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劉體乾,字子元,號清癯,順天府東安縣人(今廊坊市安次區(qū))。嘉靖二十三年進士,曾任通政使,刑部左侍郎、戶部左侍郎、南京戶部尚書、南京兵部尚書等職。劉體乾幼年聰穎好學,樂于助人;為官后心系百姓,興利除弊,剛直不阿,為人師表,至今在其原藉還留傳著許多有關他的動人故事。
?
偶得墓地
劉體乾原籍為東安縣城內的花園街。那時劉體乾家里窮,父親每天蒙蒙亮便擔著豆腐走村串巷。
一天在城里叫賣后,才出北門就見前面荒草地里,有個南蠻子正在地的四角楔木欔兒,木欔兒楔得與地面一般平,不仔細瞧根本看不見。等賣完豆腐回到家里,劉體乾父親順口將此事說給了妻子。劉體乾母親好奇地問道:“你說那南蠻子要變啥戲法兒?”“管他呢!你有孕在身,照顧好自己就行了!”劉體乾母親聽罷白了丈夫一眼,沒再言語。第二天早晨,劉體乾父親擔著豆腐前腳出了家門,劉體乾母親后腳去了北門外。等來到荒草地,一瞧木欔兒全都露出了地面一大截兒。劉體乾母親不解其意,暗道管他干什么呢,俺先逗逗這個南蠻子,想到此便用腳一根根地又將木欔兒踩進土里。這天,劉體乾父親賣完豆腐打荒草地經過,又見南蠻子在這兒楔木欔兒,且一邊楔一邊嘟囔什么?劉體乾父親設聽清,也不便問,回到家便又將荒草地發(fā)生的怪事告訴了妻子。等到了第三天早晨,劉體乾父親再打荒草地經過時,只見南蠻子站在荒草地里楔木欔兒的地方直發(fā)愣——劉體乾父親瞧了一會兒,上前答訕道:“這位兄長,俺看您這幾日老來這兒轉悠,到底出了啥事?”南蠻子嘆口氣道:“俺打這路過,見這片荒草地是塊風水寶地,凡是這種地都有靈氣,楔下木欔兒第二天準能長出來,若是哪家選它做了墓地,日后子孫定是高官后祿.不想俺在這兒看走了眼,楔下的木欔兒一連三天都沒動靜?”
劉體乾父親回到家,便又將荒草地當天發(fā)生的事告訴了妻子。妻子笑道:“那城北荒草地里的木欔兒,原本是露出地面的,是奴家大清早兒趕在南蠻子之前,用腳將木欔踩進土里的!”劉體乾父親聽后大驚道:“這么說荒草地果真是風水寶地!”夫妻二人高興得一宿沒合眼。
轉天,劉體乾父親賣完豆腐飯也沒顧上吃早飯,一溜煙兒跑去找張財主,見了張財主打拱道:“晚輩有事求您幫個忙!”張財主道:“咱街里街坊的,有事你就直說嘛!” “俺家的日子瞞不過您老,房只一間,田卻無一垅。如今俺爹娘過世這么多年,骨什還葬在渾河灘上,不知啥時候一鬧水就敢沖沒了。”劉體乾父親見張財主心情格外好,接著又道:“恕晚輩直言,俺往后每天供您府上豆腐吃,您將城北那片荒草地借俺作墓地咋樣?”張財主聽罷暗自道,俺好地還種不過來呢,哪有功夫擺弄那片荒地,當即點頭答應了。
沒幾日,劉體乾父母便將二老的骨什移至荒草地,并堆起了一個墓冢。次日,等劉體乾父親賣完豆腐打荒草地經過時,見昨日堆起的墓冢不見了,二老的骨什被刨出扔得滿地都是,便趕忙跑回家拿了锨鎬,將二老的骨什重新埋好。等到第三天劉體乾父親再打荒草地經過,墓冢再次被刨開,骨什照樣扔得滿地都是。這下劉體乾父母發(fā)了愁,心想這是誰跟俺過不去辦這等齷齪之事,還是俺命薄沒那福份?夫妻倆一邊琢磨一邊又將骨什重新埋好,最后劉體乾母親狠狠地朝墓冢跺了一腳,喝道:“看你還出來不出來!”
