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姓名:楊德裔
性別:男
出生年月:不詳
國籍:中國
時代:唐朝
籍貫:華山
民族:漢族
身份:政治人物
個人簡介
楊德裔,唐朝政治人物。
楊德裔之祖曾為常州刺史,封華山公。德裔歷任棣、曹、桓、常四州刺史。
任越州都督府長史時“在會稽引陂水溉田數(shù)千頃,人獲其利”。官至司憲大夫。
龍朔二年(662年)彈劾薛仁貴殺降,又掠奪女子,“不撫士卒,不計資糧,遂使骸骨蔽野,棄甲資寇”。
是年冬十月,許圉師之子許自然因獵射殺人,圉師隱而不奏,德裔亦不予受理。
次年三月,被貶虔州(今江西贛州)刺史。楊德裔亦因徇私被流放庭州。
史書記載
資治通鑒【唐紀十七】 起玄勣閹茂八月,盡上章困敦,凡八年有奇。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中之上龍朔二年(壬戌,公元六六二年)
八月,壬寅,以許敬宗為太子少師、同東西臺三品、知西臺事。
九月,戊寅,初令八品、九品衣碧。
冬,十月,丁酉,上幸驪山溫湯,太子監(jiān)國;丁未,還宮。
庚戌,西臺侍郎陜?nèi)松瞎賰x同東西臺三品。
癸丑,詔以四年正月有事于泰山,仍以來年二月幸東都。
左相許圉師之子奉輦直長自然,游獵犯人田,田主怒,自然以鳴鏑射之。圉師杖自然一百而不以聞。田主詣司憲訟之,司憲大夫楊德裔不為治。西臺舍人袁公瑜遣人易姓名上封事告之,上曰:“圉師為宰相,侵陵百姓,匿而不言,豈非作威作福!”圉師謝曰:“臣備位樞軸,以直道事陛下,不能悉允眾心,故為人所攻訐。至于作威福者,或手握強兵,或身居重鎮(zhèn);臣以文吏,奉事圣明,惟知閉門自守,何敢作威福!”上怒曰:“汝恨無兵邪!”許敬宗曰:“人臣如此,罪不容誅。”遽令引出。詔特免官。癸酉,立皇子旭輪為殷王。
楊姓起源
1、出自姬姓。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人稱唐叔虞。唐叔虞的兒子燮繼位后,因唐地有晉水,就改稱晉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時被封為楊侯,春秋時晉國滅楊,楊成為晉國羊舌肸的封地。晉武公(燮的第10世孫)時封次子伯僑于楊,稱楊侯,是為楊姓人的受姓始祖。伯僑之孫突食采于羊舌,為羊舌大夫,是為羊舌氏。突之孫肸,字叔向,又稱叔肸,因戴晉有功,被分封于楊氏邑,其子伯石以邑名為氏,稱楊氏。公元前514年,晉滅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華山仙谷,遂居華陰,稱為楊氏,史稱楊氏正宗。
2、出自賜姓。三國時,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貴州的僚族分支)后,賜當?shù)厣贁?shù)民族為趙、張、楊、李等姓。
3、出自他姓改楊姓。如福建林姓遷居廣東梅州后改姓楊!侗笔贰份d,楊義臣本姓尉遲,后改楊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施行漢化,有代北三字姓莫胡盧氏改為楊氏。
5、以封地為姓。周武王之子(姓姬)叔虞,字子于。周滅唐(今山西翼城西)后,把唐封地給他。并賞給他懷姓九宗。叔虞(又稱唐叔)的兒子燮繼位以后,因唐地南臨晉水,就改稱晉侯。這樣,叔虞就成了周代晉國的始祖。叔虞的后裔有封于楊者。楊,在今山西洪洞東南。春秋時滅于晉國,成了晉國大夫羊舌肸的封地。被封于楊地者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楊”作為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