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建筑的學科自主性、建筑設計中的材料問題,以及由此拓展開來的西方近現(xiàn)代建筑理論(1750年以后)和中國現(xiàn)當代建筑與城市(1980-2010)。
研究項目
主持一項教育部基金,從材料角度對中國現(xiàn)當代建筑展開研究,探求材料-空間-地形之間的關系,它們?nèi)绾喂餐饔貌⒇暙I于建成物的品質;同時還參加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分別從歷史和技術方向對材料展開研究。著有《材料呈現(xiàn):19和20世紀西方建筑中材料的建造-空間雙重性研究》一書(2008),主持了《建筑師》“材料-觀念”專輯(2009年第3期)和《新建筑》“材料-策略”專輯(2010年第1期)。近年在《建筑師》《新建筑》《時代建筑》《建筑學報》《DOMUS(中文)》等發(fā)表論文二十余篇。其博士論文被評為江蘇省優(yōu)秀博士論文(2008),近年指導學生獲專指委大學生作業(yè)觀摩優(yōu)勝獎(中國,2009),以及開放建筑國際競賽二等獎(美國,2008)。
人物經(jīng)歷
學習經(jīng)歷
2009.11-2011.1賓夕法尼亞大學訪問學者2000.9-2007.4東南大學建筑學院碩士、博士
2002.3-2002.6香港大學交流學生
1989.9-1993.7 東南大學建筑系本科
工作經(jīng)歷
2007.7至今東南大學建筑學院設計教師
2005.9-2007.7 東南大學建筑學院設計教師(代課)
1998.10-2000.8 淮陰國際經(jīng)濟技術合作公司海外工程部副經(jīng)理
1997.11-1998.10 China Construction (South Pacific) Co. Ltd. Woodlands N6C5(新加坡)項目副經(jīng)理
1995.6-1997.11 江蘇國際經(jīng)濟技術合作公司Second Family Health Project Lot 3(津巴布韋)項目工區(qū)負責人兼翻譯
1993.8-1995.2 淮陰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師
職業(yè)事務
《新建筑》《中國建筑教育》特約編輯
《建筑師》《時代建筑》客座編輯
主要作品
出版專著
史永高.材料呈現(xiàn)——19和20世紀西方建筑中材料的建造-空間雙重性研究.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3月(ISBN: 978-7-5641-1172-4)
期刊論文
史永高,“覆面為何,何為覆面”,《時代建筑》2010(05):146-147
史永高,“白墻的表面屬性和建造內(nèi)涵”,《建筑理論·歷史文庫》,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0年5月,191-200頁
史永高,“材料如何作為策略?”,《新建筑》2010(01):6-10
史永高,“從結構理性到知覺體認:當代建筑中材料視角的現(xiàn)象學轉向”,《建筑學報》2009(11):1-5
史永高,“材料的u2018本性u2019與u2018真實性u2019:材料問題的觀念性層面初探”,《建筑師》2009(03):5-17
史永高,“線性建筑構件的空間性問題研究”,《建筑師》2009(01):75-78
史永高,“城市邊緣的內(nèi)向生活:帶泵房的郊區(qū)雙聯(lián)宅設計”,《華中建筑》2009(02):113-116
史永高,“表皮:在生產(chǎn)與再現(xiàn)之間”,《建筑文化研究》,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年12月,260-273頁
史永高,“物質是如何被贊美的?”,《建筑師》2008(01):5-21
史永高,“表面建構學的可能性”,《DOMUS》(中文版)2007(11):134-135
史永高,“地區(qū)性與建筑之u2018靈韻u2019:創(chuàng)造微觀境遇中的具體建筑”,《建筑學報》2006(05):43-47
國際會議論文
SHI Yong-gao, “Support” as Space Demarcation: A Theoretical Reflection on the Spatial Character of “Support” from an Architectonic Perspective,Education For An Open Architecture, Ball State University Press, October 2008, pp127-133
史永高,“空間要素介入材料研究的必要性”,2007國際建筑教育大會:建筑教育的特色與未來,2007年9月,504-507頁
講座報告
“白墻”,同濟大學,2008年12月
“u2018Supportu2019 as Space Demarc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Education for an Open Architecture”, Muncie(美國):保爾州立大學,2008.10
“神圣-材料”,東南大學,2008年9月
“覆蓋的藝術:現(xiàn)代建筑中材料的別樣敘說”,蘇州工藝學校,2008年9月
“材料呈現(xiàn)”,南京大學,2008年5月
“空間要素介入材料研究的必要性”,國際會議“2007國際建筑教育大會:建筑教育的特色與未來”,北京:中央美術學院,2007年9月
“材料-建造-空間”,東南大學,2007年6月
“阿道夫-路斯:飾面的原則與容積規(guī)劃”,同濟大學,2006年7月
科研基金
材料策略:當代中國建筑設計價值反思與方法重構,教育部博士點專項科研基金(新教師課題)(課題號200802861048,時間2009.01-2011.12),主持人
中國古代建筑材料應用發(fā)展史(史前-先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面上項目)(課題號50878043,時間2009.01-2011.12),主要參加人
被動節(jié)能自然通風方式的建筑設計策略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青年基金)(課題號50808037,時間2009.01-2011.12),主要參加人
實踐項目
進香河路公寓室內(nèi)設計(南京,2003.3-2003.12)
帶泵房的郊區(qū)雙聯(lián)宅(淮安,2006.10-2007.2,未實施)
奧蘭大學教學樓及體育館(阿爾及利亞,2007.1-2007.3,國際競標二等獎)
安徽和縣城鄉(xiāng)勞動力實訓基地(安徽,2008.5-2010.4)
天康集團鋰電池制造裝備技術研究院(安徽,2010.5-2010.12)
南京體育學院運動員高級公寓及藝術體操館(南京,2011.2-2011.3,競標二等獎)
教學科研
指導學生作業(yè),2009年全國大學生建筑設計作業(yè)觀摩與評比優(yōu)勝獎(課題:專家交流活動中心設計;學生:于善君),全國高等學校建筑學學科專業(yè)指導委員會,2009.10
指導學生作業(yè),F(xiàn)irst International Student Competition for An Open Architecture二等獎(課題:Rehabilitation after Earthquake; 學生:周璐菡+汪澄波),CIB & Ball State University, 2008.10
學術專著“材料呈現(xiàn):19和20世紀西方建筑中材料的建造-空間雙重性研究”獲國家“三個一百”原創(chuàng)圖書入圍獎,國家新聞出版總署,2008.05
博士論文“隱匿與顯現(xiàn)——材料的建造與空間雙重屬性之研究”獲省級優(yōu)秀博士論文,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學位委員會聯(lián)合頒發(fā),2008.09
教授課程
建筑系本科一年級建筑設計基礎、五年級快速建筑設計
建筑學院本科國際班一年級建筑設計
研究生東南大學+美國伍德布瑞大學(Woodbury University)聯(lián)合教學,研究生實驗設計