當天夜里,夫妻倆躲在荒草地旁的蘆葦里想看個究竟,半夜時就見從東南方向來了好多人,到了墓冢前剛要動手,就聽有人喊:“別挖了,尚書母親在墓冢蓋上印了!
?
縣令守門
劉體乾父母住的花園街,位于城內的西北角上,由于地處偏僻平日耍錢的甚多。
一天縣令對衙役們說:“今晚咱們去花園抓賭,誰抓著沒收的錢歸誰,俺一分不要!”當晚縣令帶著三班衙役去了花園街。這幫人轉悠了大半宿,見一家家全黑了燈,只有一家燈亮燭明。
縣令對眾衙役道:“這間小屋房上房下你們包圍好,俺給你們守門……”等到天亮,屋里傳出產嬰的哭聲,縣令方才晃然大悟,懊悔道:“喪氣!人家生孩子,俺卻給人家蹲了一宿門!
正在這時,劉體乾父親開了房門,見縣太爺頂帶花翎端坐在院中,趕忙叩頭道:“父臺大人您這么早在這干什么?
這一問給縣令弄了個大紅臉,縣令忙答道:“清早兒沒事,隨便溜達到這兒!薄笆谴笙策是小喜呀?”
“稟父臺,賤內不爭氣生了個小子!
“好!俺給你道喜啦——”隨后縣令又從衣袖里取出一張巴掌大的紙條,對劉體乾父親道“這是十兩銀子的銀票,你回頭到縣衙領取就是了!毖援叴诡^喪氣地出了院門。
相傳,尚書劉體乾乃天上黑虎星下凡,縣令是專門來此迎接他的。
?
攢雪球
有一年,東安縣城下了場大雪。雪停后,城隍廟私熟的學童課間紛紛到院中玩耍,有的打雪仗,有的堆雪人,唯獨劉體乾獨自一人在墻旮旯攢雪球玩。劉體乾心靈手巧,攢出的雪饃圓溜溜光閃閃。劉體乾嫻雪球個兒小,又將雪球在地上滾了一陣兒,看看有碗口大小,便將雪球小心翼翼捧進了大殿,擺放在城隍像前的供桌上,叫城隍爺好生看管不準損壞丟失。并隨口道:“城隍城隍(若看管不好)發(fā)你南陽,一天三遭,回來不沒太陽……”
冬去春來,轉眼到夏天。一天夜里,教私熟的先生做了個夢,夢見廟里的城隍打拱作揖,央求他趕緊將徒生存放在大殿中的雪球取走!
次日課堂上,先生歷聲問道:“哪個大膽,冬日下雪時將雪球寄放在城隍殿內?”先生話音剛落,只見劉體乾起身道:“先生息怒,是徒兒數(shù)月前雪天玩耍時所放,待徒兒取回就是了!
等下了課,劉體乾來到大殿一瞧,自己放在城隍像前供桌上的雪球,依舊圓溜溜光閃閃,大小鮮亮如初。
掃地
劉體乾七歲入私熟,因其天資聰慧,先生十分喜愛他。學堂設在城隍廟,學生每日輪流打掃廟殿。
一天有個學生對先生道:“每次俺們掃地時總是個個喊頭痛,而劉體乾非但不頭痛卻反將殿內的神龕統(tǒng)統(tǒng)趕到殿外……”
先生聽后半信半疑。
沒過多久,正巧這天該劉體乾打掃廟殿,先生悄悄來到殿外,用手指在窗紙上濕了個小洞,仔細一瞧——只見劉體乾正一邊掃地,一邊嚷嚷道“出去——出去——”再瞧城隍、小鬼等神龕一個接一個全都乖乖地來到殿外;過了一會兒,劉體乾打掃完廟殿,喊了聲 “全都進來吧!”再瞧所有的神龕又都回到自己原來的位置上。
先生看后大驚,暗道:“體乾非常人也,將來必成大器!
