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云從國畫,師法古人而創(chuàng)新,師造化而獨特。山水畫,融宋元諸家筆墨、丘壑于一體,“以黃公望的瘦樹、山石為之縱橫,潤以馬遠潑墨之法”,而能隨意成卷丈余。其間丘壑布置,千變?nèi)f化,層出不窮,使人觀之不厭;巖石林木的表現(xiàn),深厚堅實,穿插有致;不論水墨著色,皴擦喧染,都蒼勁秀潤,呈現(xiàn)出空間深度;點景人物,自然生動,屋宇、舟車、馱馬安排得體。早期作《秋山行游圖卷》,顯露才華,清乾隆閱后題詩“幾點蕭蕭樹,疏皴淡淡山。由來以意勝,無不寓神間。秋景宜寥廓,客人自往還。粗中具工細(xì),識語破天慳”。后應(yīng)萬選之請,為《太平三書》繪制《太平山水圖》,將太平州所屬地區(qū)山水,繪圖43幅,其中:太平山水圖一幅,當(dāng)涂風(fēng)景15幅,蕪湖風(fēng)景14幅,繁昌風(fēng)景13幅,每幅題古詩一首,說明仿某古人之畫幅,沒有雷同,各具特色。還有《閉門拒客圖》、《西門慟哭圖》、《秋山訪友圖》、《江山覽勝圖卷》、《歸寓一元圖卷》、《磵谷幽深卷》、《崔華詩意卷》等。人物畫,繼承發(fā)揚李公麟的白描技法,代表作為《離騷圖》,人物造型準(zhǔn)確,神態(tài)動人,點綴景物,賦有生命,云從對《離騷》感觸甚深,作《天問》插圖,繪制《九歌圖》,清高宗得尺木《離騷圖》后,命侍臣補繪重刻,并題《山水圖卷》云“四庫呈覽《離騷圖》,始識云從其人也,……覽觀長卷四丈余,觀之不厭意不舍”。
云從深惡官僚,清初,拘節(jié)守志,不肯臣事,不結(jié)權(quán)貴。順治十七年(1660),太平知府胡季瀛,求畫不與。1662年,重修大自樓,故強其繪太白樓壁畫。出于對大自的熱愛,“畫匡廬、峨嵋、泰岱、衡岳四大名山,凡七日而就,遂絕筆!敝拘懈邼,為人敬慕。新安畫派大師漸江,曾師其下,后代臨摹者愈眾。順治五年戊子(1648),《太平山水圖》刻本,順治二年乙酉(1645),《離騷圖》刻本,曾流傳日本!短缴剿畧D》為大坂兼葭堂收藏,《離騷圖》為日本美術(shù)史家大村西崖收入《圖本叢書》刊行!肚锷接螆D卷》,為東京帝室博物館所藏,對日本南畫勃興起著促進作用。云從晚年結(jié)識鐵匠湯天池,指導(dǎo)天池以鐵作畫,創(chuàng)制鐵畫。
1673年,云從“執(zhí)諸同志手,曰:u2018道在六經(jīng),行本五倫,無事外求之,仍衍其旨。u2019賦詩畢,瞑去”,享年七十八歲,葬于蕪湖城西嚴(yán)家山。其詩由后學(xué)編成《梅花堂遺稿》,繼后,黃鉞將云從和湯燕生之詩編成《肖、湯二老遺詩合編》。其畫為故宮博物院、安徽省博物館所珍藏。1986年,蕪湖市人民政府,在鏡湖之畔筑“尺木亭”,并以紫銅鑄其全身坐像于亭畔,供人瞻仰。
詳解
肖云從其父肖慎余,為明鄉(xiāng)飲大賓,懂繪畫。云從幼而好學(xué),“篤志繪事,寒暑不廢”,科考多次不第,四十四歲才中己卯科副榜第一準(zhǔn)貢。明末政治腐敗,不愿出仕。
1638年云從與弟云倩,加入復(fù)社,與東林黨相呼應(yīng),同魏忠賢閹黨馬士英、阮大鋮等斗爭。1644年,明廷滅亡。1645年清兵攻占揚州,三月占領(lǐng)蕪湖;憂憤國破家亡,前既不仕明,今更不愿與清合作,或閉門讀書賦詩作畫,或遨游名山大川,詩畫才華,成就日著。詩繼承杜甫,多即事憂時之作,雄渾奔放,音韻鏗鏘,著有《易存》、《韻通》、《杜律細(xì)》等。其作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配上俊逸滿灑,散朗秀健的書法,達到詩書畫三者統(tǒng)一和諧的境界,被譽為“神品”。
云從深惡官僚,清初,拘節(jié)守志,不肯臣事,不結(jié)權(quán)貴。順治十七年(1660),太平知府胡季瀛,求畫不與。1662年,重修大自樓,故強其繪太白樓壁畫。出于對大自的熱愛,“畫匡廬、峨嵋、泰岱、衡岳四大名山,凡七日而就,遂絕筆。”志行高潔,為人敬慕。新安畫派大師漸江,曾師其下,后代臨摹者愈眾。順治五年戊子(1648),《太平山水圖》刻本,順治二年乙酉(1645),《離騷圖》刻本,曾流傳日本。《太平山水圖》為大坂兼葭堂收藏,《離騷圖》為日本美術(shù)史家大村西崖收入《圖本叢書》刊行。《秋山游圖卷》,為東京帝室博物館所藏,對日本南畫勃興起著促進作用。云從晚年結(jié)識鐵匠湯天池,指導(dǎo)天池以鐵作畫,創(chuàng)制鐵畫。
1673年,云從“執(zhí)諸同志手,曰:u2018道在六經(jīng),行本五倫,無事外求之,仍衍其旨。u2019賦詩畢,瞑去”,享年七十八歲,葬于蕪湖城西嚴(yán)家山。其詩由后學(xué)編成《梅花堂遺稿》,繼后,黃鉞將云從和湯燕生之詩編成《肖、湯二老遺詩合編》。其畫為故宮博物院、安徽省博物館所珍藏。1986年,蕪湖市人民政府,在鏡湖之畔筑“尺木亭”,并以紫銅鑄其全身坐像于亭畔,供人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