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何世璂(1666-1729),字譫庵,又字坦園,號鐵山,俗稱何老大。山東省桓臺縣陳家莊人,生于康熙五年。自幼家境貧寒,無錢入塾,遂伏于書房窗外,竊聽塾師講學。后從一個學童愚智的突變中,引起塾師的驚異。經(jīng)過再三詢問,始知乃課下何世璂所教之功,從此塾師讓何世璂免費入塾,精心培育。何世璂十九歲考中舉人第四名,授莒州學正?滴跛氖四曛羞M士,主考官李光地看了他的試卷,贊揚說:“以后必為理學大家。”授翰林院庶吉士。他立下志愿:一不欺天地,二不欺鬼神,三不欺君親,四不欺同僚朋友。不久任翰林院,掌管《一統(tǒng)志》纂修。曾一度任過皇太子(胤禎)的老師。這就是歷史上流傳的“老主同年少主師”。在他任教期間,康熙帝常常入書齋與之聊談。他們雖然是君臣,但此時此地君不顯威嚴,臣不感拘謹,彼此都談笑自若,暢所欲言,不過在某些事情上,君臣之間意見不合,也會出現(xiàn)僵局。有一次因皇太子未完成作業(yè),何老大把他留在書齋,責罰課業(yè)。時過良久,未得進餐。膳時,皇帝未見子歸,遂赴書齋詢問。一見皇子受罰大為不悅,不禁發(fā)問:“小小學童何以忍之受其苦?”何老大聞聽此言,隨以反問口氣回對:“古之圣賢豪杰孰不從困苦中來哉?”康熙皇帝憤然曰:“若讀書者做君主,不讀書亦做君主,王位定矣!”何老大也憤憤地說:“讀好書可做堯舜之君,不讀書者做桀紂之君也!”皇帝聞之沉默不語。
履歷
雍正繼位后,升何世璂為山西道監(jiān)察御史。在江西任主考官時,閱卷公正,選錄了許多優(yōu)秀人才,雍正皇帝大加贊賞,贈其《公明廉至》四個大字。后擢升貴州巡撫,在貴州實行“改土歸流”政策,數(shù)年間,號稱“八萬古州”的貴州省安定下來。爾后招撫農(nóng)牧,獎勵生產(chǎn),提倡改造土地,精耕細作,貴州人煙逐漸稠密。湖南、廣西、云南等地的商民得以安全通過。此時,雍正皇帝接到誹謗他的秘密控告信。何世璂奉詔入都,問心無愧,心地坦然,不予置辯。雍正帝明察秋毫,說:“何世璂是明理之人!辈挥韫肿,改任為刑部侍郎,又轉(zhuǎn)吏部侍郎,兼任刑部事務。雍正六年調(diào)任直隸總督。他廉潔勤政,“事無巨細必躬親,自旦至昏不歇暇”。政績卓著,成為朝廷倚重的封疆大吏。使當時直吏政務成為各省之冠。何世璂為報效國家,鞠躬盡瘁,積勞成疾,雍正七年皇帝審閱奏章后知其病重,速派太醫(yī)診治,但病入膏肓,醫(yī)治無效,于雍正七年正月二十六日卒于保定官署,享年六十四歲。雍正帝聞報慟悼,特下詔褒揚他的政績:“何世璂老成持重,端方廉潔,實心供職,畿輔重地,正值料理,忽聞溘世,朕心深為憫惻。”隨即派官前往祭奠,并追贈為禮部尚書。發(fā)搏銀錢千金歸葬親自定其縊號為“端簡”,派專人護送治葬。此時皇子弘歷正在濟南巡察,受皇命親往拜祭。
著作
何世璂工詩詞,曾得同鄉(xiāng)、順治進士王士禎教誨。著有《淡志堂文集》、《淡志堂詩集》、《漁洋詩法》、《燃燈記聞》等。道光年間,后人撰《何端簡公集》12卷。
軼聞
何世璂,清朝康熙、雍正朝的名臣,是雍正帝的老師,官至直隸總督,一品大員,后病逝于直隸總督任上。雍正帝念其一生公正廉明,勤于政務,導師垂范之情,追贈何世璂禮部尚書。何世璂一生尊崇范仲淹并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銘志,終生做到了“一不欺天地、二不欺鬼神、三不欺君親、四不欺僚友”的為官諾言。雍正帝為讓世人永久地紀念他,賞金千兩為何世璂建造墓地,被世人稱為“御葬墳”,賜刻“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的詔文,中堂張廷玉為其題寫了碑文,李光地為其題寫了悼文,并令在濟南府辦差的太子乾隆前去拜祭。
相傳,何世璂被雍正皇帝任命為山西省監(jiān)察御史時,山西省的眾多貪官便登門送禮,何世璂令其屬下照單全收,并登記造冊上繳國庫,事后仍對其貪官嚴加查辦。山西的眾多貪官以為送禮太少,便又將家中貪占的金銀財寶悉數(shù)送到何府,何世璂仍令其屬下照單全收,登記造冊后再次上繳國庫。何世璂的這種做法為雍正皇帝空虛的國庫積累了一些財富,這讓雍正皇帝大加贊賞。
何世璂利用山西省貪官破財免災的心理,既查處了一批貪官,又輕一而舉的收繳了他們的斂財,不能不說是一個聰明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