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介紹
生平好學(xué),愛作詩賦,是近代壯族詩人。
個人履歷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考中舉人。光緒四年(1878年)十月,任云南報捐局主事。光緒六年七月,在京鑒定,八月正式入戶部為主事,十月改加員外郎銜。光緒十六年(1890年) ,請假回鄉(xiāng),次年受人牽連,遭受“無妄之災(zāi)”,在家候?qū)彛?年后奉命赴京羈棲待命。在百無聊賴中,“憶及家鄉(xiāng)山水,旁及各處事跡,古今人物,具為歌詠籍舒懷抱……欲以通其郁結(jié)”,積累既多,復(fù)“憶前此之散佚者”合編成《紅杏·山房·詩草》4卷。韋陟云赴京前,到南疆邊防拜訪 廣西提督 蘇元春及總兵馬盛治,歸途中作《連城行》和《南關(guān)行》,詩中熱情贊頌他們率兵抗擊法軍保衛(wèi)邊防的功績。光緒二十年(1894年),正值 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的緊張時刻,韋陟云順海道先到臺灣,再折廈門,然后北上煙臺、津沽而達北京。他面對祖國蒼蒼大海,抒發(fā)憂國憂民的感情。次年春,韋陟云羈留北京,隨著中日戰(zhàn)爭形勢不斷惡化,曾與友人共議從軍報國之志:“我去君應(yīng)惜,君來我獨親,半生江海客,萬里帝鄉(xiāng)人。舟楫經(jīng)行慣,春城出入頻。何當飛習(xí)檄,一洗車后塵!” (《日間與曹貽臣言及從戎來往事》) ,韋陟云年已半百,從軍之事不能付諸行動,“文章報國原無用,磊塊填胸未易平!(《夏至東鄭明府鏡之》)只能在憤懣悒郁中排遣時日,將激動的回憶寫成詩篇。民國11年(1922年)11月20日在 大樂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