、淑妃、德妃稱四夫人,處皇后之下,九嬪之上,相當于正一品官。宋、金均有此號。
明太祖于洪武五年,立六局一司。局曰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司曰宮正,秩皆正六品。每局領四司,其屬二十有四,而尚宮總行六局之事。官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視唐例減百四十余人。
諸妃增多,位號除貴妃外,設為賢妃、淑妃、莊妃、敬妃、惠妃、順妃、康妃、寧妃。取賢、淑、莊、敬、惠、順、康、寧為稱,閨房雍肅,旨寓深遠。
清朝后妃制度中亦有此封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