?
驅鬼
每天卯時,劉體乾準到學堂。一日走到半路,迎面正巧遇上娶親的,劉體乾便躲在路邊看熱鬧,只見新郎胸前十字披花,坐下高頭大馬,后面是吹吹打打的樂隊,挑彩禮的挑夫,以及新娘乘坐的八(人)抬大花轎。劉體乾正看得高興,忽見花轎后面尾隨著兩個陋丑無比舉止詭異的怪人。劉體乾暗道;不好!看衣著貌相這倆決非迎親之人,必是乘機壞人美事的鬼使。想罷劉體乾擠出人人群,緊隨怪人其后。
等到縣衙前,樂隊、轎班各顯神通:有個樂手一人吹奏三只嗩吶,轎班晃轎顛轎惹得眾人連聲喝彩。
約有半個時辰,迎親隊伍來到新郎家的門前停住,身著彩裝、頭披紅蓋頭的新娘走出花轎,在眾人的蔟擁下跨過火盆進了宅門。
這時,躲在轎后的兩個怪人,見新娘進了宅門,便快步繞過花轎要上臺階,就見劉體乾怒沖沖地立在門旁,兩個怪人頓時嚇得打了個寒戰(zhàn),轉身鉆入人群跑了。
再說喜家請來的兩位賬桌先生,見新郎新娘已拜堂進了洞房,便在帳桌上邊喝茶邊閑聊起來,其中一位先生道:“年兄,聽說喜家的吉日是您給擇的?”“對呀!”“您知道不知道今這日子犯“五鬼”?”“知道!” “那為啥還選今日呢?您這不是缺德嗎!”這時另一位先生非但沒生氣,反而大笑道:“瞧瞧,墨水喝少了吧!擇吉日不能光看皇歷,還得看新人的生辰八字。俺按照著兩位新人的生辰八字算出,若選卯時娶親定有貴人相助,所以才選了今兒作喜日!”
再說,劉體乾來到學堂,已晚了近一個時辰,先生大怒,劉體乾便將路遇娶親門前攔鬼之事講述了一遍,先生聽罷轉怒為喜。后來喜家得知此事,到劉體乾家登門拜謝。
?
寫休書
私熟下午放學很晚,先生不放心,所以放學時總要在院門外站上一會,直至學生們走遠。劉體乾每天放學回家總有兩盞燈籠為他照路,而一前一后兩盞燈籠只有先生看得見。一天放學,先生發(fā)現(xiàn)劉體乾前面的燈籠沒有了,遂喝道:“劉體乾。你回來!”
劉體乾聽到先生喊,止步來到先生近前,顫顫兢兢道:“先生您有何事?”
“俺問你,這幾日背著老師都干了什么事啦?”
“沒干啥!”
“不對!你仔細想想!
片刻后,劉體乾低聲道:
“今日午后,隔壁大娘找到俺家,讓俺幫她寫一紙散兒媳的休書。開始俺沒答應,可經不住她再三央求,無奈只好替他寫了!
“體乾那,寫休書是損陰壞德的事,拆了一樁婚姻是要折壽毀前程的!”
沒等先生把話說完,劉體乾道:“先生。俺錯了,俺知道該怎么做!毖粤T,給先生深深掬了一恭,轉身跑了。
劉體乾沒顧上回家,直接來找隔壁大娘,見了面道:“大娘,那休書還在您家吧?”
“在呀!”
“俺晌午慌亂中寫差一個字,您拿來俺給您改過來。”
隔壁大娘信已為真,遂打開箱子取出休書,劉體乾接過休書看也不看,用手迅速揉成團,放到口中咽了下去。
等到第二天下午放學時,先生再看劉體乾時,只見他身前身后的兩盞燈籠又都亮了起來。
?
