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
武丁是商朝第二十三世君主。范文瀾說:“武丁是盤庚以后最好的國王”;郭沫若主編的《中國史稿》說:“武丁是商代的名王,在位五十九年,死后被祀為u2018高宗u2019”。相傳武丁少時生活在平民中間,了解稼穡之艱難。武丁曾經(jīng)南征,商朝勢力伸張到長江以南地區(qū),達(dá)到了商朝的極盛時期。
《郭稿》又說:“商王尚鬼,死去的先人,在他們心目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商王和貴族們事無大小,都求告于祖先,連作夢也認(rèn)為是祖先降下來的征兆”!吨駮o(jì)年》載:“武丁二十九年,肜祭太廟,有雉來”。這是關(guān)系武丁由尚鬼神向重民事思想轉(zhuǎn)變的一件大事,《尚書·高宗肜日》記載較詳。大意是:高宗肜(音融)祭祖宗時,一只野雞飛到盛祭品的鼎上鳴叫,武丁認(rèn)為是損國折壽的不詳之兆。
仲虺的后裔祖巳認(rèn)為:“惟先格王,正厥事。乃訓(xùn)王,曰:u2018惟天監(jiān)下民,典厥義。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絕命。民有不若德,不聽罪。天既孚命,正厥德u2019,乃曰u2018其如臺u2019!嗚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無豐于昵”。蔡沈注:“祖巳訓(xùn)王史氏以為篇,亦訓(xùn)體也。格,正也。猶格其非心之格,祖已自言當(dāng)先格王之非心,然后正其所司之事,格王之言也,王司正民以下,正之言也。言天監(jiān)視下民,其禍福予奪,惟主義如何爾,降年有永有不永者,義則永,不義則不永,非天夭折其民,民自以非義而中絕其命也。修省以正德,妖孽其如我何。祖已意謂高宗當(dāng)因句隹雉(野雞飛鼎鳴叫)以自省,王之職,主于敬民,徼(求)福于神,非王之事也,徼福于神,不若德也”。
《商書·高宗肜日》及蔡沈的注文說明:祖巳借句隹雉飛鼎之事,訓(xùn)導(dǎo)武丁,不要迷位鬼神,懼怕妖孽,人只要行義事,正事,妖孽豈能奈我何,王的職責(zé),主要是關(guān)心民眾的疾苦,多為民辦好事,求福于神不是君王的職責(zé),求神不如修德。
后世評價
史家多說武丁生于民間,了解民情,有平民思想,這種說法有待考證,帝王之子,生于民間而繼承王位的可能性不大,祖巳訓(xùn)王,關(guān)心民事,《尚書》記載,今文,古文都有,書證可信。
祖巳訓(xùn)武丁這件歷史大事,還說明祖巳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無神論者,在尚鬼神的殷商時代,祖巳的思想言論,對殷商王族來說,簡直是對其祖宗的蔑視、忤逆。如果祖巳在王朝中沒有極高的地位和威望,既壓服不了王族公候,也說服不了武丁。祖巳訓(xùn)武丁使其成為商代極盛時期的一代明君,赫赫武功,謚名“高宗”,祖巳訓(xùn)王之功,應(yīng)不亞武丁之戰(zhàn)功。
人物影響
祖巳之后,有了信鬼神和重民事兩種思想孰對國有利之爭。
周內(nèi)史過曾說:“國之將興,明神降之,監(jiān)其德也,將亡神又降之”;魯國名人曹劌認(rèn)為:“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他們認(rèn)為,神有支配人的力量,敬鬼神對國有利。周史臣史嚚繼承祖巳的思想,反駁重神輕民,他說:“國將興,聽于民,國將亡,聽于神”。
春秋后期,出了一位半無神論者孔子,《論語·述而》記載:“子不語怪、力、亂、神”,《論語·先進(jìn)》記載:“季路問事鬼神。子曰:u2018未能事人,焉能事鬼u2019?u2018敢問死u2019,子曰:u2018未知生,焉知死u2019?”孔子不講鬼神,也不讓弟子爭論鬼神。但信鬼神與重人事之爭并未終止,《左傳·定公元年》記載:在城成周的會議上,薛宰與宋國大夫仲幾因工役發(fā)生爭執(zhí),要求晉國大臣仲裁,晉士伯對韓簡子曰:“薛證于人,宋證于鬼,宋罪大矣”。這是中國先秦史上,人證戰(zhàn)勝鬼證的唯一事例。薛宰勝利了,殷商的后裔宋仲幾失敗了。
造車之族奚仲后裔,思想文化必然較商族先進(jìn),所以他們能擺脫蒙昧,用當(dāng)時的先進(jìn)思想訓(xùn)導(dǎo)武丁,用史證人證戰(zhàn)勝仲幾的鬼證。
身后葬處
祖巳葬在哪里?史書無記載,待考。據(jù)《滕縣續(xù)志稿·卷四金石》載:“祖巳的存世彝器,有祖巳鬲瓦、祖巳彝、祖巳爵,巳舉彝。最后一件為滕縣桑村李興德家所藏。巳舉彝如不是滕地出土,滕人焉得所藏?祖巳有可能是薛候兼王師,死后葬其生地滕南薛國境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