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楊冠生非常熱愛公安工作,時刻不忘自己是一名退伍軍人、共產(chǎn)黨員,無論重活、累活還是瑣碎活都搶著干。隊里的桌子、椅子壞了,門窗螺絲掉了,他利用休息時間修好。巡警隊經(jīng)常接到設卡伏擊、追捕作案后逃跑的嫌疑人的任務,他每次都帶頭沖鋒在前。1993年1月6日,大瀝鎮(zhèn)大發(fā)市場發(fā)生警匪槍戰(zhàn),楊冠生與巡警隊員沖往槍戰(zhàn)的現(xiàn)場,冒著生命危險搜捕藏匿起來的持槍匪徒,最后在一間工廠里將化裝逃竄的匪徒抓獲。這次行動他受到了佛山市公安局嘉獎。1994年6月,他被提拔為巡警隊副隊長。職務變了,但他的工作作風仍然沒有變,經(jīng)常帶領隊員到各個路段巡邏設卡,維持治安秩序。即使在辦公室里,他也像在戰(zhàn)場上一樣,馬不卸鞍,身不解甲,保持戰(zhàn)斗狀態(tài)。1994年12月2日傍晚,天下著大雨,又是吃晚飯的時候,巡警隊突然接到盜警電話。楊冠生立即帶領隊員趕到發(fā)生盜竊案的現(xiàn)場,很快將盜賊抓獲。這種快速反應的戰(zhàn)斗,每年都有數(shù)十次,他每次都能勝利完成任務。為此,1995年初南海市公安局授予他“優(yōu)秀人民警察”稱號。
他心里時刻想著群眾,大瀝鎮(zhèn)的群眾說他是個可愛的人。1994年6月的一個晚上,他和女朋友外出散步,發(fā)現(xiàn)一輛沒上鎖的摩托車停放在路邊,車主不知去了哪里。他就和女朋友站在摩托車旁,直到車主回來取車。女朋友說他沒必要管那么細。他卻說這是警察的職責,義務幫車主看管一會兒,總比車子被盜走后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去破案追贓省事得多。1994年7月的一天,廣佛公路大瀝路段發(fā)生車禍,一名摩托車司機被撞致重傷。路過此地的楊冠生馬上將傷者送往醫(yī)院搶救,掏出身上全部現(xiàn)金為傷者辦理入院手續(xù),并通知傷者家屬前來護理,然后悄悄離去。1994年12月23日,楊冠生路過大瀝興隆大街,聽說一名不法分子用假支票騙得52萬元后逃跑。他二話不說加入了追捕行列,勇擒身藏兇器的犯罪嫌疑人,繳回了巨款。
他非常孝敬父親、疼愛妻子,他參軍后,將微薄的津貼寄回家給父母,每次回家探親他都到魚塘和水溝里撈田螺,騎自行車送到10多公里的廣州,賣點錢回來幫補家用。他的妻子曹秀儀非常了解他的為人。她喜歡他是退伍軍人、共產(chǎn)黨員,喜歡他平平凡凡但又情真意切的性格。她記得,他曾不止一次對她說:“我這個人不求轟轟烈烈,平生最大的愿望只有兩個,一個是參軍,一個是娶你為妻。第一個愿望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第二個愿望……”沉靜了一會,他接著又說:“我們當警察的,有危險要沖鋒在前,你要考慮清楚再決定是否嫁給我。和平年代犧牲、負傷最多就是警察。”曹秀儀聽得心里顫抖抖的,心里卻對他增添了幾分愛意。他倆于1995年2月8日舉行了婚禮。
由于楊冠生表現(xiàn)積極,后升任南海市公安局大瀝分局巡警隊長。1995年3月24日晚上10時30分,他從鎮(zhèn)政府開完禁毒會議回到分局,正準備洗澡。忽然聽到值班室里的對講機傳出急促的呼叫聲:“蘆村發(fā)生一起搶劫案 ,涉案嫌疑人已向水頭河村方向逃去。”楊冠生立即轉頭沖上樓,以軍人的動作敏捷地穿著整齊,拉上隊友曾文達,乘摩托車直奔水頭河村。
到了水頭河村村口,他們下了車,冒著淅淅瀝瀝的春雨,仔細盤查來往行人,搜索每一個角落。突然,他們發(fā)現(xiàn)10多米遠的一座小石橋上,有一條黑影一閃而過。楊冠生大喝一聲:“站住!”曾文達連跑帶跳沖過去,扯住那人的上衣。楊冠生隨后趕到,一把將那人攔腰抱住。借著遠處農(nóng)戶射出的一束微弱的光線,他們認出那人與搶劫案嫌疑人的相貌特征十分相似。那人憑著自己身高馬大,拼死掙扎,與楊冠生一起滾下了路邊一米多深的魚塘。曾文達也跟著跳下魚塘,三人在黑暗中扭打成一團。
搏斗了一會兒,楊冠生、曾文達很快占了上風。楊冠生抱住嫌疑人的頭,曾文達抓住嫌疑人的雙腿,正要往水下按!芭!”清脆的槍聲劃破了夜空。曾文達左肩一麻。他知道自己中彈了,右手立即拔出佩槍,推彈上膛,但已經(jīng)晚了,緊接著又聽到“砰”的一聲,歹徒已向楊冠生開了槍。楊冠生晃了一下,倒在魚塘中。曾文達憤怒至極,連開數(shù)槍將歹徒當場擊斃。聞訊趕來的民警將楊冠生和曾文達送往醫(yī)院搶救,楊冠生由于傷勢過重,搶救無效光榮犧牲。年僅28歲,當新郎才45天。真正在家里過的還不到20個晚上。他犧牲時,夫妻倆已經(jīng)三天沒見過面了。他在犧牲前兩個多小時還打電話回家,說他很想念她,等完成了這次任務,第二天一大早就趕回家去看她,給她買牛奶補身子,還說準備帶她去醫(yī)院檢查胎兒,盡到做爸爸的責任。
人物評價
楊冠生犧牲后,公安部追授他“全國公安系統(tǒng)二級英雄模范”稱號,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他為革命烈士,號召后人學習和發(fā)揚他的獻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