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這幅畫主角德埃斯特是意大利 文藝復興時代的貴婦人,為曼圖亞侯爵之妻,也是當時意大利最有影響的女性之一。她很喜歡讓人幫她畫像,遍邀名畫師為其作畫,達芬奇也是受邀者之一。1499年,達芬奇幫她畫下素描草稿后,對方寄信給他,表示畫得很好,希望能把草稿畫成完整的作品。 伊莎貝拉與曼圖亞大公弗朗西斯科二世的婚姻大約在她30歲左右的時候就陷入了死寂,心灰意冷之余,意志剛強的她曾給丈夫?qū)懥艘环庵挥辛攘葦?shù)語的信:“不必等別人告訴我,我曉得過去閣下愛我是多么少,然而這是一件令人多么不快的事。我……不愿意再去提它了!苯Y(jié)果,弗朗西斯科二世尋花問柳的生活過早耗損了他的健康,丈夫的長期臥床讓伊莎貝拉作為曼圖亞的女主人,被推上決策者的位置。她在政壇上游刃有余,成功進行過多次外交斡旋,挽救曼圖亞的主權(quán)不被劃入教皇的管轄區(qū)。 在藝術(shù)趣味上,她繼承了費拉拉貴族化的審美風格,在審美要求上成為曼圖亞時尚的引領(lǐng)者,據(jù)說她自己每年的裙裝都要做一百件。過著奢華生活之外,伊莎貝拉更不遺余力地收集大量古典書籍的手抄本、珍貴的人文主義雕像,如米開朗基羅的《愛神丘比特》,以及畫作、大理石古董和樂器等。當時的曼圖亞宮廷,匯集著歐洲第一流的藝術(shù)家、哲學家和文學家,伊莎貝拉對藝術(shù)的態(tài)度虔誠而熱情,與許多藝術(shù)家保持著長久的通信,本博、阿廖斯托、伯納多等人都曾為她吟詩作頌。1524年,在伊莎貝拉的屢次邀請下,著名畫家拉斐爾的學生羅馬洛決定在曼圖亞定居,他通過自己的藝術(shù)造詣將宮廷裝飾一新,并別出心裁地用羅馬時代標志性建筑裝飾風格來體現(xiàn)文藝復興時期多情而奔放的文化特征,令整個宮廷都為之震驚。 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畫家達芬奇和提香都有伊莎貝拉的肖像畫傳世,在文藝復興史上,她更是少數(shù)被主流學者首肯的女性之一,被詩人尼科洛譽為“世界第一夫人”,被小說家班戴洛譽為“女中豪杰”,更有“文藝復興第一女性”之稱。
發(fā)現(xiàn)
伊莎貝拉·德·埃斯特在瑞士銀行的私人金庫被發(fā)現(xiàn),這幅畫經(jīng)由專家使用碳14測定法已證實是真跡。根據(jù)估價專家判定,德埃斯特的這幅肖像畫粗估高達數(shù)千萬英鎊。擁有這幅肖像畫的則是一個意大利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