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銀玉,女,土家族,1962年2月20日生于湖南省張家界市武陵源區(qū)天子山陳銀玉[1]鎮(zhèn)向家坪村風響泉組。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國營汨湖農墾場子弟小學老師。 陳銀玉在革命老區(qū)桑植縣執(zhí)教30年(截至2012年),每月僅有生活費400元。為了山里孩子的希望,陳銀玉利用課后或者周末的時間,背上背簍,走村串寨,撿拾垃圾,收購“破爛兒”,借此養(yǎng)家糊口,接濟貧困學生。陳銀玉老師所教的班級,其統(tǒng)考成績多次榮獲全鄉(xiāng)第一名。陳銀玉先后三次被評為桑植縣教育先進工作者,其撰寫的論文《加強素質教育,如何面對后進生》榮獲張家界市中小學教學綜合評選二等獎。2011年12月,獲得湖南省第五屆運達鄉(xiāng)村教師獎。[2]
個人履歷
1982年9月中專畢業(yè)后,從事教育工作。陳銀玉與學生在一起[3]
1985年3月,調入張家界市桑植縣國營汨湖農墾場子弟小學工作。
1998年4月30日,陳銀玉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資格證書》。
2002年7月,被教育主管部門評為小學高級教師專業(yè)技術職稱。
2005年6月,獲得湖南第一師范學院頒發(fā)的大專文憑。[2]
人物言論
1.以雷鋒為榜樣,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教育事業(yè)中去。哪怕只有一位學陳銀玉與學生合影[4]生,我也會一直教下去的。[2]
2.垃圾是臟的,但是通過撿垃圾得來的錢是絕對干凈的,是可以養(yǎng)家糊口的,是可以用來教書育人的,是可以接濟貧困學生的。再苦再累再委屈,我也會在這里一直教下去,因為這里的孩子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他們。[2]
3.教師這一職業(yè)的確清貧,但是,沒有了教師,誰來教書育人?我愿堅守清貧,做孩子們走向知識殿堂的鋪路石。[4]
同事評價
桑植縣汨湖鄉(xiāng)中心小學校長周明生:國家正式老師,小高職稱,放在教育系統(tǒng),加上
陳銀玉
(18張)福利待遇的話,現在的月工資最低都在2200元以上。陳銀玉老師憑著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對孩子們的熱愛,選擇堅守在這么艱苦的地方,一干就是30年,我們都很敬佩她。[2]
桑植縣汨湖鄉(xiāng)中心小學教導主任彭文波:作為農墾場子弟學校的老師,工資低,條件差,幾十年如一日地堅守著,實屬不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