挖馬藺
嘉靖末年,東安縣來了姓馮的縣令,此人通曉易經,會看陰陽宅風水。一天縣衙無事,三轉兩轉轉到了尚書家的墓地前。見墓地直對縣城北門,不由贊道:此乃“日受千桌供,夜受萬盞燈,三六九(城北門外設法場)活人祭!”的風水寶地,輩輩不乏高官厚祿!進到墓園,卻見園內墓冢四周長滿了馬藺,一叢接著一叢,一片連著一片,尤其茂盛。馬藺溢出墓園,三拐兩拐,便拐上了京京(北京至南京)大道?h令大驚道:“此墓園地處龍脈,馬藺如同龍鱗龍須,若向北溢到京城,劉氏子嗣可輩輩入相拜將。俺要是將小女嫁與尚書公子該有多好,與尚書成了親家自己還愁做不了京官。想到此即命人去尚書家提親。劉尚書時有一子,雖已到婚娶年齡,但整日埋頭苦讀無意談及婚事,再者劉家高官厚祿,也瞧不上他這個七品知縣,三言兩語便將媒人打發(fā)了回去?h令見自己如意算盤落空,腦羞成怒,決心壞了尚書家墓地的風水,讓尚書丟官罷職。
沒幾日,縣城周圍到處張貼著收購馬藺根兒的告示,當時正值麥收前青黃不接的時候,不少百姓家都要揭不開鍋了,正愁沒有買糧錢,一聽有收馬藺根兒的,扔下地里的農活,全都挖去了。沒過多久,京京大道兩邊的馬藺便被掘了個一干二凈。縣令還不干心,緊接著又給州府擬了一份“城門年久失修,易地修建縣城北門的呈文。不久呈文批回,縣令即命動工,縣城北門向東挪了十幾丈。
明史記載
劉體乾,字子元,東安人。嘉靖二十三年進士。授行人,改兵科給事中。司禮太監(jiān)鮑忠卒,其黨李慶為其侄鮑恩等八人乞遷。帝已許之,以體乾言,止錄三人。轉左給事中。
帝以財用絀,詔廷臣集議。多請追宿逋,增賦額。體乾獨上奏曰:“蘇軾有言:u2018豐財之道,惟在去其害財者。u2019今之害最大者有二,冗吏、冗費是也。歷代官制,漢七千五百員,唐萬八千員,宋極冗至三萬四千員。本朝自成化五年,武職已逾八萬。合文職,蓋十萬余。今邊功升授、勛貴傳請、曹局添設、大臣恩廕,加以廠衛(wèi)、監(jiān)局、勇士、匠人之屬,歲增月益,不可悉舉。多一官,則多一官之費。請嚴敕請曹,清革冗濫,減俸將不貲。又聞光錄庫金,自嘉靖改元至十五年,積至八十萬。自二十一年以后,供億日增,余藏頓盡。進御果蔬,初無定額,止眎內監(jiān)片紙,如數(shù)供御。乾沒狼籍,輒轉鬻市人。其他諸曹,侵盜尤多。宜著為令典,歲終使科道臣會計之,以清冗費。二冗既革,國計自裕。舍是而督逋、增賦,是揚湯止沸也!庇谑遣孔h請?zhí)鞅O(jiān)局人匠。從之。
累官通政使,遷刑部左侍郎。改戶部左侍郎,總督倉場。隆慶初,進南京戶部尚書。南畿、湖廣、江西銀布絹米積逋二百六十余萬,鳳陽園陵九衛(wèi)官軍四萬,而倉粟無一月儲。體乾再疏請責成有司,又條上六事,皆報可。
馬森去,召改北部。詔取太倉銀三十萬兩。體乾言:“太倉銀所存三百七十萬耳,而九邊年例二百七十六萬有奇,在京軍糧商價百有余萬薊州、大同諸鎮(zhèn)例外奏乞不與焉。若復取以上供,經費安辦?”帝不聽。體乾復奏:“今國計絀乏,大小臣工所共知。即存庫之數(shù),乃近遣御史所搜括,明歲則無策矣。今盡以供無益費,萬一變起倉卒,如國計何?”于是給事中李已、楊一魁、龍光,御史劉思問、蘇士潤、賀一桂,傅孟春交章乞如體乾言,閣臣李春芳等皆上疏請,乃命止進十萬兩。又奏太和山香稅宜如泰山例,有司董之,毋屬內臣。忤旨,奪俸半年。
