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張雁碧先后在湘西師范學院、湘西自治州群藝館、《團結報》社工作,于1998年退休。早期工筆人物繪畫作品《劈山引水》、《歡樂的苗家》參加全國第四、六屆美展;《歡樂的苗家》獲全國第七屆美展優(yōu)秀作品獎,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兄弟河》獲全國少數民族美展優(yōu)秀作品獎,被中央民族文化館收藏;《三女找紅軍》被中央軍事博物館收藏;《貼心人》感動了時任國家主席的華國鋒,他不僅在那幅畫上親筆簽名,還在張雁碧的另外兩張畫上簽了名。北京工筆畫會會長、當代著名工筆人物畫家潘潔茲曾在其學術論文《中國工筆重彩畫的復興》中對張雁碧的《金耳環(huán)》給予了高度評價,稱這幅畫在創(chuàng)作中融合中西畫法,形成了工整細密、設色明麗典雅的個人風貌,滲透著作者精湛的傳統(tǒng)筆墨功力和樸素的思想感情,是中國工筆重彩畫復興的代表作品。另有《金耳環(huán)》、《新》、《賀龍與任弼時》、《畫壇天簌》等。線描作品臨摩李公麟的《維摩詰圖》、臨摩吳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等,紙本白描高度簡潔,如行云流水,被畫家周達稱贊為“以形寫神”的杰作。2012年因為“湖南百年”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chuàng)作工程,以胡耀邦視察湘西為題材創(chuàng)作工筆人物《春到苗家》,為300×160厘米的傳統(tǒng)人物工筆畫,筆法精工而不失潤活流動,意境完整而又具生動的人物情致,顰伸俯仰精微處纈紋皆見,但覺神韻流蕩、真元襲人,偉美而又精美,為張雁碧一生之中所畫最大尺寸的工筆,也為當代中國重大歷史題材的最大傳統(tǒng)工筆人物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