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劉芒蕩,西晉時期平陽人。公元309年,在馬蘭山(今旬邑境內(nèi))稱帝,建國號“漢”。
史書記載
據(jù)《晉書·帝紀(jì)第五·孝懷帝、孝愍帝》記載:
三年春正月甲午,彭城王釋薨。三月戊申,征南大將軍、高密王簡薨。以尚書左仆射山簡為征南將軍、都尉荊湘交廣等四州諸軍事,司隸校尉劉暾為尚書左仆射。丁巳,東海王越歸京師。乙丑,勒兵人宮,于帝側(cè)收近臣中書令繆播、帝舅王延等十余人,并害之。丙寅,曲赦河南郡。丁卯,太尉劉寔請老,以司徒王衍為太尉。東海王越領(lǐng)司徒。劉元海冠黎陽,遣車騎將軍王堪擊之,王師敗績于延津,死者三萬余人。大旱,江、漢、河、洛皆竭,可涉。夏四月,左積弩將軍朱誕叛奔于劉元海。石勒攻陷冀州郡縣百余壁。秋七月戊辰,當(dāng)陽地裂三所,各廣三丈,長三百余步。辛未,平陽人劉芒蕩自稱漢后,誑誘羌戎,僭帝號于馬蘭山。支胡五斗叟、郝索聚眾數(shù)千為亂,屯新豐,與芒蕩合黨。劉元海遣子聰及王彌寇上黨,圍壺關(guān)。并州刺史劉琨使兵救之,為聰所敗;茨蟽(nèi)史王曠、將軍施融、曹超及聰戰(zhàn),又?jǐn),超、融死之。上黨太守龐淳以郡降賊。九月丙寅,劉聰圍浚儀,遣平北將軍曹武討之。丁丑,王師敗績。東海王越人保京城。聰至西明門,越御之,戰(zhàn)于宣陽門外,大破之。石勒寇常山,安北將軍王浚使鮮卑騎救之,大破勒于飛龍山。征西大將軍、南陽王模使其將淳于定破劉芒蕩、五斗叟,并斬之。使車騎將軍王堪、平北將軍曹武討劉聰,王師敗績,堪奔還京師。李雄別帥羅羨以梓潼歸順。劉聰攻洛陽西明門,不克。宜都夷道山崩,荊、湘二州地震。冬十一月,石勒陷長樂,安北將軍王斌遇害。因屠黎陽。乞活帥李惲、薄盛等帥眾救京師,聰退走。惲等又破王彌于新汲。十二月乙亥,夜有白氣如帶,自地升天,南北各二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