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肖漢申(1769~1815)字紹嵩,又字天錦,號銀槎。廣東省平遠縣八尺鎮(zhèn)肥田村人。其父肖位謀,母賴氏,先祖是由福建連城遷至平遠八尺肥田。在其家族中,每代皆有達官文士。而高中進士的,自漢申之后逐漸減少。
肖漢申自幼家貧,父親早逝,全靠其母撫養(yǎng)成人。漢申聰敏好學,因自己無書可讀,經(jīng)常向附近私塾借書,過目不忘。其天生聰明,才智超群,弱冠之時已以文章出名。乾隆癸丑年(1793),應童子州試,名列第一,后院試又被取為附學生員,游于癢繼食餼,成為廩生。
嘉慶辛酉年(1801),學使萬和圃侍郎得到肖漢申所寫文章,閱后極其驚嘆。受萬侍郎之薦,壬戊年(1802),肖漢申參加朝廷選拔專門官吏的考試和復試,任命為實錄館譽錄,即專門記錄皇帝處理每一宗大事的官吏。嘉慶九年(1804),肖漢申在順天府(今北京市)鄉(xiāng)試時考中舉人。嘉慶十年(1805),高中二甲第96名進士。在京數(shù)年,肖漢申淡泊名利,廣交朋友。他對人重許諾,講義氣,厚情誼,所交往的都是豪杰和名人志士。
嘉慶十四年(1809),肖漢申被吏部委派為甘肅古浪縣知縣。古浪,是甘肅蘭州通往酒泉及嘉峪關古絲綢之路的重鎮(zhèn),離蘭州約200多公里,離酒泉與嘉峪關則500余公里。其北面是古長城和騰格里大沙漠,縣內(nèi)則是多民族雜居之地。地瘠民貧,風沙不斷。雖是個貧窮地方,但所幸已平息戰(zhàn)爭烽煙。肖漢申立志當個好官,與當?shù)馗髯迦嗣窆餐瑒?chuàng)造一個太平世界。他風塵仆仆從陜西進入甘肅古浪,剛一下車,就開始體察民情,了解民俗,幫助當?shù)匕傩战鉀Q各種困難,著力協(xié)調(diào)回漢等民族之間的關系。他處處以身作則,廉潔勤政,一心為民。他整肅吏治,革除弊端,提倡新政。他十分重視當?shù)亟逃聵I(yè)的發(fā)展,受到士 子及百姓的擁戴。他還以絲綢之路重鎮(zhèn)的有利條件,鼓勵當?shù)匕l(fā)展商貿(mào),使古浪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因此,受到上司的賞識。
肖漢申對邊關的景物非常關注,他寫了不少反映邊關景物風情的詩詞,還專門出版了《銀槎詩集》。
肖漢申在古浪為官前后四年。不久,其母賴大孺人去世,他遂于癸酉年離開古浪,回家奔喪。服丁憂,服除后,仍赴京候選,任河北保定觀察署。嘉慶二十年(1815)春,肖漢申逝于署內(nèi),時年4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