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王安群,深圳工藝禮品協(xié)會副會長,深圳宜雅水晶藝術品有限公司總經理。1963年生,祖籍上海崇明島(中國的第3大島),1987年畢業(yè)于中國海洋大學,后在上海水產局工作。1993年赴深圳參與籌建深圳市宜雅藝術品有限公司,1997年在龍崗組建深圳第一家水晶設計加工廠,1998年創(chuàng)立香港宜雅水晶藝術品有限公司,宜雅水晶目前為深圳水晶行業(yè)龍頭企業(yè)。
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太過癮了,太博大精深了,不挖掘是一種浪費,挖掘是一種責任。
扔鐵飯碗
找工作專選小企業(yè)
對深圳的第一感覺是——我應該更早來
小時候看過一個海洋片,影片中遼闊、美麗而浪漫的海洋世界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這促使我報考了青島海洋大學。去了學校才發(fā)現,水產專業(yè)很枯燥,我把精力放在了學生會活動上,希望鍛煉自己的社交能力,以后能走行政和管理的道路。畢業(yè)后被分配到上海水產局,那里人際關系復雜,而我卻有些知識分子的書卷氣,迂腐,與周圍環(huán)境格格不入,結果在單位待了近7年沒什么發(fā)展,我也越來越覺得那里不適合我。到了1993年上半年時,我扔下鐵飯碗,帶著全部積蓄和親戚朋友資助的3000元錢來到了深圳。
對深圳的第一感覺是——我應該更早來深圳!因為早年的深圳機會非常多,比如說買原始股,很多人都發(fā)達了。我開始在人才市場找工作。我確立了一個原則,不求錢而是為了學東西。我沒有選擇大單位和很成熟的單位,而希望找一個規(guī)模不太大,最好是新組建的公司,因為在小企業(yè)各方面都要做,學的東西多。而大企業(yè)分工很明確,個人只了解自己的那一塊,學的東西反而少,同時成熟的企業(yè)往往也是論資排輩比較嚴重的地方,前兩天我都是在觀察,了解各行各業(yè)的情況,第三天,我投下了第一份簡歷,就是這份簡歷把我?guī)У搅四壳暗墓尽?
承包公司
靠報紙廣告打開局面
在深圳禮品行業(yè)第一個“吃螃蟹”
公司老板想成立一家禮品公司,于是招了十幾個人開始籌備。我做得非常用心,干了一段時間后,老板就讓我負責整個籌備工作。1994年,我從老板手中把公司承包下來,條件很優(yōu)惠:賠了我不用管,賺了大家分成。
公司起步的階段極端艱難,因為當時的禮品公司非常多,而我以前干的一直是水產,對行業(yè)一知半解。為了與眾不同,我們定位為做深圳最大最全的禮品公司,取名“禮品總匯”。
首先要解決貨源問題,我們先將禮品分為電子類、鐘表類、皮具類等大類,每一類找?guī)准,然后一家家上門去談,再選擇每一類最合適的企業(yè)合作。當時公司的資金很緊張,我就盡可能說服廠家讓我們免費將樣品拿回去展示,而不收取樣品費。但是非常不容易,必須讓他相信你不是騙子,能給他帶來生意,我們一家家地找,吃了很多閉門羹。
貨源解決了,銷路問題浮出水面。因為企業(yè)沒名氣,員工沒經驗,開始的幾個月生意慘淡,眼看資金就要虧完了。這種情況下,我決定改變策略博一把。我將剩下資金投在報紙上做廣告,2000元/次,每周一次,現在看起來沒什么,但當時在深圳禮品行業(yè)是第一個“吃螃蟹”的。第一次廣告后,打電話的人多了,第二次后,銷量有增長,第三次后,已經把廣告投入收回來……我每周都投,越投越多,后來做到一次投8000多元,一個月廣告費也從近1萬元上漲到三四萬元,通過廣告,我很快打開了市場局面。
連虧兩年
建深圳第一家水晶廠
有段時間自己也后悔辦廠
從1995開始,我處于一個既喜悅又痛苦的階段,喜悅的是企業(yè)一年年在發(fā)展,痛苦的是我找不到后續(xù)發(fā)展的方向。隨著資訊越來越發(fā)達,客戶對廠家有什么產品、價格大概多少愈發(fā)了解,我們這種處于客戶和廠家之間的禮品公司生意越來越難做。1997年,深圳某銀行10周年慶典,需要9000個水晶禮品,價值300萬元,我拿下了這個對企業(yè)來說具有轉折意義的單:從這筆生意中,我發(fā)現了水晶禮品的商機,決定自己開家水晶廠。
當時深圳僅有一些水晶小作坊,我決定高起點建設一家水晶設計加工廠。對于我來說這是從零開始,連原材料、輔料、機器設備從哪里找都不知道。我走了不少彎路,教訓很慘痛。1998年年底接了一單生意,1萬件國慶水晶禮炮,價值100萬元,但是由于經驗不足,產品報廢率奇高,最后虧了不少。有段時間自己也后悔辦廠,不但累,而且把所有賺的錢全部貼了進去。但是幸運的是,我定位是做特色水晶產品,大方向選對了,2年后情況逐漸好轉。1998年3月8日,我在香港成立了香港宜雅水晶藝術品有限公司,負責外貿出口。和水晶廠一樣,香港公司硬撐了兩年才扭虧,其間我在深圳公司、工廠、香港公司三處來回奔波,做得很辛苦。