帝嘗問九邊軍餉,太倉歲發(fā)及四方解納之數(shù)。體乾奏:“祖宗朝止遼東、大同、宣府、延綏四鎮(zhèn),繼以寧夏、甘肅、薊州,又繼以固原、山西,今密云、昌平、永平、易州俱列戍矣。各鎮(zhèn)防守有主兵。其后增召募,增客兵,而坐食愈眾。各鎮(zhèn)芻餉有屯田。其后加民糧,加鹽課,加京運,而橫費滋多!币蛄猩下c以來歲發(fā)之數(shù)。又奏:“國家歲入不足供所出,而額外陳乞者多。請以內外一切經費應存革者,刊勒成書!眻罂伞
詔市綿二萬五千斤,體乾請俟湖州貢。帝不從,趣之急。給事中李已言:“三月非用綿時,不宜重擾商戶!斌w乾亦復爭,乃命止進萬斤。逾年,詔趣進金花銀,且購貓睛、祖母綠諸異寶。已上書力諫,體乾請從已言,不納。內承運庫以白答刂索部帑十萬。體乾執(zhí)奏,給事中劉繼文亦言白答刂非體。帝報有旨,竟取之。體乾又乞承運庫減稅額二十萬,為中官崔敏所格,不得請。是時內供已多,數(shù)下部取太倉銀,又趣市珍珠黃綠玉諸物。體乾清勁有執(zhí),每疏爭,積忤帝意,竟奪官。給事中光懋、御史凌琯等交章請留,不聽。
神宗即位,起南京兵部尚書,奏言:“留都根本重地,故額軍九萬,馬五千余匹。今軍止二萬二千,馬僅及半,單弱足慮。宜選諸衛(wèi)余丁,隨伍操練,發(fā)貯庫草場銀買馬。”又條上防守四事。并從之。萬歷二年致仕,卒。贈太子少保。
劉姓起源
1出自祁姓陶唐氏,帝堯(伊祁放勛)之后,受封于劉(今河北省唐縣),建立祁姓劉國,后裔因以為氏。裔孫劉累,能馴化龍,侍奉夏后,被夏朝第十三帝孔甲賜為御龍氏。此為祁姓之劉。史稱劉氏正宗。
2出自祁姓士氏,西周初,武王崩,成王立(公元前1021年),周公輔政,唐國國君(劉累后裔)協(xié)同殷國武庚一起作亂,被周公誅。把唐國國君改封到杜原(今陜西西安市南杜陵)建杜國,最后一任國君杜伯周宣王時無罪被殺,杜伯之子杜隰叔逃到晉國,隰叔子杜蒍在晉國任士師之職,后以官職為氏,稱士氏。其孫晉國大夫士會因國內動亂出奔到秦國,士會后來又回到國內,但有兒子留在秦國,留在秦國的后裔恢復劉姓。
3出自姬姓。其源頭有二:一說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后裔,西周初年,周成王封王季之子(周成王叔祖父)于劉邑(今河南偃師西南劉聚,相傳為劉累故居,因得名),其后裔以邑名為氏,形成姬姓之劉。另說是:東周時期,周匡王姬班封其小兒子到劉邑建立劉國,號稱劉康公。其后代亦以國為氏,是為姬姓劉的又一起源。這兩支姬姓劉氏后代均無顯族。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甲辰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 賜進士及第 共3名
