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縣志載,黃文惠祖上曾遺有一塊供祭奠祖宗所用的“祀田”,被相鄰的一戶世代為官(世宦)的人家強行侵奪。黃文惠時已年長,性格倔強的他不甘于祖宗的“祀田”被人侵奪,便挺身而出,為了整個家族的利益與那“世宦”抗?fàn)帯D枪偌覑喝讼雀鏍,顛倒是非、歪曲事實,把黃文惠上訴至按察司。按院便憑著那官宦人家的一面之詞,欲重判黃文惠。黃文惠于公庭之上力爭無果,遂大聲疾呼:我為了祖宗,死也無憾了。然而以維護(hù)祖宗的事重判我,這將使今后的人再也不敢做孝子賢孫了!按院為黃文惠大義凜然之舉所動,經(jīng)重新查證審理,遂為黃文惠開釋罪名,并責(zé)令那戶官宦世家歸還所侵奪的“祀田”。黃文惠的義舉為時人所欽佩。
萬歷四十年(1612年),黃文惠應(yīng)鄉(xiāng)試中舉,幾年后,被授為廣東陸豐知縣。據(jù)傳說,因陸豐地處沿海,鱟魚經(jīng)常成群結(jié)隊爬上陸地,糟蹋田園莊稼,合縣吏民束手無策。海鱟被當(dāng)作海魔,成為當(dāng)?shù)匾缓。黃文惠到任后,見“海魔”原來是可食用的鱟魚,便立即曉諭百姓捕捉食用,可百姓仍是不信。他便在縣衙前架起鍋灶、帶頭宰殺食用;百姓紛紛仿效。不久海鱟便大量減少,百姓得以安寧。
因在陸豐任內(nèi)頗有政績,黃文惠得同榜學(xué)兄高崇谷(時為京官)薦舉,擢任四川合州知州。兩任合州知州,黃文惠勤政愛民,斷案明察秋毫。黃文惠勇于為民作主的事跡,時人以及后世多種版本的志書都大為嘉許。
志書載,黃文惠到合州上任不久后便遇上了一樁大案。州城里一位有錢有勢的豪紳,平時極為橫暴,肆意欺壓鄰里,為百姓所憎恨。一次,這位豪紳的兒子到一位朋友家飲酒,深夜方歸,于途中被預(yù)先埋伏的仇人所殺。豪紳找不到兇手,便遷怒于兒子的朋友,并把兒子的朋友告上州衙。黃文惠經(jīng)審理后,知悉了冤情,遂為其開釋。豪紳又把兒子的朋友上訴至按司,黃文惠又屢次到按察司處為那人辯冤,使其終于得到昭雪。
那位豪紳由此極為忌恨黃文惠,千方百計加以排擠,陷害黃文惠。明槍易躲,暗箭難防,黃文惠因此請求他調(diào),合州百姓哭泣著進(jìn)州衙苦苦挽留。正在這時,那個殺人真兇徑到州衙自首。殺人者在公庭上宣稱:殺人的是我!我怎能為了活命藏匿,而連累了使君大人呢!一時間,黃文惠的聲名,便四處傳播。四川巡撫遂把黃文惠的事跡上疏朝廷,請求讓黃文惠留任合州?上Ь驮谶B任屆滿,行將升遷之時,黃文惠病卒于任上。
史載,黃文惠不僅是位能臣賢臣,還是一位有口皆碑的廉吏。天啟年間,對黃文惠有著舉薦之恩的同榜學(xué)兄高崇谷六十大壽,黃文惠只備了一份薄禮,而且身著舊衣靴去祝壽。高崇谷起初有些不悅,接著便明白黃文惠的用意了,遂提筆題了一聯(lián):身處宦海塵未染,腳踩黃泥磨破靴。對黃文惠這種不僅自身清廉,且能勉勵友人清廉從政的用意大加贊許。
傳說
據(jù)民間傳說,黃文惠病逝后棺柩回籍,沿途賊人以為黃文惠數(shù)任知州,定是家財萬貫,遂于一處密林中打劫,結(jié)果只從棺木中倒出些水銀而已,由此可見他的清廉。黃文惠卒后,誥贈奉直大夫。
胞弟
黃文惠的胞弟也是一位貢生,于明崇禎十四年經(jīng)廷試后,恩賜及第,曾任浙江嘉定府同知。后來被張獻(xiàn)忠的義軍所擄,堅貞不屈至死,也算是明朝的一位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