深港奔波
非典期間日子最難熬
由于非典,95%的生意停止了
2000年,公司逐漸穩(wěn)定了,但是企業(yè)經營需要居安思危,必須有新的舉措。我開始嘗試轉型,轉向高檔、有文化內涵和紀念意義的產品。2002年,為紀念中國足球首次闖進世界杯,我們推出了中國“銀球”,2003年推出純金佛指舍利“中華寶瓶”,2005年推出姓氏文化收藏精品“中華傳世金璽”。從這些產品的開發(fā)中,我發(fā)現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太過癮了,太博大精深了,不挖掘是一種浪費,挖掘是一種責任。
天有不測風云,2003年非典期間,我遭遇了企業(yè)成立以來最大的危機。首先是香港公司的負責人辭職,帶走一部分客戶。其次,由于非典,95%的生意停止了,而深圳公司、工廠、香港公司三處一個月的開支至少四五十萬元。同時,紀念品純金佛指舍利“中華寶瓶”也在緊張開發(fā)中。
每天,我戴著口罩往返于深圳、香港,這樣一直到了5月份,身體支持不住了,開始發(fā)低燒,診斷是急性甲狀腺炎,前后60多天才康復,其間我上午打針,下午還去香港。醫(yī)生告訴我,病因就是生活沒規(guī)律,太過勞累,壓力大。身體上的不適,再加上企業(yè)經營上遭遇的困境,我經歷了來深圳后最艱難的一段日子。
我現在是兩條腿走路,一是開發(fā)富有傳統(tǒng)文化內涵的藝術品、紀念品,二是繼續(xù)在水晶行業(yè)精耕細作,目前,宜雅是深圳水晶行業(yè)的龍頭企業(yè),但我的目標是國際市場,我們公司今年推出了“冰語”系列,我希望能將它做成國際品牌。
■ 生意經
做品牌不做加工基地
為了更好地走向全世界,今年我開發(fā)了“冰語”這個品牌,定位于高檔水晶國際品牌。國內水晶制品雖然出口量很大,但沒有知名品牌,與國外同類產品比,質量差、缺乏創(chuàng)意,價格也相差很懸殊,奧地利有一個全球最大的水晶品牌,其產品價格是國內同類產品的50到100倍。
“冰語”從誕生起就是為了參與國際競爭,我引進丹麥的生產技術、工藝,聘請了丹麥的著名設計師,品牌在丹麥注冊,還準備在丹麥成立公司。我認為做品牌是企業(yè)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對國內水晶禮品生產企業(yè)來說,如果不做自己的品牌,永遠只能是別人的加工基地。與此同時,禮品行業(yè)互相抄襲、仿冒成風,產品雷同,沒有品牌的話就只能陷入價格競爭的泥潭。
■ 創(chuàng)富“關”點
關于管理
法、情、利結合
我的管理經驗可總結為三個字:法、情、利,所謂“法”就是說企業(yè)一定要有清晰、明確的規(guī)章制度;“情”指企業(yè)要有企業(yè)文化,營造一種歸屬感,使員工在企業(yè)中工作感覺很愉快,有家的感覺,這樣才能留住人才;而“利”指的是如何分配利益,不能只考慮老板一個人的,要對所有員工合理分配,原則是將員工的所得和企業(yè)效益綁在一起。目前,我正在考慮引進股份制,讓員工持有企業(yè)股份。
關于銷售網絡
辦事處加強掌控
我們企業(yè)以前是以代理商和經銷商為主進行銷售,企業(yè)的代理、經銷商遍布全國,國外很多地方也有。不過,近年來,我們開始設立自己的辦事處。目前,公司在北京、武漢已有了辦事處,明年準備在全國再建3-5個。因為銷售體系如果以代理商為主的話,銷售的主動權掌握在代理商手中,代理商代理很多廠家產品,不一定很用心推你的產品,另外還有貨款的回收問題。而在重點區(qū)域設立辦事處,能夠加強企業(yè)對重點市場的掌控。
關于合作
100萬元買信任
在具有文化內涵和紀念意義的產品開發(fā)上,我很注重和專業(yè)機構的協(xié)作。比如,2002年與足協(xié)合作推出為紀念中國足球首次闖進世界杯的中國“銀球”,2003年純金佛指舍利“中華寶瓶”是與法門寺、中國佛教協(xié)會合作推出,而今年面市的“中華傳世金璽”則是與故宮博物院合作。這些合作的好處在于,首先,在文化上,專業(yè)機構能給予非常大的支持,提供很多資料,比如“中華傳世金璽”的開發(fā),如果沒有故宮博物院提供的大量資料,是不可能這么快成功的。其次,通過與這些專業(yè)權威機構合作,能消除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的疑慮,提高產品可信度。當然合作也必須付出一些代價,比如,為了能使用足協(xié)提供的一些珍貴照片和一些簽名,我們前后支付給足協(xié)100來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