秦鳴雷-瞿景淳-吳情
第二甲 賜進士出身 共93名
涂鉉-熊逵-戴完-林洙-劉愨-蔣賓-章士元-李懿-周士佐-劉松
王之臣-陳天佑-許應亭-謝彬-許用中-阮鶚-陳皋謨-雷夢麟-汪垍-吳桂芳
李遜-查懋昌-羅一鸑-余一鵬-劉光濟-馮有年-徐惟賢-王宗堯-馮熊-季德甫
戈九章-劉侖-林愛民-曾楚-謝孟金-方瑜-洪公諧-張燭-江冕-陶大有
陸煒-于錦-王宗沐-徐文通-馮觀-李宜春-皇甫濂-徐學詩-李橋-錢嘉猷
陸穩(wěn)-趙釴-周冉-張仲-萬恭-唐禹-胡安-林光祖-張子弘-王詢
舒春芳-劉佃-張大中-鄧向榮-方九敘-譚綸-袁福征-陸夢豹-周鍵-周爻
余文獻-項守禮-王會-蔣孝-陳士元-遲鳳翔-鄔璉-計士元-陶欽皋-劉朝佐
楊師震-劉爾牧-朱大器-熊汝達-畢鏘-何一舉-范階-王一陽-藺子克-李臨陽
吳朝鳳-康迪吉-陳淮
第三甲 賜同進士出身 共216名
曹三旸-姜良翰-劉鳳-申價-陳其學-吉來獻-章熙-馬錫-張承憲-趙世奎
葉材-霍冀-任璜-文方-張德-黃國卿-尚薰-李檀-陳絳-蔣賁
王民-朱熙載-徐易-向洪邁-俞介-錢嶧-金九成-洪遇-任環(huán)-趙世錄
歐陽震-閭東-盧岐嶷-唐守勛-孫昭-王本固-倪潤-俞時歆-丘秉文-王斛
繆宣-王光祖-宋國華-胡汝安-劉時進-胡景榮-張才-張承敘-劉祿-張志學
郭維藩-王楠-王鳴臣-戚慎-蔡樸-陳大賓-趙錦-朱繪-吉澄-嚴天祥
張鑒-劉應箕-甘觀-高光-申思夔-汪克用-俞乾-萬采-王學-張煉
張侃-何海晏-葛桷-錢仕-薛樟-谷中虛-凌汝志-陳甘雨-席上珍-李九功
王宗性-趙孔昭-栗永祿-陳昌言-楊選-蕭一鶚-王鶴-王順德-黃希周-馮應麟
李淳-申旞-江珍-張嵐-石鯨-馬快-張廷柏-張邦彥-姜廷頤-孫坊
朱曰藩-俞謹-李廷春-李汝蘭-烏從善-金九齡-郭公周-朱有孚-馬汝松-劉體乾
李萬實-賀承光-沈束-蘇志仁-劉自強-吳昶-林懋舉-張祦-任希祖-冀煉
涂澤民-叚鑂-李文麟-胡惟中-吳岳-謝讜-朱木-劉槚-郝鳴陰-邵漳
楊廷相-邊洵-徐洛-姚一元-鄭河-汪一中-許彥忠-孫慎-徐綱-陳信
牛珠-林應奎-王之誥-石茂華-宋賢-趙宸-高鏞-金浙-成于學-張守直
周世遠-馬汝驥-蔡揚金-彭應麟-傅卿-孫學古-馬震章-徐承祖-嚴清-盧寧
李恕-徐公遴-魏文焲-郭邦光-張邦彥-韓朝江-徐行可-李僑-周美-陸州
左旦-都文奎-趙彥章-沈科-宿應參-楊應元-尤瑛-何尚賢-李尚智-胡志夔
林??-梁恩-張達-張守蒙-劉景韶-李華魯-羅文蔚-李初元-王國光-趙祖元
朱寵-張子順-汪任-殷從儉-裘仕濂-楊敷-李庭桂-陳璨-陳效古-萬善
邵稷-楊允繩-趙輄-曹鈿-申仲-張廷槐-何璋-金豪-陳全之-李燧
戴才-李逢時-王宗圣-李攀龍-萬充濁-靳學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