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員
胡晶瑩,女,滿族,1962年11月9日出生。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員。
1980年畢業(yè)于河北省藝術學校舞蹈科,后分配到河北省歌舞劇院任舞蹈演員。在10年的時間里曾分別擔任大型舞劇《絲路花雨》、《離宮樂舞》、《四美圖》的女主角,并多次參加全國性重要演出,在全國及全省多次獲獎。于1987年被評為三級演員(中級職稱)。1991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學舞蹈系編導專業(yè)。1994年畢業(yè)分配到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工作至今。
2003年被聘為 “西北人文資源環(huán)境基礎數(shù)據庫”、“西部人文資源的保護、開發(fā)和利用”兩個國家級重點課題舞蹈組成員。完成了《西北五省民族民間舞蹈概述》(合著)、《陜北秧歌考察報告》、《陜北秧歌——轉九曲》、《甘南郎木寺羌姆考察》(合著)、《新疆南疆地區(qū)維吾爾族民間舞蹈考察報告》、《甘肅省民族民間舞蹈考察報告》、《尋找遠古的記憶》(合著)、《田野中開放的“朵迪”》、《宗教與藝術的交融——羌姆》(合著)、《甘南“尕巴”舞考察》等考察報告、論文及30多項民間舞蹈采集表,共30萬余字?疾炱陂g共完成攝像3000分鐘,圖片4000余張。2008年承擔文化部課題《廣西特有民族民間舞蹈現(xiàn)狀考察研究》,現(xiàn)已完成《仫佬族傳統(tǒng)“依飯節(jié)”與儀式舞蹈》、《試論毛南族傳統(tǒng)還愿儀式》、《京族祭祀舞蹈考察研究》等文章。
出版專著《秧歌》(合著)。另發(fā)表論文《從道具媒介中探索形式語言》、《論群舞畫面構圖結構》、《獨舞作品的個性創(chuàng)作》(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舞臺藝術》2008年第一期全文轉載)、《作品中展示技術技巧的理由》、《舞蹈構圖的時空轉換》、《舞蹈創(chuàng)作的民族個性分析》、《從肢體與物體結合中尋找語言》、《動作、性質、個性》等。
2004年8月在第六屆全國舞蹈比賽中,創(chuàng)作群舞《地道戰(zhàn)》(合作創(chuàng)作)獲創(chuàng)作三等獎。2005年7月創(chuàng)作群舞《扁扁·擔擔》獲全國第一屆大學生舞蹈比賽一等獎。2006年9月?lián)沃醒腚娨暸_“中國民族民間歌舞盛典《鮮花調》”晚會的舞蹈總導演。2006年10月?lián)斡芍袊耖g文藝家協(xié)會、中國文聯(lián)主辦的《華夏清音》晚會的舞蹈總導演。2009年2月?lián)稳珖俏镔|文化遺產演出的舞蹈總導演,2009年7月?lián)稳珖『语L采舞蹈比賽評委及頒獎晚會副總導演,2009年9月?lián)稳珖苫í勎璧副荣惛笨倢а荨?/p>
擔任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解放軍藝術學院舞蹈系、文化部干部管理學院客座教授,長期擔任學院舞蹈編導專業(yè)的編舞理論與創(chuàng)作實踐課。并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承擔舞蹈編導理論課。
湖南省臨湘市圖書館副館長
胡晶瑩,女,生于1966年12月,漢族,大學文化,無黨派,湖南省臨湘市人,1989年7月參加工作,現(xiàn)任市圖書館副館長。
1985年9月—1989年6月在湘潭大學讀書
1989年7月—1990年9月在坦渡鄉(xiāng)政府工作,任文化專干
1990年9月—1995年10月在市電影公司工作
1995年10至今在市圖書館工作,任副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